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

      2016-03-18 05:14:21李尚儒陳萌陽劉曉芹李愛芹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慢性疾病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李尚儒陳萌陽劉曉芹△李愛芹

      ①中國.濰坊醫(yī)學院心理學系(山東濰坊) 261053 E-mail:719751090@qq.com ②濰坊醫(y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通訊作者E-mail:lxq1969383@sina.com

      ?

      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

      李尚儒①陳萌陽①劉曉芹①△李愛芹②

      ①中國.濰坊醫(yī)學院心理學系(山東濰坊) 261053 E-mail:719751090@qq.com ②濰坊醫(y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通訊作者E-mail:lxq1969383@sina.com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總體幸福感與慢性疾病、應對方式的關系。方法:采用一般狀況調(diào)查表、總體幸福感量表(GWB)、應對方式問卷對554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和分析。結果:①有無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總體幸福感得分上有顯著差異(t=-2.295,P<0.05);②有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應對方式各因子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t=-0.398,0.502,-0.630,-1.554,-0.178,-0.828;P>0.05),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9.330,4.396,5.333;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7.547,2.930,4.611,5.329,8.562;P<0.05);③慢性疾病與總體幸福感呈顯著負相關(r=-0.097,P<0.05),總體幸福感與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求助因子均呈顯著正相關(r=0.422,0.257;P<0.01),與自責因子呈顯著負相關(r=-0.216,P<0.01);④慢性疾病、解決問題、自責、求助能預測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結論:解決問題、自責、求助等應對方式的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總體幸福感;相關分析;回歸分析

      在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的趨勢下,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為人口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積極老齡化的影響,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關乎著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老年人對生活是否滿足與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社會醫(yī)療、養(yǎng)老資源的分配,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就成為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一個熱點。主觀幸福感作為總體幸福感的一個指標,是指個體依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進行整體性評估,Andrews和Withey認為,它由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構成[2],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調(diào)查研究顯示:人格是影響總體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人格的外傾性越強,幸福感越高[4]。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狀態(tài)下做出各種認知和行為活動對環(huán)境變化進行調(diào)節(jié),也能影響心理應激過程及心理反應[5]。有研究表明,積極的應對方式與個體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消極的應對與個體幸福感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6-7]。又由于老年人自身組織、器官等各方面機能衰退,使其容易患上像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風濕疾病以及癌癥等慢性疾病,并在我國呈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8]。慢性疾病會使老年患者的身心機能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而且限制老年患者的活動,在病痛折磨下心理壓力增大,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嚴重的還會誘發(fā)不良人格,進而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9]。有些研究[10-11]也證實,軀體疾病對老年人的精神癥狀會產(chǎn)生病因?qū)W影響。然而,對老年群體的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之間是什么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探討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關系,為提高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提供理論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從山東省青島、濰坊、聊城、棗莊、煙臺、萊蕪6個地區(qū)隨機抽取600名55~95歲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diào)查。一共收回有效問卷554份(92.3%),其中男性262 人,女性292人;無慢性疾病280人,有慢性疾病274人;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193人,小學文化程度的17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9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89人。

      1.2 方法

      1.2.1 自擬社會人口學資料量表 包括年齡、性別、有無慢性疾病、文化程度等。

      1.2.2 應對方式問卷 由肖計劃編制,共有62個項目,由6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是問題解決、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各分量表分值越高,表明越傾向用該種應對方式。

      1.2.3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中國版) 為段建華對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確定量表的修訂,共有題目18個,每個題目1~10分評定,題目分為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松弛與緊張共6個因子[12],得分越高主觀幸福感越強烈。

      1.2.4 施測 對抽取的被試進行個別施測,有文化能夠自己完成問卷的老年人自己完成問卷,對文化水平低,不能自己完成問卷的老年人,采用主試宣讀,被試回答,主試來記錄的方式,完成調(diào)查,問卷當場收回。

      1.3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老年人總體幸福感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狀況

      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是(77.832±13.084),其中男性(78.603±13.213)分,女性(77.140±12.952) 分,兩性總體幸福感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t= 4.414,8.102;P<0.01),且兩性老年人得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t=1.314,P>0.05);有無慢性疾病、不同年齡段之間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間總體幸福感均存在顯著差異,見表1、2、3。

      表1 有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比較(±s)

      表1 有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比較(±s)

      注:*P<0.05,**P<0.01,下同

      項 目 n  總體幸福感 t有慢性疾病274 76.547±13.432  -2.295*無慢性疾病280 79.089±12.632

      表2 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比較(±s)

      表2 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比較(±s)

      年齡分組 n  總體幸福感 F P LSD檢驗55~65歲① 92  81.685±15.127  6.071** 0.000 ?、?③*,①>④*,②>③*,②>④*65~75歲② 225  78.831±12.876 75~85歲③ 185  75.573±12.120 85~95歲④ 52  74.731±11.421

