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刑事羈押制度評議、缺失及補全

      2016-03-16 21:52:48莫蓮娣
      公共治理研究 2016年2期

      莫蓮娣

      (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 治安系,甘肅 蘭州 730046)

      ?

      我國刑事羈押制度評議、缺失及補全

      莫蓮娣

      (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治安系,甘肅蘭州730046)

      摘要:根據(jù)我國新的《刑事訴訟法》,刑事羈押只是拘留逮捕的一種結(jié)果和持續(xù)狀態(tài)。雖然新法在刑事強制措施上有顯著變化,但在司法實踐中刑事羈押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國刑事羈押的法定原則、獨立性原則、司法審查原則缺失,其補全就要在制度上確立羈押獨立性原則、明晰羈押法定原則、建立羈押司法審查機制。

      關鍵詞:刑事羈押;羈押法定原則;羈押獨立性原則;羈押司法審查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系統(tǒng)的刑事羈押制度,根據(jù)新《刑事訴訟法》中關于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刑事羈押也不是一項獨立的強制措施,只是刑事拘留、逮捕后的一種持續(xù)狀態(tài)。法治較為健全的國家都從各個方面對刑事羈押給予嚴格的控制,并遵循法定的程序,以保證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能夠達到平衡。在我國的刑事羈押實施過程中,沒有羈押前或后的司法審查,基本上是偵查機關自行決定、自行羈押,被羈押者也缺乏必要的救濟權利和可行的救濟途徑。刑事法律應具有謙抑性,即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措施存在的條件下適用,[1]而在司法實踐中,刑事羈押權極易被濫用,以至于超期羈押、變相羈押、久押不決等現(xiàn)象屢禁不止,公民人身自由等權利受到極大威脅。這也嚴重背離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目標。因此,對該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我國刑事羈押制度的現(xiàn)狀評議

      根據(jù)新《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刑事強制措施有五種,刑事羈押并不是法定強制措施,而只是拘留逮捕的一種結(jié)果和持續(xù)狀態(tài),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由于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拘留逮捕分別是不同的強制措施,有不同的適用對象條件,因此對刑事羈押的研究分析就必須對拘留和逮捕兩項強制措施分別進行分析。

      (一)刑事羈押與拘留。

      雖然拘留是一種臨時性措施,但是我國刑事拘留后的羈押期限不是24或48小時,而是7至37日。公安機關完全擁有拘留自主權,這樣刑事羈押必然成為了拘留的后果。此外還需要注意,根據(jù)我國《人民警察法》第9條規(guī)定,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盤問,這種留置實際就是拘留前的羈押措施。在司法實踐中,刑事拘留的適用十分普遍,為了保證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特別是公安機關在申請檢察院批捕前,本可以采取取保候?qū)彙⒈O(jiān)視居住等其他非羈押性強制措施,但都適用拘留。通過羈押,偵查機關有充足時間和便利去收集證據(jù),獲得口供。因此,刑事拘留幾乎是所有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一個必經(jīng)程序。拘留本身同拘留后所產(chǎn)生的羈押是混為一體的,兩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拘留的適用完全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自行授權和自行適用。因此,拘留實質(zhì)上變成為了一種偵查手段。為了有更多時間從事偵查活動,找到更多的證據(jù)以滿足逮捕的需要,公安機關會不同程度地延長羈押期限,甚至采取勞動教養(yǎng)、行政拘留等措施變相羈押。

      新刑訴法對拘留的程序作了較大的修改,相比以前規(guī)范了很多。例如,新增加了公安機關拘留后,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后24小時以內(nèi)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后,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從這條可以看出,新刑訴法開始注意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刑事強制措施,也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法治理念不斷深入,這也給完善刑事羈押制度提供了動力與希望。

