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建軍
“三網融合”著作權案件梳理與問題分析
文/祝建軍
“三網融合”作為新的傳播技術和營利模式,帶來了復雜的著作權保護問題。在“三網融合”的技術背景下,判定是否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仍應堅持《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法定標準??偨Y涉“三網融合”著作權侵權案件的審判經驗,對因手機上網提供Wap搜索轉碼服務、因互聯網電視機傳播侵權影視作品、因提供連接互聯網與電視機之視頻播放器或電視機頂盒傳播侵權影視作品、因IPTV互聯網電視傳播侵權影視作品而引發(fā)的著作權案件進行裁判規(guī)則梳理。對審理“三網融合”案件中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回看”服務屬于信息網絡傳播權調整的范疇,IPTV業(yè)務是兩個以上經營主體的共同業(yè)務,并以此定性來裁判相應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三網融合;信息網絡傳播權;手機上網;回看服務;合作共同侵權
“三網融合”是指原先獨立設計運營的傳統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業(yè)務相互連接、相互滲透,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新的傳播技術和營利模式。我國已把推進“三網融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方式。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促進電信、電視、互聯網“三網融合”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的理念。2006年3月通過的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再度提出積極推進“三網融合”發(fā)展模式。200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六部委《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yè)發(fā)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fā)[2008]1號),明確提出推進“三網融合”各項具體工作。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工作。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印發(fā)三網融合推廣方案的通知》,要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工作。
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政策的推行,新研發(fā)的“三網融合”技術以及與之相應的新的經營模式不斷涌現,大有讓人目不暇接之勢。但與之同時,“三網融合”新的傳播技術也帶來了復雜的著作權保護問題,比如,各地人民法院相繼審理了一批涉“三網融合”著作權侵權案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審判經驗,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裁判,為新技術的傳播與著作權侵權的邊界予以規(guī)制,從而為“三網融合”新商業(yè)模式的發(fā)展提供指引。但研讀各地法院的這些判決,不難發(fā)現,人們對于遇到的一些共同問題還存在著觀點分歧,鑒于此,本文擬對“三網融合”著作權典型案例進行梳理,并就其中的一些爭議問題進行深入研討,以求教于大方。
依據著作權法的基本原理,如果行為人在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和缺乏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實施受著作權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即構成對著作權的直接侵權,那么,某一特定行為是否構成著作權直接侵權行為,關鍵在于這項行為是否受到著作權專有權利的控制,以及是否存在法定的免責事由。1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256-257頁。信息網絡傳播權是著作權人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所享有的一項重要著作財產權。在三網融合的技術背景下,判定行為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仍應依據我國《著作權法》和相應司法解釋來進行判斷。
我國《著作權法》所規(guī)定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定義是: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從該定義可知,受“信息網絡傳播權”控制的行為為“信息網絡傳播行為”,即“以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行為”。
2012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本規(guī)定所稱信息網絡,包括以計算機、電視機、固定電話機、移動電話機等電子設備為終端的計算機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固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絡,以及向公眾開放的局域網絡”??梢?,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我國三網融合技術發(fā)展的現實與政策需要,已明確將因三網融合服務行為所涉及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納入到該司法解釋調整的范圍。
