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書成且印玲瓏玉 簪花朵朵落紙箋
      ——古代藏書印瑣談

      2016-03-16 03:09:39李素云
      天一閣文叢 2016年0期
      關(guān)鍵詞:閑章名號藏書家

      李素云

      書成且印玲瓏玉 簪花朵朵落紙箋
      ——古代藏書印瑣談

      李素云

      間或錯落,間或成片,朵朵印紅鑲嵌在玉紙墨林中,賞心悅目,堪稱書林勝景。藏書家得一佳槧善本,題之跋之,名齋名號,鈐加印記以表達珍愛之情。因著鈐印便捷實用,經(jīng)久醒目,不必題跋定要有獨特識見,藏書印遂成為藏書人案頭必備雅物。

      一、藏書?。簬в袃x式感的紀念標記

      藏書印是公私藏書機構(gòu)或私人本著不同的動機鈐加在藏書上的一種收藏印記,它是在書籍流傳過程中附著其上而延傳至今的一種見證圖書藏閱歷程的標識物,是藏主帶有儀式感的對書籍的認定與紀念方式。其簡如名號印對書籍歸屬權(quán)的認定,繁如“楊星吾東瀛所得秘籍”印、“上海徐氏寒木春華館道光壬午后所藏”印、“振綺堂兵燹后所藏”印、“楊紹和曾敬觀天祿琳瑯秘籍”印、“光緒甲申海寧蔣光焴命子望曾檢書記”、“光緒戊子湖州陸心源捐送國子監(jiān)之書匱藏南學”印等,將來源、日期、史事等藏書細節(jié)鐫入印章,使得藏書印成為承載藏書人生平資料的歷史媒介。

      換角度言,藏書印是公私機構(gòu)和藏書家群體對成型后書刊的合力再加工,其以紙為媒,寄身于紙,是游離于書籍本體的附屬品、外來戶。而今天藏書印已混融的成為古籍的有機組成,印以人貴,書以印重,印以書存?!恫貢s》記:“宋本《孔子家語》以有東坡折角玉印,其書遂價重連城。晉家明文莊公菉竹堂藏書,每抄有書,鈐以歷官關(guān)防,至今收藏家資以考證?!保?]書與印相得益彰,合之雙美,離之互傷。

      由是觀之,藏書印不只是扮靚古紙的工具,其于藏書家而言的紀念意義,于古紙而言的版本標識及其自身獨具的史料價值,使其在藝術(shù)美學之外,在立體的藏書史研究中展現(xiàn)出綿遠的魅力。

      二、藏書印的分類

      從使用目的或制印動機上來說,藏書印帶有較為明確的實用標簽,以滿足并適應藏書人的現(xiàn)實需求——或表物權(quán),或顯雅趣,或示鑒定,或為書籍增值之用,而種種用途常常交融疊合,如一位名家的名號印于己可表明物權(quán),于人則是書籍增值的保障,并可能成為印章與古籍作偽的誘因;而名家對古籍的鑒藏章如毛晉“甲”“宋本”印等,于己是珍善本“開卷喜自得”,于人則有版本鑒定之助,于書則有“證身”之后的增值之效。相比之下抒發(fā)美雅之娛的“閑章”,似乎對古籍本體及史料研究無甚重要,而其在藏書印家族中卻占據(jù)相當大比重,并以其折射出的自由活潑、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人文精神而為藏書家所心賞,或許名號印及鑒藏印實用價值之外,“閑章”正以其對“人”精神世界無用之用的關(guān)注,成為研究藏書家生平思想更為直接的材料。且閱讀古籍文字之外偶遇一枚文質(zhì)俱佳的朱紅,心神相契處不亦十分愉悅么?下面且從鈐印動機將藏書印分三類淺述。