      (二)刑事羈押與逮捕。

      逮捕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進行妨礙刑事訴訟的行為,或者發(fā)生社會危險性,而依法剝奪其人身自由,予以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2]223在我國是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逮捕,需要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偵查機關申請,檢察機關負責審查批準。因此,逮捕的批準或決定權和執(zhí)行權是分離的,不同于拘留,這樣有利于公安司法機關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監(jiān)督。然而相對于司法實踐卻不然,以某市人民檢察院2006至2008年辦理的審查逮捕案件為例,有近30%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在逮捕審查時確定沒有逮捕的必要,但該市被捕的6565人(包括最后被人民法院判處輕刑的1448人)都是“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直到判決中間也沒有變更強制措施。[3]大多數(shù)情況下,逮捕成為了拘留的下個環(huán)節(jié)及其自然的延伸。

      刑訴法對逮捕的條件作出了詳細的列舉性規(guī)定,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存在大量的“可能”、“必要”等變量詞匯。這也就給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留下了自由裁量的空間,利用這些肆意采取逮捕措施。

      刑訴法還規(guī)定了3項特別規(guī)定,這讓羈押期限充滿了不確定性。(1)在偵查期間,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fā)現(xiàn)之日起依照本法第154條的規(guī)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2)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應當對其身份進行調(diào)查,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3)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nèi)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延期審理。檢察機關的審查批捕以及前面規(guī)定的羈押期限,在面對這些特別規(guī)定時都顯得蒼白無力。刑訴法明確沒有授予公安機關逮捕決定權,但從第一點上看,實際就授予公安機關自行逮捕決定權。對于第二點,也給偵查機關留下一個借口,當偵查人員所掌握的證據(jù)尚未達到審查起訴、定罪的標準,而嫌疑人的身份有不明時,偵查機關就可以將已實施的羈押不予計算,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另外對于某些特別重大案件,嫌疑人的羈押就不受法律的限制。這些是非??膳碌?,被羈押者絲毫沒有保障,也不知道自己會被關押到何時,正如貝卡利亞描述的那樣:“法官懶懶散散,而犯人卻凄苦不堪;這里,行若無事的司法官員享受著安逸和快樂,那里,傷心落淚的囚徒忍受著痛苦,還有比這更殘酷的對比嗎?”[4]56我國的羈押期限還有個鮮明特點,除非經(jīng)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主動加以終止或者變更其他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否者一定會持續(xù)。這也是我國超期羈押率如此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刑訴法對逮捕的程序作了很多修改,也增加了很多新的規(guī)定。例如第86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同時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第93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新的規(guī)定有利于減少羈押的濫用,規(guī)范羈押制度,也是對被羈押者的一種有效救濟。不過對93條規(guī)定的比較原則,沒有對諸如以何種形式進行審查,審查間隔時間等具體的操作性問題做出細致的規(guī)定。

      二、我國刑事羈押制度三個原則的缺失

      我國刑事羈押制度之所以被濫用,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偵查機關為方便自己工作,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fā),導致超期羈押率偏高等現(xiàn)象。新刑訴法在立法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點。換句話說,我們在刑事羈押制度的設計方面,缺乏高屋建瓴的前瞻性。

      (一)刑事羈押獨立性原則缺失。

      在我國,沒有獨立的專門的刑事羈押制度。羈押只是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的當然結(jié)果。羈押制度的決定、執(zhí)行也沒有獨立的機關來進行。拘留的決定機關是偵查機關,即只要是符合拘留的條件,不需第三方?jīng)Q定,公安機關為了便于案件的偵查,可決定對嫌疑人施行拘留。另一方面,拘留、逮捕的執(zhí)行機關是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既是刑事活動的偵查機關,又是國家管理活動中的行政機關,具有雙重身份,履行雙重職責,因而具有刑事訴訟以外的許多國家權力,如行政拘留、留置等。法律對于刑事拘留后又不被批準逮捕的嫌疑人如何處置沒有詳細規(guī)定,因此對于刑事拘留的人,在達不到逮捕所需要的證明標準時,常常會采用以上手段彌補羈押時間的不足。除了拘留,法律沒有將羈押期限與偵查、起訴、審判等所謂辦案期限區(qū)分開來,公安司法人員的辦案期限實際上就是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期限。[5]174由于執(zhí)行拘留和逮捕的羈押場所(看守所)目前隸屬于公安機關,更加大了公安機關在偵查案件過程中任意調(diào)整羈押手段的可能性。另外,拘留的決定機關是偵查機關,逮捕的決定機關是檢察機關,二者的監(jiān)督機關是檢察機關,這就可以看出沒有規(guī)定獨立的第三方作為審查的主體。因此,羈押獨立性原則的缺失在立法體例方面給刑事羈押制度帶來了致命傷害,導致這一制度在我國不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法律體系,呈現(xiàn)出附庸化、碎片化特點。