由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及上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在三網融合的技術背景下,涉及原告起訴被告侵犯其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法院在判斷被告是否實施了被控侵權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時,仍應堅持上述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的法定判定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在具體的舉證責任方面,著作權人欲指控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侵權,其必須選擇合理的訴因,并根據訴因來進行舉證,比如,著作權人指控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實施了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構成直接侵權,其要在訴訟中獲得有利的地位,則必須舉出證據證明其能從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的網站中在線欣賞或下載作品,而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抗辯,稱其沒有實施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比如,其僅是提供了一種搜索鏈接的客觀上的技術傳播行為,該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必須舉出證據證明其抗辯主張的事實成立,如其舉證不能,則只能認定其實施了信息網絡傳播行為。如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能舉證證明其提供的不是信息網絡傳播行為,而是搜索鏈接行為,則著作權人指控該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構成著作權直接侵權的主張,不能成立。此時,著作權人可嘗試舉證證明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存在間接侵權行為,以及在主觀上存在過錯,從而要求該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承擔著作權間接侵權責任。而三網融合服務的經營者(被告)則可以舉證證明其并未實施著作權間接侵權行為、或者在主觀上不存在過錯,而主張免責。
從全國各地法院的判決來看,涉及“三網融合”新類型的著作權侵權案件,主要有因手機上網提供Wap搜索轉碼服務而引發(fā)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因互聯網電視機傳播侵權影視作品而引發(fā)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因提供連接互聯網與電視機之視頻播放器或電視機頂盒傳播侵權影視作品而引發(fā)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因IPTV互聯網電視平臺傳播侵權影視作品而引發(fā)的著作權侵權案件等,下面對這些案件進行介紹:
(一)涉手機上網Wap搜索轉碼著作權侵權案件
在深圳法院審理的原告北京傳奇時代公司訴被告深圳宜搜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小說作品《血色浪漫》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原告認為被告深圳宜搜公司通過手機上網服務為用戶提供小說《血色浪漫》的在線欣賞服務,侵犯了其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6萬元。
深圳中院終審判決認為,被告為涉案作品提供的是Wap搜索與轉碼服務,并未直接提供作品內容,被告雖為第三方網站上的侵權作品提供了鏈接,但其對第三方網站的侵權行為不存在明知或應知的過錯,且在接到法院起訴狀后,在合理時間內已斷開與侵權作品的鏈接,故被告既不構成直接侵權,亦不構成幫助侵權,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2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法院(2013)深福法知民初字第366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知民終字第156號民事判決書。
該案為涉及Wap搜索與轉碼服務被訴侵犯著作權的典型案例。Wap搜索服務是一種面向手機用戶的新型搜索服務,傳統互聯網站主要針對臺式、筆記本電腦等屏幕較大和多媒體處理能力較強的終端而設計,網頁采用HTML格式。對于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而言,由于手機屏幕小,且多媒體處理能力較弱,如果直接打開HTML格式網頁,可能會出現頁面顯示不完整、亂碼等問題,而且圖片、視頻和flash動畫等也會耗費更多的加載時間和網絡流量。目前,為手機用戶優(yōu)化瀏覽網頁體驗的有效技術是對網頁進行格式轉換,即從HTML格式轉換成適用于手機的WML格式。在格式轉換過程中,圖片、視頻和flash動畫等多媒體內容將被過濾或壓縮,文本內容也將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目前向手機用戶提供這種格式轉換服務的,主要是手機Wap搜索引擎網站。
Wap搜索引擎網站根據手機用戶輸入的進行搜索,并提供鏈接。Wap搜索鏈接有別于普通鏈接和深度鏈接。對普通鏈接而言,用戶點擊搜索結果之后即會離開設鏈網站而進入被鏈網站,此時瀏覽器地址欄中顯示的是被鏈網站的地址。對于深度鏈接而言,用戶點擊搜索結果之后,可以在不離開設鏈網站的情況下直接瀏覽或下載被鏈文件,而且此時瀏覽器地址欄中顯示的是設鏈網站的地址。而對Wap搜索引擎服務而言,當手機上網用戶輸入
并點擊搜索結果后,其手機瀏覽器的地址欄中顯示的地址是一種混合地址,即搜索引擎的地址(即轉換程序的來源地址)+被鏈網頁的地址(即被轉換頁面的地址),該特征是判斷Wap搜索鏈接與普通鏈接、深度鏈接的根本區(qū)別所在。