      (一)名號印:標明物權(quán)與藏書名片

      甲骨文“印”字從爪從人跽形,似以手抑人使之跽,訓為按抑。《說文》云“印,執(zhí)政所持信也”,“信,誠也”。除了統(tǒng)治者手持權(quán)柄“按壓”施治的官印,鈐壓在藏書上的名號印同樣具有標明物權(quán)、防偽防竊征信的實用功效。且因是印主生前“自制”,其信息可保障的準確性,對于追溯古籍歷史遞藏情況、對于古籍版本鑒定及辨?zhèn)巍τ谘a充人物生平史料細節(jié)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名號印是藏書家對其私人藏書進行物權(quán)認定與保護的自覺選擇。無論是單個的姓名、字號、書樓齋室名、郡宅居里名等入印,如“黃丕烈印”“蕘夫”“士禮居藏”之類,抑或是將多種表明書籍所有權(quán)及藏主信息的名號綜合羅列,如清小脈望館主人趙寬之印“虞山僑民趙寬字君閎號止非有號傳侯奕世嗜書竊比清常道人自顏藏書之所曰小脈望館”,將藏主物權(quán)信息展現(xiàn)得具體明確,使人一望而知屬某某家物。名號印幾乎是所有藏書家最基礎(chǔ)的必備印章,是完成其對藏書宣示“主權(quán)”需求的重要措施,唯在確保藏書“安全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衍生抒發(fā)閑情逸致的閑章及對藏書深度閱讀鑒賞研究的鑒藏印等。而名號印由簡及繁的發(fā)展,也表明藏書家在昭示歸屬之外,潛動著借印留名的苦心。于是藏書印某種程度上成為藏主的另類名片與藏書廣告,承載了為藏主傳名的使命,而印章鈐印中不壓蓋前人印章是否也有免使其名不顯的考慮呢?

      諸多藏書家并非碩儒名臣富商,卻以信徒般的熱忱和保存書種的使命甘赴窮年聚書之苦,其豐富藏書多是個人數(shù)年心血搜羅而成,其名其齋或曾響極一時一地,卻多隨日沉淪,今日僅憑藏書印記知其人痕跡。且一些藏書家不甚求版本,不以珍罕著稱,其書一旦星散便是石牛入海,難究其蹤,唯借印追溯其人其藏情狀,而多數(shù)情況有印也難詳考其主。人、書之因緣際會,全賴斯印牽系,而印之所負何其渺又何其重矣!越縵主人言:“每念此物流轉(zhuǎn)不常,日后不知落誰手,雪泥鴻爪,少留因緣,亦使后世知我姓名。且寒士得此數(shù)卷,大非易事,今日留此記識,不特一時據(jù)為己有,即傳之他人,亦或不即滅去。”[2]蓋金石之文有不負書緣之誠。

      在留名厚愿驅(qū)動下,藏書家印章爭奇斗艷,力圖顯豁突出,其苦心或可同情,然極端發(fā)展亦不免遭后世“印癖”之譏。有如張蓉鏡血書“南無阿彌陀佛”代印,并跋“乙巳十一月得之(宋刊本《伊川擊壤集》),愛不能釋,展讀三復,以血書佛字于空頁,惟愿此書流傳永久,無水火蠹食之災,后之讀是書者,其知所珍貴也夫”[3],琴川一印,驚世駭俗,其于印于佛之寄托,何其重又何其愚!有如項墨林之以惡刻俗印鈐滿通卷,“豈白璧之微瑕,實為秦火之余厄”[4]者;有如祁承 “澹生堂中儲經(jīng)籍”42字朱方印、毛晉“趙文敏公書卷末云吾家業(yè)儒”53字朱方印、楊繼振“予席先世之澤有田可耕”252字巨印等,傾吐淋漓而于書無功者;有如陸心源、陳鳣、袁克文等,以個人畫像印綴書流傳者……在表露自我的驅(qū)動下,藏書家在藏書印這方袖珍藝術(shù)上“小器大作”,雖被爭議,然今天已成為書林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成為古紙頁上靚麗厚重的文化景觀。

      藏書印上宣告物權(quán)的名號與表露心跡閑文共存,是藏書家自我推銷的良好途徑。然而,歷史流變中一些帶有閑章意味的名章,其物權(quán)意義具有歷史局限性。如很多藏書家或曾是一時一地藏書名家,其印章被時人熟知,故其文雖簡雖晦亦無妨,然歷史距離中,一些名章如季滄葦“御史之章”之類的眾多單刻官銜的藏書章,如不與印主其他名章配套使用,后人很難確指誰氏。且名章中的夸耀攀比之風頗甚,一些名章非實錄,特別是一些齋號印多有“且憑印中起高樓”的情況,這一普遍的書林現(xiàn)象,亦反映了諸多無力建樓的藏書家無奈中的灑脫。

      此外,除去書籍所有權(quán),一些宣告版權(quán)的印章,如在一些自刻本、家刻本上,往往有“本齋藏版”印及刻書說明印,則進一步將物權(quán)坐實。而在官藏、藩府藏書、寺院藏書中,其名章除標明歸屬外,更有律令之威。如宋紹興四年(1134)溫州刻本《大唐六典注》里有一方元代官書印“國子監(jiān)崇文閣官書借讀者必須愛護損壞圈失典掌者不許收受”(此印亦見于宋刻《顏氏家訓》);嘉慶間重印徑山藏版《大明三藏圣教目錄》有楷書長方印“嘉慶十四年云林寺新置經(jīng)藏不得出借損傷偷竊有犯者鳴官追究”。古人在藏書保護中,賦予藏書印以豐富的信息承載,使這一小器大樣,見印如見人,起到傳聲的威懾力,藏書印捍衛(wèi)藏書如一道無形盾牌。