      (二)刑事羈押法定原則缺失。

      法定原則有助于強化執(zhí)法意識,杜絕有意無意地曲解法律,輕視法律乃至無視法律的錯誤意識。也就是說司法工作人員必須在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下適用法律,而不得任意的進行自由裁量。我國對于羈押制度的規(guī)定出現(xiàn)在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了拘留、逮捕的條件和決定、執(zhí)行機關。刑事訴訟法中沒有羈押制度的程序、救濟、責任追究等可操作性的規(guī)定。事實上,由于現(xiàn)實中案件情況千變?nèi)f化,也難以在法律中對各種情況進行全面列舉,導致在司法過程中出現(xiàn)由偵查機關隨意操作的情況。這些都表明羈押恣意化,羈押法定原則的缺失。

      (三)刑事羈押司法審查原則缺失。

      沒有建立刑事羈押的司法審查制度,法官不參與審判前的偵查、審查起訴活動,刑事羈押在授權、審查、延長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上都表現(xiàn)出一種行政化。這種行政化具體體現(xiàn)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對刑事拘留各自進行自我授權、自我實施,法官無從進行審查;逮捕由公安機關提請,檢察機關批準或決定,法院無權進行審查。在一定意義上,仍屬于一種決定自己案件的法官。我國施行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制度,新《刑事訴訟法》對于審前羈押審查程序的啟動、審查的周期,必要性標準進行了規(guī)定,但缺陷在于沒有對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權進行剛性規(guī)定,對有關機關拒不執(zhí)行缺少相應的制裁制約措施,監(jiān)督手段的軟弱將會導致實踐中監(jiān)督效果的有限性。刑事羈押是否合法合理、是否超期等,都缺乏中立的司法評鑒或者第三方評鑒,導致公安、檢察機關多少都有些有恃無恐而為之,而被羈押者的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充分的保障。

      三、我國刑事羈押制度的補全

      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刑事羈押雖然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罪與刑,但是作為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其在執(zhí)行時必須找到明確依據(jù),而不宜僅依據(jù)現(xiàn)有的刑事訴訟法給偵查機關過于寬松的自由裁量權。在完善刑事羈押制度法律規(guī)定之前,首先必須明確刑事羈押制度的三大原則。

      (一)確立刑事羈押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意即刑事羈押制度是一個獨立于拘留逮捕等其他制度的刑事訴訟制度,有自己獨立的程序和內(nèi)容。這是我國刑事羈押制度改革完善的重點。這種獨立的程序有助于將嫌疑人從偵查機關的控制中解脫出來,將中立的第三者引進程序,真正給予其為自己申辯的機會和場所,進而實現(xiàn)國家保障人權的目的。[5]55羈押獨立性原則的缺失是我國刑事羈押制度的根本癥結(jié)所在,要完善刑事羈押制度,必須首先確立羈押獨立性原則;只有這樣,各種問題才能得到系統(tǒng)性、根本性的解決。