法院通過本案審判確立的裁判規(guī)則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僅提供Wap搜索轉碼服務,未復制他人作品,亦未對搜索內容進行人為編輯等行為,并在合理時間內斷開侵權鏈接,則該服務商既不構成直接侵權,亦不構成幫助侵權。
(二)涉互聯網電視機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在北京法院審理的原告北京優(yōu)朋普樂公司訴被告深圳TCL公司、深圳迅雷公司、北京國美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影作品《薰衣草》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深圳TCL公司與深圳迅雷公司通過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而合作生產互聯網電視機,按照約定,由深圳TCL公司生產電視機,而由深圳迅雷公司負責提供互聯網電視機的“影音資訊庫”技術,同時,深圳迅雷公司還有責任及時更新其提供的“影音資訊庫”的資料(包括影音名稱、所屬欄目、關鍵字、分類、語種、導演信息、主演信息、上映時間、片長、內容介紹、所屬地區(qū)、發(fā)布來源及評價)。因被告北京國美公司銷售的上述互聯網電視機能夠播放電影《薰衣草》,故原告將涉案三被告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停止侵權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北京高院終審判決認為,深圳TCL公司與本案有關的行為有兩個方面,一是制造涉案互聯網電視機,二是如《技術許可協議》中所顯示的參與涉案互聯網電視機播放內容的編輯、管理。如果涉案互聯網電視機中并不預存電影作品的內容,而且涉案互聯網電視機并不專門用于侵權,深圳TCL公司并不因制造涉案互聯網電視機而侵犯北京優(yōu)朋普樂公司的著作權。但是,如果深圳TCL公司參與涉案互聯網電視機播放內容的編輯和管理,則侵犯北京優(yōu)朋普樂公司的著作權。從《技術許可協議》第6.28條和6.29條的約定來看,深圳TCL公司與被告深圳迅雷公司共同參與了“影音資訊庫的資料(包括影音名稱、所屬欄目、關鍵字、分類、語種、導演信息、主演信息、上映時間、片長、內容介紹、所屬地區(qū)、發(fā)布來源及評價)”的管理,構成共同侵權。本案的侵權行為發(fā)生在通過網絡提供《薰衣草》的搜索、下載環(huán)節(jié),涉案互聯網電視機只是用于搜索、下載和播放的工具,涉案互聯網電視機中并不存儲任何電影作品的內容,在網絡上停止對《薰衣草》的搜索、下載行為,可以達到停止侵權的目的。因此,法院判決深圳TCL公司、深圳迅雷公司停止通過涉案互聯網電視機提供涉案電影作品《薰衣草》的下載觀看服務的行為,北京國美公司停止銷售涉案下載觀看涉案電影作品《薰衣草》的互聯網電視機,深圳TCL公司、深圳迅雷公司共同賠償北京優(yōu)朋普樂公司經濟損失1萬元及合理維權費用11500元。3具體案情詳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9)二中民初字第17910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0)高民終字第2581號民事判決書。
北京法院判決該案的亮點在于,其在審理互聯網電視傳播侵權影視作品糾紛案時,注意區(qū)分了生產、銷售互聯網電視機的行為,與提供涉案影片的搜索、下載環(huán)節(jié)所涉的著作權侵權行為,從而在平衡技術進步與保護著作權人利益方面,均有全面考量。
(三)涉高清視頻播放器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在深圳法院審理的原告樂視網公司訴被告深圳開博爾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視連續(xù)劇《山楂樹之戀》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生產研發(fā)能夠將互聯網與電視機連接的開博爾高清播放器。原告發(fā)現將開博爾播放器與互聯網、電視機連接運行后,能夠點擊欣賞電視連續(xù)劇《山楂樹之戀》。根據上述事實,原告指控被告著作權侵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其經濟損失8萬元。
深圳中院終審認為,將開博爾播放器與互聯網、電視機連接運行后,進入相應界面,通過層層點擊后可在線播放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且播放過程未顯示視頻來源,故推定《山楂樹之戀》視頻內容來源于被告開博爾公司,該行為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責令被告停止侵犯原告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4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法院(2013)深寶法知民初字第474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深中法知民終字第627號民事判決書。
所謂視頻播放器通常是指能播放以數字信號形式存儲視頻的軟件,也指具有播放視頻功能的電子器件產品。視頻播放器內置一整套轉換頻率以及緩沖的算法,除了少數波形文件外,大多數視頻播放器攜帶解碼器以還原經過壓縮的媒體文件。大多數視頻播放器還能支持播放音頻文件。許多視頻播放器經營者開發(fā)出能夠將互聯網與電視機聯網的高清視頻播放器開展經營活動,為客戶提供視頻文件等服務,培養(yǎng)自己的客戶群,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獲取廣告收入或其他收入的經營方式。