      在名號印中,有一類“曾藏印”,如“曾藏汪閬源家”,其在表明物權(quán)之外紀念意味十足,或有暫時擁書的喜悅和對書籍的崇拜,或有聚難散易的洞明,或有不拘永保的豁達,或這類印章是繼藏者借以書籍增值的手段或紀念?諸多研究者如林申清《中國藏書家印鑒》將此類印章歸為印上留名者之印,且做一疑。同時“某某眼?!薄澳衬承馁p”“某某經(jīng)眼”之類的印章,似乎更傾向于對書籍鑒閱經(jīng)歷的紀念,物權(quán)意義不甚明確,畢竟有很多情況是藏書家應書商之邀鑒定古籍,或共賞友朋之書而被允鈐其章于書上,故本文將其歸為鑒藏印一類。

      (二)閑章:藏書家心靈的鏡子與儒士精神

      相比名號印的刻板樸實,藏書家在文人風雅激發(fā)下,或采擷詩句,或自作佳詞,或直言理想,或委曲婉歌,文質(zhì)不拘,境界趨雅,以成自由活潑之閑章。閑章是在名號印樸實之土上絢爛綻放的性情之花,是照見藏書家精神心淵的一面鏡子。

      文人好古,金石之愛仿佛始自天然。古印章材質(zhì)金銀銅玉骨牙不拘,而石材的被發(fā)現(xiàn),大大擴展了印章的使用階層與使用范圍。一方石材經(jīng)篆刻搖身成落于卷頭跋尾的朱紅,而藏書家創(chuàng)造性的將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志向抱負、閑情逸趣、藏書觀念傾注于這方寸之間,此時的藏書印已不僅是宣告權(quán)屬的工具,更是藏書人自我抒懷的重要途徑,是研究藏書家思想直觀、形象的窗口。

      對閑章最著名的批判當屬葉德輝的“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閑章,浸淫至于士大夫,相習而不知其俗”[5]。閑章在物權(quán)之外的性情片語被印章實用主義者否定,而如法式善“詩里求人龕中取友我懷何如王孟韋柳”印一樣,閑章是藏書家群體精神氣象及儒士情懷的展覽。有淡泊隱逸如丁福?!鞍胩肚锼环可健庇 ⅰ拔葸B湖水琴書潤窗近華陰筆研香”印、“千巖萬壑中人”?。挥酗@赫功名如王鳴盛“甲戌榜眼”印、“乙丑探花及第”印、范欽“和鳴國家之盛”??;有情操高潔如鄧石如“胸有方心身無媚骨”印、朱之赤“寒士精神”印;有聚書愛書惜書耕讀傳家如于昌遂“清俸買來”印、“神游心賞”印,吳湖帆“湖帆寶此過于明珠駿馬”印、江標“愿鼠不敢嚙蠹魚不生永充供養(yǎng)”佛像印、毛晉“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印者,亦有開明如戈嘉德“萬家嗜讀一家藏辜負前人著述忙鬻及借人為不孝斯言今日費評章鬻借原知是兩難傷心忍供蠹魚殘何妨辟作圖書館留與千秋萬目看”印等,閑章展盡書林百態(tài)。

      閑章有紀實,如黃丕烈的“入門童仆盡抄書”印大約于史幾無差;而紀年類印如錢大昕“年開七帙”“年七十矣”“年七十三矣”等印,當是其歲時紀念;一些牢騷之語如丁福?!叭臻L如小年”“十年無處覓知音”印,或折射了藏書人特定時期心境。然閑章更多表現(xiàn)的是藏書家在現(xiàn)實困境中生發(fā)的美好祈望,如“汪啟淑印信富貴長壽”吉語印者?,F(xiàn)實中藏書人的藏書生活多所不易,如黃丕烈“自甲寅(1794)后,連丁大故,天災人事,困苦身心,若論處境,不知生人之樂,而好書一事從未住手”[6]。經(jīng)劫歷難藏書家們齊聲禮贊藏書讀書,如黃宗羲的“窮不忘買亂不忘攜老不忘讀子子孫孫鑒我心曲”印、小謨觴館“愿書萬本誦萬遍”印、丁丙“書庫抱殘生”印等。除去此類“印人不一”的情況,閑章在反映藏書人思想境界上,或存在著為印主“飾美隱過”的現(xiàn)象,如南宋權(quán)相藏書家賈似道的“賢者樂”印,或正反映了人性復雜的立體剖面,或正說明閑章表達人生向往的旨向,如同箴言座右銘,具有警志作用。