      2.2 老年人應對方式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

      老年人應對方式的各因子(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在有無慢性疾病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t=-0.398,0.502,-0.630,-1.554,-0.178, -0.828;P>0.05)。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9.330,4.396,5.333;P<0.01),后經(jīng)過LSD檢驗發(fā)現(xiàn),55~65歲、65~75歲年齡段的老年人3個因子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75~85歲、85~95歲兩年齡段的老年人(P<0.05),即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越來越少地采用上述應對方式;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F=7.547,2.930, 4.611,5.329,8.562;P<0.05),后經(jīng)過LSD檢驗發(fā)現(xiàn),85~95歲年齡段的老年人在解決問題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3個年齡段的老年人,55~65歲的老年人在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3個年齡段的老年人(P<0.05),即隨著文化水平的增高,老年人越來越多地采用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越來越少地采用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的應對方式。

      2.3 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相關

      分別對老年人慢性疾病、應對方式與老年人總體幸福感得分進行兩兩相關性檢驗,見表4。慢性疾病與總體幸福感之間呈顯著負相關,總體幸福感與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求助因子均呈顯著正相關,與自責因子呈顯著負相關。

      表3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比較(±s)

      表3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比較(±s)

      文化程度 n  總體幸福感 F P LSD檢驗小學以下① 193  75.580±11.597  7.472** 0.000 ?、?②*,①<④*,②<④*,③<④*小學② 174  78.730±13.043初中③ 98  76.071±12.591高中及以上④ 89  82.899±15.200

      表4 老年人總體幸福感、應對方式與慢性疾病的相關(r)

      表5 慢性疾病、應對方式預測總體幸福感之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2.4 慢性疾病、應對方式對老年人總體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在相關的基礎上,以總體幸福感作為因變量,以有無慢性疾病和應對方式的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排出共線性因素后,發(fā)現(xiàn)4個變量均進入以總體幸福感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均能預測總體幸福感,得到的回歸方程(見表5)為:總體幸福感=67.100+1.741×解決問題+(-1.556)×自責+0.727×求助+(-2.128)×慢性疾病,而且其可聯(lián)合解釋變異量的26.4%。

      3 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細胞、組織以及各器官的功能都會出現(xiàn)退行性變化和衰老[13],成為各種慢性疾病的易感人群,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下降。在本研究中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幸福感顯著高于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這與高紅英[13]等人認為,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身受疾病折磨就會使其變的消沉,降低其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一致。而且年齡越大,老年人的衰老程度越大,生理機能衰退越嚴重,尤其免疫防線的進一步衰弱,使其更容易患上各種慢性疾病,經(jīng)受更多病痛折磨,甚至導致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加上社交范圍進一步縮小,使高齡老年人的幸福感更低,與以往研究的“幸福感指數(shù)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14-15]”結論吻合。另外,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與文化程度不高的相比,對于一些負性生活事件能夠理解的更加透徹,并能進行更好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因此對生活具有較高的幸福感[16],這與本研究的文化程度較高組的總體幸福感顯著高于較低組的結論一致。

      本研究表明,有無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應對方式各因子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與陳立新[17-18]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對個體能否在應激狀態(tài)中更好解決困難和維護身心健康會有不同的重要作用。采取像求助、解決問題等積極應對方式有利于減輕壓力心理健康狀況就會得到維持,而采用像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不僅不利于解決困難,而且會降低成就感,產(chǎn)生不良情緒,對心理健康有破壞作用。老年期是人生發(fā)展歷程中的最后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其社會角色、家庭結構、社交范圍等均會發(fā)生相應改變,他們的應對方式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采用解決問題和求助等應對方式顯著降低[17],而且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采用自責、幻想和退避的應對方式顯著減少[17],這與本研究的結果部分吻合,究其原因為大部分老年人深受內(nèi)省教育思想的影響而且年齡越大所受影響更為深刻,當出現(xiàn)問題時往往先自身反思,而忽略采用解決問題等應對方式。但是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與文化程度不高的相比,具有較為豐富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應激狀態(tài)下能比較獨立、客觀地分析解決問題,較少的采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而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在相關知識、技能和見解上比較欠缺,遇到問題只能采取退避、幻想等方式來暫時緩解壓力,一旦失效將會重新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進而使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幸福感也產(chǎn)生差異。

      通過相關、回歸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受有無慢性疾病、解決問題、自責、求助應對方式的影響,表現(xiàn)在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與健康的老年人相比,一方面由于深受疾病折磨,衍生出來的不良情緒使其幸福感更低,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的家庭和親人需要承擔更多的醫(yī)療負擔和精神壓力,也會對其家人的情緒產(chǎn)生不良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老年患者的情緒。采用像解決問題、求助的積極應對方式有利于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幸福感,而采用自責的消極應對方式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會產(chǎn)生愧疚、后悔等消極情緒而降低幸福感。