法院在該案中確立的裁判規(guī)則為,處理涉及視頻播放器經營者侵犯著作權的案件,應依據“技術中立”原則,認定提供視頻播放器新技術傳播產品的行為為合法行為;但如果未經許可利用該新技術從事傳播他人影視作品的行為,應根據直接或間接侵犯著作權的規(guī)則,來判定視頻播放器經營者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以及應如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涉電視機頂盒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在深圳法院審理的原告樂視網公司訴被告深圳雷柏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深圳雷柏公司研發(fā)生產出“RATV”無線電視機頂盒,該機頂盒能夠作為互聯網與廣播電視網的傳播中介,將互聯網上海量的影視作品,傳送到電視機屏幕上進行播放。被告深圳雷柏公司機頂盒中播放的海量影視作品,來自被告未來電視公司對外經營的互聯網電視播出控制平臺和內容分發(fā)平臺。被告深圳雷柏公司與被告未來電視公司通過簽訂《互聯網電視業(yè)務合作協議》而開展上述合作,合同約定,未來電視公司保證其擁有全部視聽節(jié)目內容的合法著作權,深圳雷柏公司自行完成“RATV”終端產品的研發(fā)、銷售,并向消費者提供“三網融合”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在合作期間,深圳雷柏公司就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向未來電視公司給付平臺接入許可費(ID授權費)。原告因涉案機頂盒播放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而將被告未來電視公司、深圳雷柏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停止侵權,并連帶賠償其經濟損失6萬元。
深圳中院終審判決認為,被告未來電視公司未經許可,將涉案電影作品上傳到其管理、控制的ICTV中國互聯網站電視平臺上,供網絡用戶點播,該行為侵犯了原告對涉案電影作品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被告深圳雷柏公司在實行“三網融合”的試點地區(qū)向消費者銷售電視機頂盒,并向公眾提供ICTV互聯網電視網絡接入服務,但ICTV中國互聯網站電視平臺由被告未來電視公司管理與控制,涉案電影作品亦由該被告上傳到該平臺上,而被告深圳雷柏公司未選擇與改變其所傳輸的作品,且在收到原告起訴狀后已通知平臺管理方審核與刪除侵權影視作品,已履行了與其自身能力相適應的注意義務,其無須承擔賠償責任。5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人民法院(2014)深龍法知民初字第1154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深中法知民終字第1269號民事判決書。
法院通過該案確立的裁判規(guī)則為,電視機頂盒經營者以給付互聯網平臺接入許可費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能夠播放來自該平臺上影視作品內容的機頂盒,如已盡注意義務且主觀上無過錯,則不應與直接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五)涉IPTV電視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在深圳法院審理的原告樂視網公司訴被告中國電信深圳分公司、第三人上海百視通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視劇《男人幫》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中國電信深圳分公司、第三人上海百視通公司在它們合作經營的IPTV業(yè)務中擅自傳播電視劇《男人幫》。根據上述事實,原告指控被告著作權侵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其經濟損失6萬元。
經查,IPTV是一種新的“三網融合”傳播技術,其架構主要分為“內容運營平臺”和“媒體傳輸平臺”,二者通過對接實現IPTV傳輸功能。被告與第三人存在合作開展IPTV業(yè)務的合作關系,具體合作內容為:第三人負責“內容運營平臺”業(yè)務,具體表現為IPTV節(jié)目內容的搜集,并存儲于其服務器上;被告負責“媒體傳輸平臺”業(yè)務,具體表現為IPTV業(yè)務的傳輸技術支持,并直接與用戶簽訂IPTV合同和向用戶收取IPTV使用費;兩個經營主體對于IPTV業(yè)務所獲得的利益按約定比例進行分配。被告、第三人未經許可在其提供的IPTV業(yè)務中提供電視劇《男人幫》的“點播”和“回放”業(yè)務。
深圳中院終審判決認為,被告負責IPTV媒體傳輸平臺,第三人提供IPTV內容運營平臺。IPTV用戶對電視劇《男人幫》在線觀看,是被告、第三人分工合作、共同提供作品的結果,被告與第三人構成共同侵權,應連帶賠償原告因涉案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6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法院(2012)深福法知民初字第344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知民終字第328號民事判決書。
法院通過該案確立的裁判規(guī)則為,IPTV是一種新的“三網融合”傳播技術,其架構主要分為“內容運營平臺”和“媒體傳輸平臺”,二者通過對接實現IPTV傳輸功能。對于具體的IPTV經營業(yè)務來說,如存在兩個以上的經營主體,兩個經營主體對于IPTV業(yè)務有明確的分工,并共同分配由此帶來的收益。如IPTV未經許可向用戶提供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則兩個經營主體應承擔共同侵權的法律責任。
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三網融合”的著作權侵權案件時,還存在著一些爭議問題,分析這些爭議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頗顯重要。
(一)未經許可提供“回看”服務的性質
在三網融合的技術背景下,由于新技術的復雜性以及認知事物的過程性,人們對有些新技術所涉及的傳播行為到底屬于著作權里哪項權能調整的范疇,產生了不小的爭議,這給法官裁判“三網融合”著作權侵權案件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其中,因未經許可提供“回看”服務所引發(fā)的著作權侵權糾紛尤為甚,有些法院還出現了不同的裁判觀點。
1、對待回看服務的兩種不同觀點
