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225300)楊秋云
?
巧設游戲,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江蘇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225300)楊秋云
[摘要]在小學數學中,“圖形與幾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難點環(huán)節(ji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將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當做重要目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操作性的游戲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教學策略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有趣的游戲設計,能讓學生在游戲操作中感知和體驗圖形與幾何的關系,并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和概括,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那么,如何將游戲運用到“圖形與幾何”教學中?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對空間的感知,是通過有效的數學體驗獲得的,而所謂的數學體驗,則需要行為和情感的積極參與。因而,在教學“圖形與幾何”時,教師要設計巧妙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促進學生初步感知空間。
例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我先采用多媒體動態(tài)圖展示物體運動的不同形式,如電扇轉動、開窗戶等,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有趣的“身體模仿秀”活動,讓學生觀察并用身體模仿物體運動的軌跡。我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提出要求,另一組進行模仿。如推窗戶,學生移動腳步,用手進行平推……經過這樣的模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在同一個位置移動的數學概念;再如電風扇轉動,學生伸長手臂轉動,模擬由風扇的運動軌跡……由此深刻理解旋轉的數學本質。為了增加學生的直觀感知,我還設計了“房子的旅行”這一游戲,讓學生將房子進行平移(上下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平移過程中房子的變化,學生發(fā)現房子的朝向始終沒變;再讓學生將房子旋轉(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半圈、1圈等),這時學生發(fā)現房子的朝向是變化的。通過兩種運動模型的比較,學生對平移和旋轉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我并不對學生做出指令性的操作要求,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模擬,在輕松有趣的討論活動中,不知不覺對物體在空間中的運動有了較為直觀的感知,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初步形成。
所謂空間表象,指的是在空間知覺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大腦映象,其中包括對物體的形狀、大小、距離等要素的直觀感知。由于小學生的感性思維比較活躍,因而,教師要設計富有童趣的游戲活動,帶領學生進行觀察、操作,通過概括和感悟,促進學生空間表象的建立。
例如,教學蘇教版二年級“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時,我設計了“我是小小攝影師”的游戲活動:讓學生4人為一個小組,拿出一只茶壺放在桌子上,學生先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對茶壺進行拍照,而后閉上眼睛,在頭腦中建立表象,最后我出示圖1,讓學生想一想“你拍的照片和圖中哪一個相似?為什么?”“在圖1中,你認為A、B、C、D四個位置的擺放有什么不同?擺放的相對位置有哪些?說說你的理由。”學生經過“拍照”,已在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再通過后續(xù)的討論,很快就完成了對空間位置的知識積累。
圖1
“拍照片”、“想照片”、“選照片”三個層次的游戲,讓學生能夠興致勃勃地參與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使學生不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還能夠展開客觀分析,豐富了自身的空間認知。
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空間觀念的建立,除了實踐活動之外,更重要的是空間想象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要從實踐入手,緊扣學生已有的空間知覺,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加深學生對幾何概念的本質理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例如,在學生初步認知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之后,我設計了有趣的“我說你猜”活動:讓學生4人為一個小組,每組中由一名學生負責摸一個密封箱子里的物體,并說出具體特征,另外三名學生則根據這名學生說出的特征進行猜測。我先將正方體和長方體放在箱子里,學生A一邊摸一邊說:“有一條直邊?!睂W生猜測可能是長方體、正方形、正方體等。學生A繼續(xù)說:“上面一條邊和下面兩條邊相等?!睂W生猜測為長方體或正方體。學生A再次指出:“相鄰兩條邊不相等?!贝藭r,學生都能確定這是長方體。
通過觸摸和描述特征,學生展開空間想象,在頭腦中建構了空間圖形的表象,在不斷調整中加深了對空間圖形的深刻理解,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
總之,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巧妙設計游戲,帶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感知空間,積累表象,發(fā)展想象,從而獲得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和提升。
(責編金鈴)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