      1.法規(guī)將刑事羈押制度從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制度體系。(1)關于拘留制度?,F(xiàn)行拘留的最長期限37日,顯得過長,應將拘留的期限縮短,不超過10日。拘留的批準權應由檢察機關或者法院掌握,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批準權歸檢察機關,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批準權歸法院。這樣使拘留的批準機關和執(zhí)行機關相分離,從而強化對拘留的監(jiān)督和制約,也能夠有效避免偵查機關恣意羈押嫌疑人。我國拘留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緊急情況下對現(xiàn)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進行有效控制,所以在緊急情況下要求偵查人員均向有關部門申請,不具有可行性,同時也違反了拘留制度設置的初衷。為了有利于打擊犯罪,可以這樣設置:因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xù),偵查機關可以在沒有拘留證的情況下對現(xiàn)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進行(先行)拘留,但這種拘留不超過48小時,要繼續(xù)拘留,必須在48小時內(nèi)提出申請,由檢察機關或者法院審查決定。(2)關于逮捕制度。建立“捕押分離制度”,使刑事羈押與逮捕分離形成獨立的制度體系。按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檢察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后,被羈押者就一直處在被羈押的狀態(tài),并且羈押期限漫長。在“捕押分離”的規(guī)定下,逮捕后并不必然產(chǎn)生羈押,是否羈押要經(jīng)相關部門審查批準。具體程序可規(guī)定為: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的案件,在對被逮捕者認為有羈押必要時,應在逮捕后的5至10日內(nèi),向檢察機關提出羈押申請,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確有必要,應當接到申請之日起5日內(nèi),由檢查機關向法院提出羈押申請,在申請書中應當說明有必要對嫌疑人實施羈押而不能選擇其他強制措施的動機和理由,并附上證明材料。法院在接到申請的5至10日作出是否羈押的裁定。若經(jīng)審查,確有羈押的必要,則對被逮捕者實施羈押;若沒有必要,公安機關應采取取保候?qū)?、監(jiān)視居住等非羈押性強制措施或者釋放嫌疑人。對于檢察機關自偵案件,需要羈押嫌疑人的,參照公安機關相關程序規(guī)定。

      2.刑事羈押場所應當獨立于公安機關。建議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部門如司法局管理,這樣不僅有利于防止超期羈押,而且有利于防范、治愈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司法頑疾。

      (二)明晰刑事羈押法定原則。

      刑事羈押的適用條件、程序及期限,只能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來明確規(guī)定,司法機關必須按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羈押權利;法律沒有明確賦予的權利,司法機關不得行使。明確刑事羈押法定原則是提高羈押法制化程度,防止國家刑事司法權力濫用的重要途徑。

      1.刑事羈押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來規(guī)定,以條文的方式將其羈押法定原則明晰下來。

      2.刑事羈押制度的具體內(nèi)容要制定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guī)定,內(nèi)容包括程序要件、救濟要件、羈押期限、責任追究機制等。(1)程序要件,改變現(xiàn)在拘留逮捕控方自我審批的方式,應由中立的第三方即法院作為審查的主體;審查的模式應當公開,被羈押者及辯護律師有權參與,對不服的還可以上訴。(2)救濟制度,借鑒德國的羈押自動復查制度,定期審查,發(fā)現(xiàn)不應繼續(xù)羈押的立即釋放。(3)羈押期限,應當根據(jù)所涉嫌罪行的法定量刑幅度,確立比例性的羈押期限,需要延長的,必須重新經(jīng)過司法審查程序才可確定。(4)關于錯誤羈押的責任追究機制,現(xiàn)行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此可以將錯誤發(fā)生的原因分為故意和過失,對于意志以外因素造成的錯誤則不在追究范圍之內(nèi)。對于過失,由單位內(nèi)部處罰;對于故意錯誤,應當嚴肅處理,如開除公職,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且承擔部分支付給被羈押者的賠償款。