在廣州法院審理的原告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訴被告廣州珠江數碼集團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視劇《密使》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未經許可通過“甜果時光”互動電視機頂盒作為互聯網與廣播電視網的傳播中介,將互聯網上海量的影視作品,以“電視回看(電視時移)”和“點播”方式傳送到電視機屏幕上供廣大用戶進行欣賞。原告指控被告侵犯了其對電視劇《密使》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其相應經濟損失。廣州中院終審判決認為,被告提供的“電視回看(電視時移)”服務,屬于被告?zhèn)鹘y廣播電視業(yè)務的發(fā)展和延伸,在行為性質上屬于廣播行為,故不構成對原告電視劇《密使》所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7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人民法院(2012)穗越法知民初字第1100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穗中法知民終字第1173號民事判決書。
而在深圳市福田區(qū)法院審理的原告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訴被告深圳市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中,原告享有電視連續(xù)劇《甄嬛傳》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未經許可,通過其經營的網站以與電視臺同步七日“回看”欄目,向網絡用戶提供《甄嬛傳》已播出劇集的隨時點播觀賞服務,原告認為被告以“回看”的形式向公眾提供電視連續(xù)劇《甄嬛傳》,侵犯了其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其相應經濟損失。深圳福田法院經審理認為,信息網絡傳播權是“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在被告提供的《甄嬛傳》七日“回看”服務內,網絡用戶可以通過登錄被告的網站,從而在自己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已播出《甄嬛傳》劇集的在線點播觀賞服務,該行為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萬元。8具體案情詳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法院(2013)深福法知民初字第1249號民事判決書。
由上可見,廣州法院將回看服務認定為是廣播權調整的范疇,而深圳福田法院則將回看服務看作是信息網絡傳播權調整的對象,二者出現了不同觀點,那回看服務該如何定性呢?
2、回看服務實現的技術原理
“回看”服務主要有以下兩種技術類型:
一種是,人們將原本互相獨立的有線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和電信網絡整合成兼具三者功能的統一網絡,具體傳輸技術表現為,先由有線電視網絡執(zhí)行直播(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功能,用戶通過該實時直播技術,能夠按照電視預定播出的時間觀賞豐富的節(jié)目內容;然后人們將已經直播完的電視節(jié)目,上傳到三網互聯狀態(tài)下的計算機網站的服務器上,由其執(zhí)行已經直播(廣播)完電視節(jié)目在特定時間內的“回看”功能。因為利用了三網融合技術,上述直播(廣播)的電視節(jié)目和“回看”的電視節(jié)目,均能夠在視覺效果較好的電視機屏幕上播出,從而將有線電視的“直播(廣播)”功能和互聯網的“點播”功能完美融合,給用戶帶來了便捷、多樣的觀賞體驗。比如,上述廣州法院審理的案件所涉及的回看服務即屬于此種類型。
另一種是,在傳統技術條件下,有線電視臺主要是利用有線電視網絡直播電視節(jié)目,隨后人們研發(fā)出了信息接收技術,即將有線電視臺正在直播的節(jié)目信號予以接收,然后將接收后的電視節(jié)目上傳到互聯網站的服務器上,此時該互聯網站在傳播技術上也長足發(fā)展,一方面,該互聯網站不僅可以與有線電視臺同步直播正在播出的電視節(jié)目,而且還存儲并提供已播出電視節(jié)目的“回看”點播服務。此時,由于互聯網傳播技術融合了有線電視網絡的直播功能,從而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實現了“直播”功能和“點播”功能的完美融合,網絡用戶通過“直播”功能可以實時觀賞電視節(jié)目,通過“回看”功能又可以點播被其錯過或還想再觀賞的電視節(jié)目,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比如,上述深圳福田法院審理的案件所涉及的回看服務即屬于此種類型。
對廣大用戶來說,上述兩種傳播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通過電視屏幕表現出來的,而后者則通過互聯網顯示終端(電腦屏幕)表現出來。但從著作權法調整的視角來看,這兩種傳播技術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均可以實現對已播出電視節(jié)目的“回看”點播服務。
3、未經許可提供回看服務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信息網絡傳播權是指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在網絡出現之前,傳統的傳播行為是以傳播者為主導的“單向”傳播作品內容的行為,受眾只是被動地按照傳播者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去欣賞作品,即“點對多的單向傳播”。而通過互聯網傳播作品帶來了嶄新的傳播模式,只要作品被以數字化的方式上傳到向公眾開放的網站服務器上,在互聯網狀態(tài)下,任何用戶都可以在任何一臺聯網的計算機(自己選定的地點)、在任何時間(自己選定的時間)點擊下載該作品或在線欣賞該作品,此時傳播行為的主導權掌握在用戶手中,從而出現“點對點的雙向傳播”即“交互式傳播”模式,這種傳播模式使用戶不再受傳統傳播時間表的約束,從而可以按需點播網絡上的作品。