      (三)鑒藏?。鹤x、藏、鑒心得記錄

      相比名號印、閑章,鑒藏印是一種更高級別的藏書消費,對藏主的鑒書學養(yǎng)有更高要求,反映了時代學術(shù)風氣下藏書家對古籍整理研究的貢獻。有對藏書進行版本等級鑒定并區(qū)別鈐印者,如汲古閣“毛氏于宋元刊本之精者,以宋、元本橢圓式印別之,又以甲字鈐于首”[7]。然對鑒定眼力的要求使此類鑒定印相對較少,但在藏書家群體中亦促成了藏籍優(yōu)劣評定的勃興,如王世貞以“伯雅”“仲雅”“季雅”系列印區(qū)分藏本等級;此外,尚有諸多如易稼堂“泰峰所藏善本”印的善本認定章,是在普通物權(quán)認定基礎(chǔ)上,對善本的進一步摸底區(qū)別。當然各家善本的概念或許視其藏書及藏主學術(shù)傾向而有所不同,但無不是對古籍版本的強調(diào)與珍視。另如“江安傅氏藏園鑒定書籍之印”“沅叔審定”等在藏主讀書鑒書紀念之外,鑒定者的學術(shù)自信及其學術(shù)責任的勇氣擔當亦蘊含其中。

      藏書家的印章之愛,對藏書印使用的細致區(qū)分,使藏書家的印章數(shù)量急劇膨脹,擁有數(shù)十枚印章或者更多者并不足奇,而每個印章的使用頻率及在藏書家心中的地位卻有高低之別。

      三、藏書印的治用

      相比官方璽印在材質(zhì)、鈕式、綬帶、文字等方面有著嚴格等級制度限制,私家藏書印則更顯隨性靈活。官印的制作往往有專門禮部鑄印官員精良打造,形制考究且不惜成本,在制作及鈐蓋上具有私家藏書印望塵莫及的優(yōu)越性,而私人藏書家在其藏書印的治用上亦有著精益求精的追求。

      (一)向印師購求

      較長時期內(nèi),藏書家的印章依賴于匠工篆刻,而隨著印師地位的提升,商品經(jīng)濟中名家刻印一印難求。一則名家篆刻在印面構(gòu)思布局、字體疏密、雕刻深淺等方面的獨具匠心,保障印章藝術(shù)價值;同時印以人貴,這里的“人”不獨指藏書家,亦指治印者;且治印名家為藏書大家制作的精良印章鈐在珍稀古本上,數(shù)美合一,亦不是書林極美事么?故汲古閣印多有出自汪關(guān)手者,滂喜齋藏印有多出趙之謙手者,而毛澤東常用的“毛氏藏書”印,亦由篆刻家吳樸堂刻。書林中傅增湘慕求王禔治印的佳話頗為著名。傅氏雙鑒樓藏書精富,歷年所刻印章數(shù)十方而合意者殊少,自言“專待福公之章十余年亦!今年垂七十,不可再緩”,然時傅王無甚交誼,故多次致函王禔好友陳漢第為其籌謀,“擬再求數(shù)方以加鈐宋元本書之用……祈公便中代致,得公一言或此老較為加意耳”;再曰“頃草一函并石章十八方……均請公轉(zhuǎn)懇福庵先生篆刻,各印分包皆詳,注明所刻文字,有專要朱文者亦標記,其未標朱白文則請其隨意刻之。聞潤格昨年曾經(jīng)改定……茲先奉寄支票伍佰元……北方刻印絕少名手,且福庵年齡漸高,趁其精力尚強,故多求數(shù)方,如此人才此后亦正未易得也”。藏書家對圣手名家治印的渴求,亦是對篆刻名家這一人才的珍視,其給予篆刻者充分信任的創(chuàng)作自主權(quán),個中敬慕之意已不待言。傅氏求印心迫不惜重金,而所刻專鈐宋元本之用,佳本配美章,多多益善,印章之愛約略可見。

