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智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310000)
終助詞主要出現(xiàn)在日語的文末,表達了說話者在對聽話者傳遞信息時包含的命令、疑問、強調、愿望、禁止等態(tài)度。而且隨著說話者對終助詞及文末語調的不同選擇,會話的重點和對聽話者實際傳遞的信息也往往出現(xiàn)區(qū)別。
對于日語終助詞和語調的先行研究十分眾多。一般將疑問句時語調上升,陳述句時語調不上升這一顯著的特點作為分類的大方向。關于日語標準語的語調具體分類也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文末語調有五種類,分別是強調上升調(↑)、疑問上升調(↗)、上升下降調(↑↓)、平調、下降調(↓)。小山(1997)將強調上升調和疑問上升調進行了合并,主張將文末語調分為更為直觀的降升調(↓↑)、升調(↑)、降調(↓)、升降調四種類型。本文從方便比較的角度,使用小山(1997)主張的分類方法。
小山(1997)從語義構成和會話功能的角度上對文末詞和終助詞的功能進行了假設,并對部分文末詞和終助詞(「ね」、「よ」、「だろう」)和其語調的具體意義進行了分類和研究。得出了這種文末表現(xiàn)具有明示“說話者和聽話者認知狀態(tài)和信息范圍的差異”的功能。在實際的日常會話中,說話者通過對終助詞及文末語調的選擇,可以表達自身對話題的認識程度、聽話者對正在進行的話題的共同認識有無等具體情況。此外,還有從「ね」和「よ」的語氣不同,從會話的外向和內向、直接和委婉、積極和消極等角度進行比較的研究。
在對「ね」和「よ」進行具體的比較前,首先應該明確這兩個終助詞各自在具體會話中所具有的功能。
根據先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現(xiàn)將「ね」和「よ」的常用語調和其具有的功能總結如下。
「ね」:提示說話者和聽話者的心理及認知狀態(tài)的一致性
①「ね」+降升調(↓↑):詢問雙方的認知狀態(tài)是否一致(確認)
②「ね」+升調(↑):向聽話者提示雙方的認知狀態(tài)是否一致(同意、囑咐、告知等)
③「ね」+升降調(↑↓):向聽話者提示自己分享信息的態(tài)度(感嘆、審視等)
此外,野田(2002)還提出了,「ね」的用法有詢問與聽話者的知識和意向是否一致和提示說話者自身的記憶和結論的一致等用法。舉出了具體用法有確認要求、同意要求、表明同意、行動宣言、自身確認、回想、表明拒絕等七種。
「よ」:提示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認知具有差異
①「よ」+降調(↓):提示雙方認知的差異(訂正、反駁、呵斥等)
②「よ」+升調(↑):表達意向的同方向下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認識差異(通知、告知、提示等)
③「よ」+降升調(↓↑):希望聽話者對認知的差異部分作出反應(疑問)
前文總結了「ね」和「よ」各語調和其具有的意義。筆者選取了部分日語教材和日劇中出現(xiàn)的日常會話語料以期進一步明確「ね」和「よ」的使用方法區(qū)別。
「ね」用例:
(1)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今天的天氣真好啊。
此處的升降調「ね」表達感嘆,單純地表達了說話者對好天氣的感嘆。
(2)なんか、あまり何も変わってないですね(↑)。怎么說呢,感覺什么都沒有變。
說話者向聽話者傳達了自己認為“什么都沒有改變”的事實,是提示和告知的行為。
(3)(A事先已經知道B送出了巧克力)
A:チョコとか送ったね(↓↑)。你送了巧克力什么的吧?
B:うん、送った。嗯,送了。
說話者A向B確認了B贈送巧克力的事實,屬于確認的用法。
「よ」用例:
(4)だから、すごくお金を稼ぐことを、あの、生き甲斐にしてたんだと思うんですよ(↑)。所以,我把賺很多錢,當成了我活著的意義。
告知聽話者自己把賺錢當作人生意義的情況。
(5)おい、お湯が沸いてるんですよ。「よ」(↓↑)。喂,水燒開了!
提醒聽話者水燒開了的事實,希望聽話者做出反應(例如關火等)。
通過以上五個例句,可以看出「ね」和「よ」在實際會話時所具有功能的部分異同點?!袱汀购汀袱琛乖趯嶋H會話中均具有“表達特定的某個事實”的功能。
從例句(1)(2)(3)中可以看出,即使「ね」的具體功能不同,卻都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會話是基于一個雙方都已知的事實。進行這些會話時,會話發(fā)生時雙方已知的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等的。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對會話內容和「ね」的語調進行選擇,便形成了「ね」所具有的感嘆、告知和確認等多種功能。
例句(4)和(5)相對例句(1)(2)(3)來說,語氣較強烈。說話者的重點在于向聽話者傳達自己已知,但是聽話者不知道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和聽話者的已知信息具有差異。說話者了解聽話者所不知道的信息,正試圖將這個信息傳遞給聽話者。且例句(5)還具有另一個顯著的特點,說話者通過傳達“水燒開了”的信息,實際上是在要求聽話者對這個事實做出反應(比如關掉火等)。
以上對「ね」和「よ」各自在例句中的語調和具有的功能進行了簡單總結。「ね」和「よ」的相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在實際會話中都起到了傳達信息的功能,并且都沒有直接出現(xiàn)說話者對正在傳達的這個信息的主觀感受。「ね」所傳遞的信息多為說話者和聽話者共有的信息。而「よ」表達了這個信息在會話發(fā)生時是說話者所獨有的。
從這個角度,神尾(1990)提出了“信息范圍理論”,指出信息根據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遠”、“近”和“內”、“外”的關系,歸屬于說話者信息范圍內和聽話者的信息范圍內。通過這個范圍的重合度不同來選擇「ね」、「よ」或「だろう」等文末表達方式。這個理論雖然有效地解釋了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對終助詞等文末表現(xiàn)的選擇問題,但是卻無法解釋處于特定語境時會話的具體意義或說話者和聽話者進行會話的具體意圖。
「ね」和「よ」相比,語氣較為委婉,且聽話者在聽到「ね」時,聽話者的理解重點往往在于“說話者傳達了這個雙方已知的信息”,然后對這個信息表達自己的感想。而當說話者選用「よ」時,重點在于“強調聽話者所不了解的信息”,并將這個信息傳達給聽話者。根據雙方所處的具體語境,還可以要求聽話者對這個信息做出具體行動。
本文對「ね」和「よ」的語調和其具有的功能進行了總結并進行了簡單的對比?!袱汀购汀袱琛苟荚趯嶋H會話中起到了“傳達信息”的功能。但是「ね」所傳遞的信息多為說話者和聽話者共有的信息。「よ」所傳遞的信息在會話發(fā)生時是說話者所獨有的?!袱汀沟闹攸c在于傳達這個雙方已知的信息?!袱琛沟闹攸c在于將只有說話者知道信息與聽話者分享,根據語境不同還可以起到催促或要求聽話者對這個信息采取具體行動。在這個信息基礎上與語調一起,形成了終助詞「ね」和「よ」在會話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