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點對點”的“交互式傳播”特征,是判斷某傳播行為構成信息網絡傳播行為的根本標準。要判斷“回看”服務是否屬于信息網絡傳播行為,仍應堅持該標準。在互聯網狀態(tài)下,在提供作品“回看”服務的期間內,在該作品被從網絡服務器上刪除之前,網絡用戶可以在該期間內的任何時間(自己選定的時間),通過任何一臺聯網的計算機(自己選定的地點),向上傳作品的服務器發(fā)出下載或播放作品的指令,從而可以下載該作品或在線欣賞該作品,此種獲得作品的方式屬于典型的“點對點”的“交互式傳播”方式,因此,“回看”服務屬于信息網絡傳播行為,受信息網絡傳播權調整。
“回看”服務作為一項新的傳播技術,滿足了人們利用該技術欣賞作品的需求,依據“技術中立”原則,對某種傳播行為的法律判斷,不應取決于其借以實施的技術手段,而應取決于具體行為的特征及由此帶來的法律后果。對于未經影視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利用三網融合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該影視作品回看服務的行為,應被認定為是侵犯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法官據此判定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無疑是妥當的。
(二)IPTV業(yè)務屬于合作共同經營抑或非合作共同經營
IPTV即交互式網絡電視,作為一種新的三網融合傳播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在于,用戶不僅可以通過IPTV實時欣賞豐富多彩按時“直播”的有線電視節(jié)目,而且還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存儲已經“直播”完的電視節(jié)目,從而讓那些錯過播放時間或還想再看的用戶,通過“回看”功能,欣賞到那些已經播完的節(jié)目。同時,IPTV還提供龐大且實時更新的影視節(jié)目資源,以供用戶在線“點播”欣賞這些影視節(jié)目。目前各地法院相繼審理了一些涉IPTV的著作權侵權案件,但對于如何認定IPTV著作權侵權的性質,還存在著爭議。
在通常情況下,IPTV業(yè)務會涉及兩方合作主體,比如,以廣東省內的IPTV業(yè)務為例,其是由上海文廣集團旗下的上海百視通公司,與中國電信在廣東省內各個城市的分公司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來共同推出。依據合作協議,上海百視通公司負責IPTV內容集成運營平臺的搭建和管理,并通過該平臺直接向電視終端用戶提供EPG和收視內容,并對該部分的視聽節(jié)目內容之安全負責;而中國電信各城市分公司負責IPTV業(yè)務支持系統及基礎網絡的搭建和管理,包括寬帶接入、計費結算等。根據該約定,上海百視通公司負責IPTV節(jié)目(包括影視劇等)內容的搜集和組織,并存儲于其服務器上;而中國電信各城市分公司負責IPTV業(yè)務的技術支持服務,同時,其還作為IPTV業(yè)務的提供主體與用戶簽訂IPTV使用合同,且直接向用戶收取IPTV使用費。
當著作權人發(fā)現IPTV未經許可向用戶提供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著作權人通常會將中國電信的分公司、上海百視通公司共同起訴至法院。中國電信的分公司、上海百視通公司該如何承擔法律責任呢?對待該問題,不同地區(qū)法院在處理IPTV案件時,出現了不同的裁判觀點。
有的法院認為,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包括直接侵權行為和幫助侵權行為,上海百視通公司提供影視作品存儲、播放平臺,涉案電影作品由上海百視通公司存儲于其服務器上,中國電信的分公司為上海百視通公司的傳輸內容提供技術支持行為,9參見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3)渝一中法民初字第00824號民事判決書,以及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014)渝高法民終字第00026號民事判決書。該行為不可能構成直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只可能構成幫助侵權行為,由于上海百視通公司是經國家主管機關批準可從事IP電視集成平臺運營的企業(yè),其經營范圍亦包括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業(yè)務,中國電信的分公司選擇上海百視通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其有理由相信上海百視通公司提供連線服務的節(jié)目具有合法來源,已盡到了應盡的審查義務,主觀上沒有過錯,因此其行為不構成幫助侵權。10參見海南省??谑兄屑壢嗣穹ㄔ海?011)海中法民三初字第159號民事判決書,以及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瓊民三終字26號民事判決書。而有的法院則認為,中國電信的分公司與上海百視通公司屬于合作共同經營IPTV業(yè)務,當IPTV未經許可播放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則中國電信的分公司與上海百視通公司應承擔合作共同侵權的法律責任。11參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法院(2012)深福法知民初字第344號民事判決書,以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知民終字第328號民事判決書。
筆者認為,要分析上述哪種裁判觀點更為可取,應分析兩人以上合作共同侵權行為的基本規(guī)則,這樣才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四條規(guī)定,“有證據證明網絡服務提供者與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構成共同侵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這意味著,當兩個以上的網絡服務商涉嫌共同侵犯他人信息網絡傳播權時,如通過事實能夠認定他們之間存在合作經營關系,盡管只是由其中一個網絡服務商的服務器存儲了著作權人的作品,而另一個網絡服務商提供傳播著作權人作品的技術支持,但由于這些網絡服務商是通過分工共同實現著作權人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故是可以認定他們之間共同實施了侵犯他人著作權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為,應承擔共同侵權的民事責任。此時,不應將上述合作共同侵權與幫助侵權相混淆,從而不恰當地認定其中一些人構成直接侵權,而另一些人被從是否構成幫助侵權的角度去分析侵權成立與否,進而被免除承擔其本應該承擔的責任。
