郭有志
(運城學(xué)院,山西 運城 044000)
?
【語言與文化】
論日語指示詞的“觀念指示”用法
郭有志
(運城學(xué)院,山西 運城 044000)
日語指示詞由三項對立的“コ系列”“ソ系列”及“ア系列”構(gòu)成,而漢語指示詞為兩項對立,即由表示近稱的“這”和表示遠稱的“那”組成。漢日指示詞所屬體系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日語學(xué)習(xí)者在日語指示詞方面的習(xí)得。日語指示詞本身的用法也非常復(fù)雜,目前我國高校所使用的日語教材僅對其“現(xiàn)場指示”和“文脈指示”用法有所介紹,幾乎沒有涉及其“觀念指示”用法。
指示詞;觀念指示;說話者;聽話者
關(guān)于日語指示詞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其最基本的用法可以歸納為“現(xiàn)場指示”用法和“文脈指示”用法,但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中,“觀念指示”用法也大量存在,而目前國內(nèi)關(guān)于“觀念指示”用法的研究為數(shù)不多。本文從具體實例出發(fā),意在闡明日語指示詞中“觀念指示”用法的同時,希望能對我國的日語教學(xué)有所啟示。
指示詞,是指指示事物或人的一類詞語。包括“これ·ここ·この”等組成的“コ系列”,“それ·そこ·その”等組成的“ソ系列”,“あれ·あそこ·あの”等組成的“ア系列”,以及“どれ·どこ·どの”等組成的“ド系列”*“ド系列”為不定指示詞,不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指示詞并不是“品詞”*日語中品詞包括助詞、助動詞、感嘆詞、接續(xù)詞、連體詞、副詞、名詞、代名詞、數(shù)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和動詞。中的一種,而是指示連體詞(“こそ·その·あの”)、指示副詞(“こう·そう·ああ”)等一類詞的總稱。
例(1):(夫が長年連れ添った妻に)おい、あれを出してくれ。(丈夫?qū)ο喟槎嗄甑钠拮诱f道:“唉,把那個拿給我。”)
堀口將例(1)那樣“指示對象只存在于自己的觀念中”的指示用法稱為“觀念指示”。[1]木村將例(1)那樣“說話者沒有預(yù)先通過文脈進行提示,而是直接使用指示詞來指示說話者過去所感知、體驗過的事物”的指示方法命名為“記憶指示”。[2]本文采用堀口的觀點,使用“觀念指示”這一術(shù)語。但是,崛口的“觀念指示”和木村的“記憶指示”,都只是對“ア系列”進行闡述,完全沒有涉及“コ系列”和“ソ系列”。根據(jù)筆者的考察,“コ系列”和“ソ系列”也有類似的用法。以下將從對話、獨白和文章三方面來具體考察日語指示詞“コ·ソ·ア”的“觀念指示”用法。
(一)對話
1.指示對象只存在于說話者的觀念中
說話者突然提起自己意識深處的事物,多使用“ア系列”。此種情況下,說話者或陷入自身的回憶中,或帶有對聽話者的指責(zé)等強烈的感情色彩。例(2):
堂島基一:はい、竹野內(nèi)豊です。(堂島基一:喂,我是竹野內(nèi)豐。)
野上芽衣子:私よ。(野上芽衣子:是我。)
堂島基一:堂島野上芽衣子!?(堂島基一:堂島野上芽衣子?!)
野上芽衣子:どうしてあんなことしたのかな?(野上芽衣子:你為什么那樣做?)
堂島基一:あんなこと?(堂島基一:我做什么了?)
——武田有起『ギルティ―悪魔と契約した女』
例(2)中的“あんな”為“觀念指示”,其指示對象只存在于說話者(野上芽衣子)的觀念中。說話者沒有任何鋪墊,直接以反問句的形式表達對聽話者強烈的指責(zé)和不滿。
2.指示對象存在于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觀念中
此種場合,指示對象往往是對話雙方都知曉或共同經(jīng)歷過的事物,說話者突然提起雙方意識中都存在的事物,意在刺激聽話者的意識,并希望聽話者也能領(lǐng)會到說話者所指的事物。例(3):
先生:君、あの件は、どうなった。(老師:唉,那件事,怎么樣了?)
學(xué)生:はい、あの件でしたら、うまくいきました。(學(xué)生:那個啊,已經(jīng)弄好了。)
例句中的“あの件”為“觀念指示”。關(guān)于指示對象,說話者不方便直接言明,而是委婉地使用了“あの件”。再如例(4):
話し手:あの時、あなたに助けていただいて、ほんとう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しました。(說話者:那時得到您的幫助,真是太感謝了。)
聞き手:「いいえ、大したことじゃないから」(聽話者:哪里哪里,小事一樁。)
例(4)中的“あの時”為“觀念指示”?;趯υ掚p方共同經(jīng)歷過的事情,說話者使用了“あの時”。再如例(5):
話し手:その節(jié)は大変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說話者:那時真是給您添麻煩了。)
聞き手:いいえ、こちらこそ。(聽話者:哪里哪里,我才給您添麻煩了。)
例(5)中的“その節(jié)”為“觀念指示”,可以看作是一種寒暄用語。
(二)獨白
獨白多為說話者的自言自語,常伴有后悔、懷念、感傷等情愫[3]。
例(6):彼はあの頃とちっとも変らないな。(他和那個時候一點兒都沒變啊。)
例(6)中的“あの頃”為“觀念指示”。表達了說話者對舊友的懷念。
例(7):あの時、1時間早く帰っていれば、叱られないですんだのになあ。(那時早回去一個小時的話,就不會挨罵了吧。)
例(7)中,“あの時”為“觀念指示”。
(三)文章
文章中“觀念指示”用法極其罕見。
例(8):私はその人を常に先生と呼んでいた。だからここでもただ先生と書くだけで本名は打ち明けない。これは世間を憚る遠慮というよりも、その方が私にとって自然だからである。(我經(jīng)常稱他為先生,所以在這里也只以先生相稱,隱去真實姓名。這并非出于我對世人的顧忌,而是因為對于我來說,如此稱呼才是自然的。)
——夏目漱石『こころ』
這是夏目漱石『こころ』的開篇部分。其中“その人”為“觀念指示”。對于讀者來說,并不知道作者所指的“その人”為何人。
本文通過實例探討了日語指示詞中的“觀念指示”用法。無論是在對話、獨白還是文章中,都可以看到“觀念指示”的具體用例。由于時間及能力有限,關(guān)于“現(xiàn)場指示”“文脈指示”及“觀念指示”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尚待進一步研究。
[1]堀口和吉.指示語の表現(xiàn)性[A].金水敏·田窪行則.指示詞[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4.74-90.
[2]木村英樹.「中國語指示詞の「遠近」対立について―「コソア」との対照を兼ねて」[A]. 大河內(nèi)康憲.日本語と中國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C].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7.181-211.
[3]黒田成幸.「(コ)·ソ·アについて」[A].金水敏·田窪行則.指示詞[M].東京:ひつじ 書房,2004.91-104.
【責(zé)任編輯:王 崇】
H36
A
1673-7725(2016)12-0181-02
2016-10-20
郭有志(1986-),男,山東蓬萊人,助教,主要從事日語語言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