      (二)藏書家自己操刀

      名家篆刻難求,與其降格于尋常匠人,具備相當學養(yǎng)的藏書家寧愿親自捉刀,而藏書家如文徵明、丁敬、吳騫等本身便是出色的金石篆刻家。藏書家自篆印章具有更多自主性和隨意性,往往一些藏書事件便成為誘發(fā)其治印欲望的機緣,促使藏書家印章數(shù)量膨脹。如黃丕烈由兩本書緣而成的“碧云群玉之居”印?!妒伷圆貢}識》記其送三孫美鎬府試中,喜購宋刊《碧云》《群玉》兩集,“攜歸日,即命三兒壽鳳鐫小印曰碧云群玉之居,鈐于長箋短札,自謂得少佳趣”[8]。又如吳騫自刻“懷古情幽”印,附款注其緣起“丁卯之夏棲靜池賞香蓮遙聞弦歌生思古之幽情 兔床山人”;“清時有味是無能”印附款注其印由“甲午大雪夜闌無事取唐人句酒石自遣 愚谷”等。

      此外友朋相贈印章亦是書林交誼之常?!栋萁?jīng)樓藏書題跋記附錄》載吳壽旸《丙子歲除前六日過吳門訪黃蕘圃主事于士禮居賦增二律》,其注有文“先君子曾為蕘翁作員嶠訪書圖,時適攜員嶠真逸?。ā畣T嶠山人’為黃氏之號),因以為贈”[9];吳騫《論印絕句》之“貝葉須憑國語詮”篇,注記“曩陳君仲魚嘗遺予一方元印……周松靄大令極賞之,因以轉(zhuǎn)贈,至今珍焉”[10]。周春《論印絕句》之“象牙木刻亦熔銅”篇,描述得自吳騫所贈的一方印,注曰“吳槎客贈予小銅印,作人形,坐而抱牘……”[11]此類印或贈與或?qū)槠淇讨?,為吳黃、陳吳、周吳交誼之證,亦成書林金石相賞佳話。

      藏書印是藏書家頗為寄意珍視的文房雅物,古有“事死如生”殉其葬者,有偕書共傳子孫世守者,有被子孫鬻賣折戟沉沙不知所蹤者,有被書肆坊間購得而隨意鈐蓋或偽造假冒者,有捐其印信于公者……藏書印以其獨特的人文魅力成為書林說不盡的風景,而古紙上滿鈐的印章,本身就是一本書最好的宣傳畫,是其價值最好的標榜,是藏書家青眼相待捧之若璧的光輝見證,這算不算亦是書之幸?

      藏書印承天然之材,借助于圣手精篆,融鑄印主巧思妙想,鈐賞于讀書人之間。正如豐子愷的贊言,“在不滿方寸的小空間,布置、經(jīng)營,用自己的匠心,造成一個最理想、完美無缺的小世界,這是西洋人夢想不到的幽境”[12],藏書印在天人合一中傳續(xù)著中華民族久遠而鮮亮的書林華彩。

      注釋:

      [1][4][5]葉德輝:《書林清話外二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年版,第 342 頁。

      [2]范景中:《藏書銘印記》,《藏書家》(第 3 輯),齊魯書社,2001 年版,第 142 頁。

      [3]瞿鏞編、瞿果行標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卷二十記宋刊本《伊川擊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46頁。

      [6]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頁。

      [7]蔣光煦:《東湖叢記》,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頁。

      [8]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七“李群玉詩集三卷后集五卷(影宋抄本)”,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版,第560頁。

      [9]吳騫撰、吳壽旸輯:《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附錄)》,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第155頁。

      [10]韓天衡編:《歷代印學論文選》(下冊),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版,第865頁。

      [11]同[10],第 848 頁。

      [12]轉(zhuǎn)引自曹正文:《書香心怡:中國藏書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頁。

      作者通訊地址:鄭州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閑章名號藏書家
      阿基與烏龜之全部都一樣
      我是無名之輩! 你是誰?
      閑章擷趣
      北方人(2021年8期)2021-09-03 09:24:23
      閑章擷趣
      閑章擷趣
      名人閑章拾趣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清藏書家袁廷梼枉生平發(fā)覆[1]——一個蘇州家族的興衰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7:59:39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書家考略》補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9
      “名號”中的添加劑
      雜文選刊(2012年7期)2012-02-11 10:41:08
      曲麻莱县| 安阳县| 清镇市| 山东省| 三原县| 庐江县| 台前县| 沿河| 太仆寺旗| 柳林县| 安福县| 涟源市| 博兴县| 游戏| 大埔区| 云林县| 墨竹工卡县| 黄山市| 临海市| 兴山县| 景洪市| 高陵县| 沈阳市| 房产| 泊头市| 奉节县| 龙南县| 海淀区| 玛多县| 汕尾市| 新兴县| 桂东县| 当涂县| 邯郸县| 巴青县| 通山县| 临安市| 荔波县| 宁波市| 金溪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