      (三)建立刑事羈押司法審查機制。

      《世界人權宣言》第8條明確規(guī)定“任何人當憲法或法律所賦予他的基本權利遭受侵害時,有權由合格的國家法庭對這種侵害行為作有效補救?!笔澜绺鲊毡榇_立了由中立的法官對刑事羈押進行司法審查的制度,審查的內(nèi)容包括是否進行羈押的事前審查和羈押后的事后審查。而我國則缺少這一制度,被羈押者獲得的救濟途徑較少,這也是導致羈押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1.引進中立的第三方作為刑事羈押與否的裁判者,形成控、辯、審三方組合結(jié)構。當嫌疑人被拘留后,由羈押法官審查決定是否對其羈押。對于羈押期限屆滿需要繼續(xù)羈押的,也由羈押法官經(jīng)過司法審查作出是否延長的決定,被羈押者在被羈押期間有證據(jù)證明應當解除羈押的,可以向法官提出申請,法官應當對被羈押者的申請及證據(jù)審查,或者法官定期對羈押作例行性審查,決定是否繼續(xù)羈押。具體司法審查機制設計可以是:我國各級法院可以設立專門負責審查批準逮捕和羈押的法庭,由專門的法官負責羈押的事前審查和羈押中的司法救濟,行使司法權對審前羈押實行有效的控制。羈押法官與審判法官分離,羈押法官不能在其后對該案的審判中擔任審判法官。

      2.法官決定羈押的,應當開庭并采用控辯對抗的方式審查。在法庭上,應當給于雙方充分的話語權,認真聽取雙方闡述的理由。認為不需要羈押的,可以不開庭,直接作出不羈押的決定。

      3.轉(zhuǎn)變公安司法人員的執(zhí)法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各項改革措施順利完成的保證。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公安司法人員都是一味為了偵破、懲罰犯罪,而不顧嫌疑人人權保障,肆意羈押。現(xiàn)在是法治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與懲罰犯罪是同等重要的,兩者并不矛盾,是對立與統(tǒng)一的關系。

      4.改變現(xiàn)有的考核機制。在公安檢察機關的考核中,破案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這給基層公安檢察機關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順利偵破犯罪,保證高破案率,羈押也就成為普遍的工具。破案率是很重要的指標,但不能成為決定性的指標,很多冤假錯案也就因此而生。因此,公安檢察機關將破案率作為一種參考,結(jié)合其他方面因素建立綜合考核機制。

      十八屆四中全會直面中國法治建設的不足,強化問題導向和問題意識,體現(xiàn)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擔當精神。[6]刑事羈押在司法實踐中所存在的超期羈押、變相羈押等問題嚴重影響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等權利,同時阻礙法治社會建設。在立法方面,使刑事羈押制度成為一個獨立體系,并建立好相應的司法審查機制、有效救濟機制。在司法方面,羈押的執(zhí)行權、決定權要分離,不能由一個機關掌握。在實踐中,司法機關要嚴格按照刑事羈押相關的原則、條件、程序行使羈押權力。但是,對刑事羈押制度進行重構并非易事,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我國形成了特有的刑事司法模式,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都十分依賴這一模式,一時突變是不可能的,只有隨著社會發(fā)展、民主法治不斷深入人心而逐漸改變。

      參考文獻:

      [1] 樓伯坤,王靜.網(wǎng)絡傳播有害信息刑法規(guī)制初探[J].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6).

      [2]陳光中. 刑事訴訟法(第四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杜萌. 最高檢調(diào)研報告披露擬以必要性審查減少羈押[N].法制日報, 2010-03-04.

      [4][意]貝卡利亞. 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3.

      [5]江涌. 未決羈押制度的研究[M].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11.

      [6]馬俊軍. 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J]. 嶺南學刊,2014,(6).

      責任編輯:晏中

      收稿日期:2015—01—04

      作者簡介:莫蓮娣(1971—),女,河北三河人,甘肅警察職業(yè)學院治安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治安學、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F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533(2016)02—0066—04

      DOI:10.13975/j.cnki.gdxz.2016.02.011

      余庆县| 宁南县| 柏乡县| 陕西省| 台山市| 崇阳县| 土默特右旗| 晋州市| 永川市| 通河县| 从江县| 青冈县| 江口县| 威宁| 图们市| 尉犁县| 绍兴市| 辰溪县| 武功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源县| 渭南市| 平果县| 富川| 西峡县| 富蕴县| 运城市| 漾濞| 万荣县| 扬州市| 大庆市| 罗源县| 张家界市| 济宁市| 富民县| 大埔区| 南汇区| 开鲁县| 长春市| 临高县|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