      綜上所述,老年人總體幸福感與應對方式、慢性疾病關系十分密切?;加新约膊〉睦夏耆巳舨荒苷_及時的進行自身調(diào)整,其患上身心疾病的可能性將大大增高,這也影響到個體疾病的愈后,因此,醫(yī)護人員和家屬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并付諸切實的行動,應給予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身病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幫助他們疏導負面情緒、減輕應激反應,而且針對不同老年人在應對方式上的差異,應采取不同的、恰當?shù)母深A措施來提升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使其都能安度晚年。

      參考文獻

      [1]楊青,李茜,陳云,等.特質(zhì)應對方式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6):943-945

      [2]陳燦銳,高艷紅,申荷永.主觀幸福感與大三人格特征相關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1):19-26

      [3]鄭雪,王玲,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5-107

      [4]杜軍,謝繼紅.雙性化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2):187-189

      [5]尉杰忠,吳花林.醫(yī)學生總體幸福感、應對方式及其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4):563-566

      [6]張建人,黃懿.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6):629-631

      [7]王極盛,丁新華.中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19(10):1181-1182

      [8]李潔,姚迪,劉曉芹.應對方式在老年人內(nèi)外向人格與總體幸福感之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2):1905-1907

      [9]張朝輝,陳佐明,宋景貴.身體化障礙與抑郁癥人格特征對比研究[J].臨床身心雜志,2008,14(1):3-4

      [10]Tsai Y F.Self care management and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Tai wanese institutiona lized older persons [J].Nursing Research,2007,56:124-131

      [11]Iris C,Paul S F Y,Helen F K,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its correlates in Hong Kong's Chinese older adults[J].Geriatric Psychiatry,2005,3:409-416

      [1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2-122

      [13]高紅英,苗元江.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8,19(11):198-201

      [14]許淑蓮,吳志平,吳振云,等.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齡差異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761-762

      [15]張婕,張寧,王純.心理治療對歸因方式和幸福感的作用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2009,30(4):42-43

      [16]蘇麗慧,于雪竹,鮑麗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diào)查分析[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27(6):50-52

      [17]陳立新,姚遠.老年人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5,19(4):88-94

      [18]陳立新,姚遠.老年人心理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西北人口,2006,27(1):35-3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Coping Style

      Li Shangru,Chen Mengyang,Liu Xiaoqin,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and chronic diseases,coping style.Methods:Adopted the general condition survey,the General Well-Being Scale(GWB),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and 554 old people were investigated,then using SPSS 19.0 software to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①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s or not(t=-2.295,P<0.05);②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s or not on coping style,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ages of the elderly in coping way to solve problems,retreat and rationalization factors(F=9.330,4.396,5.333;P<0.01),the same to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of the elderly in coping styles of problem solving,help,illusion,retreat and rationalization(F=7.547,2.930,4.611,5.329,8.562;P<0.05);③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neral well-being and chronic diseases,self-blame(r=-0.097, -0.216;P<0.05),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neral well-being and problem solving,help(r=0.422,0.257;P<0.01).④The elderly'general well-being could be predicted by chronic diseases, problem solving,self-blame and help.Conclusion:Problem solving,self-blame,help and chronic diseases a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eneral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Elderly;Chronic diseases;Coping style;General well-being;Correlation;Regression

      (收稿時間:2015-09-07)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資助項目(編號:12-ZZ-SH-08);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12CSHJ02)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3.018

      中圖分類號:R395.6,B8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3-0386-04

      猜你喜歡
      慢性疾病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空巢高齡慢性疾病患者護理需求調(diào)查及實施整體化護理研究
      移動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過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105期)2017-02-13 16:26:47
      應對方式在社區(qū)教育中的應用:社區(qū)心理學視角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3:34:34
      山東體育學院術科教師職業(yè)壓力的調(diào)查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4:44:41
      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相關分析
      淺談如何應對講解員的職業(yè)倦怠期
      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費用的相關性與回歸分析
      飛行員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
      科技資訊(2016年18期)2016-11-15 07:42:15
      寶雞市區(qū)空氣質(zhì)量變化分析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44:40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罗平县| 洛宁县| 双柏县| 武城县| 常州市| 金乡县| 卢湾区| 柳州市| 微山县| 韶山市| 常熟市| 安福县| 桦南县| 集安市| 乌审旗| 大庆市| 称多县| 汕头市| 乌兰察布市| 大新县| 从化市| 浦东新区| 泸州市| 叶城县| 拉萨市| 汶川县| 乌拉特后旗| 翁源县| 苗栗县| 松潘县| 鹿泉市| 全椒县| 晋中市| 墨江| 疏勒县| 浦城县| 九江县| 东丰县| 宁陕县| 灌阳县| 焦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