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琳
(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5)
?
【文化藝術視野】
時間對昆丁的禁錮與毀滅
張夢琳
(廈門大學,福建廈門361005)
圣·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闡述的時間理論與亞里士多德的物理時間觀截然不同。他提出了一種理解時間的全新視角,主張從人的內(nèi)部世界感知時間。而在??思{的代表作《喧嘩與騷動》中,昆丁由于沒有正確的時間觀,一生都與時間糾纏不清。本文基于奧古斯丁的時間理論,詮釋昆丁的“時間情結(jié)”,探析昆丁是如何禁錮于“過去”,并淪為時間的囚徒。
奧古斯??;《喧嘩與騷動》;昆丁;時間
奧古斯丁指出,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物理時間,即由鐘表記錄的、用來衡量運動的物質(zhì),而是存在于人內(nèi)心的心理時間?!皶r間是客觀的,人只有通過意識的體驗才能感受到‘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奧古斯丁認為“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相對應地表現(xiàn)為“記憶”“注意”和“期望”?!皶r間是意識的延展。通過意識的‘記憶’‘注意’和‘期望’,人才能感受到‘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1]換句話說,時間在人的意識中是單向流動的。昆丁是??思{成名作《喧嘩與騷動》中的角色,他投河自盡時不到30歲,短暫的生命始終糾結(jié)于鐘表和時間。他對鐘表的滴答聲極其敏感。猜測然后證實每時每分每秒成了昆丁的生活方式。盡管心理時間才是羈絆他的東西,但昆丁的意識被物理時間深深地禁錮著。昆丁將自己囚禁于過去,拒絕跟隨時間流動,最終只能被毀滅。
首先,昆丁對時間的執(zhí)念體現(xiàn)在他強烈地想戰(zhàn)勝時間。昆丁固執(zhí)地認為他可以用一己之力擺脫時間的牢籠。此外,他竭盡全力想要控制時間,徒勞地與時間流斗爭。為了阻止令他心煩的手表滴答聲,昆丁生氣地破壞了表針,并天真地認為時間的流逝會因此被阻斷,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對操縱時間所做的無用功反而證明了時間壓倒性的存在。奧古斯丁指出,時間是上帝同世間萬物一同創(chuàng)造,共享了上帝的永恒性,人存在于時間中。昆丁認為,在他毀壞表針的那一刻就阻止了時間的行進,但他毀壞的只是衡量時間的機械。時間對于昆丁來說無法計算,以一種無盡的、不可避免的方式存在著。當父親康普森先生將舊表送給兒子時,他便警告昆丁“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2],正如奧古斯丁的時間觀:時間是客觀而絕對的存在,沒人能夠打敗它,然而,昆丁沒能正確地認識到時間的存在方式,一意孤行地試圖操控時間。
其次,昆丁拒絕承認時間的流動。在某種程度上,他毀壞表針的舉動恰恰表達了他阻隔時間的愿望。薩特曾對??思{作品中的美國南方人作出了這樣的解釋:“當人坐在一輛急速行駛的轎車上時,他同時在看著汽車的后視鏡。道路代表著永恒的時間,而前方的道路象征著將來。對于坐在車上的人來說,‘將來’是未知的,‘現(xiàn)在’也隨著車的飛速行駛變得模糊。只有‘過去’能被清楚地看到”。[3]昆丁正是如此?!艾F(xiàn)在”轉(zhuǎn)瞬即逝,“將來”模糊不清,他無法跟上時間流動的腳步。在奧古斯丁的時間觀念中,時間不可逆轉(zhuǎn)地向前線性移動著,它有開端、持續(xù)和結(jié)尾。在此過程中,“過去”由“回憶”喚起,“現(xiàn)在”由“注意”感知,“將來”由“期望”預言。而昆丁的意識向后延伸,他的心理活動僅包括他關于“過去”的不斷回憶。
再次,昆丁認為,時間是雙向的,它只包括已經(jīng)逝去的“過去”和正在逝去的“現(xiàn)在”。他磨滅了“將來”的存在,否認時間向前移動。很顯然,昆丁找不到出路。而奧古斯丁在其時間理論中堅持三維時間觀,即時間是由“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構(gòu)成。“過去”和“將來”均由“現(xiàn)在”支配。人正是通過對“現(xiàn)在”的記憶和期望感受到“過去”和“將來”?!缎鷩W與騷動》的故事正發(fā)生在工業(yè)化的北方和沒落的南方。人們無法適應巨變的社會,美國南部民眾仍試圖保留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因此,他們找尋能阻止飛逝的“現(xiàn)在”的方式,企圖回到“過去”。昆丁便是其中一個。他將自己埋葬于對“過去”的記憶中,希望將“現(xiàn)在”顛覆到“過去”。昆丁無法理解時間的三維性以及其對“過去”和“現(xiàn)在”的虛妄態(tài)度,最終催生他想回到“過去”的偏執(zhí)欲望。無法正確感受時間的運作方式,只能選擇自殺。
在《喧囂與騷動》中,昆丁沒能正確理解時間的運轉(zhuǎn)方式,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奧古斯丁看來,時間是客觀的,沒人能挑戰(zhàn)時間的權(quán)威。時間是三維的,它由“過去”流動到“現(xiàn)在”,再流動到“將來”。此外,人是通過意識感知時間的。意識被延展為“記憶”“注意”和“期望”來感知時間的線性前進。與上述恰恰相反,昆丁試圖操縱并戰(zhàn)勝時間。他深深地沉溺于“過去”,在人生中看不到“將來”。一個活在影子里的、不期待“將來”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所以,當昆丁對于“過去”的幻想破滅時,他失去了支柱靈魂,只好選擇投河自盡。倘若昆丁能明白對待時間的正確角度,便可以客觀地處理“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關系。不幸的是,昆丁荒謬的時間觀和對時間的執(zhí)念使昆丁成了時間的囚徒。
[1]圣·奧古斯?。畱曰阡洠跰].向云常,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
[2]威廉姆·??思{.喧囂與騷動[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3]讓·保羅·薩特.薩特文學論文集[C].施康強,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周 丹】
I712
A
1673-7725(2016)08-0078-02
2016-06-05
張夢琳(1993-),女,山西偏關人,主要從事美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