就IPTV業(yè)務經營模式來看,中國電信的分公司與上海百視通公司有明確的分工,即由上海百視通公司負責IPTV節(jié)目內容的搜集,并存儲于其服務器上;而中國電信的分公司負責IPTV業(yè)務的技術支持,并直接與用戶簽訂IPTV合同和向用戶收取IPTV使用費,從而共同向IPTV用戶提供有線電視節(jié)目的上傳服務。
應當說,中國電信與上海百視通公司合作推出IPTV業(yè)務,適應了我國IPTV的產業(yè)政策。我國行政主管機關對IPTV集成播控平臺運營商和IPTV傳輸服務商的經營資質實行許可證制度,上海百視通公司是根據國家規(guī)定獲得IPTV業(yè)務牌照的少數公司之一,而中國電信開展IPTV傳輸服務亦以獲得國家主管機關許可為前提,一個IPTV傳輸系統對接一個IPTV集成播控平臺,兩者通過合作實現節(jié)目傳輸對接。在該合作模式下,廣電運營商可以發(fā)揮其擁有豐富節(jié)目內容資源的優(yōu)勢,而中國電信則能夠發(fā)揮其擁有交互式傳播網絡和龐大穩(wěn)定客戶群的優(yōu)勢,二者合作推出IPTV業(yè)務,能夠迅速征得客戶群并獲得可觀經濟利益。如此一來,IPTV集成播控平臺運營商和IPTV傳輸服務商存在著相互依賴關系,二者通過深度合作經營,共同獲取并分配經濟利益。
本著權利、責任統一原則,如IPTV未經許可向用戶提供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則中國電信的分公司與上海百視通公司應承擔合作共同侵權的法律責任。在具體的案件中,法院會根據原告(著作權人)的訴訟請求,來最終判定IPTV業(yè)務合作方的法律責任。
Car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Cases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As a new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echnology and a profit model,tri-networks integration poses a complex problem on copyright protection.On the background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technology,the judgement that whether the defendant violates the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hould still be based upon statutory standards from Copyright Law.This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rial experience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 that involve tri-networks integration,and unscrambles rules of adjudication i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which is triggered by Wap search and transcoding services on mobile phone Internet,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Sprea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by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the connection that spreads fi lm and television works related t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between Internet and TV video players or set-top boxes,and the IPTV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sprea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in terms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cases in trials,indicating program replay services belong to the scope of the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PTV is a mutual business including two or more business entities,which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ases in trials.
Tri-networks integration;The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Wap; Watch-back service; Cooperation 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
祝建軍,深圳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法學博士、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