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立 王雯雯 張方成 吳云彩(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大學生道德信仰與幸福*
李春立王雯雯張方成吳云彩
(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包括大學生在內(nèi),每一個人都有對幸福的追求??茖W幸福觀是建立在道德信仰基礎(chǔ)上的。物欲至上的幸福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合德性的、本身是自成目的的或者自身就值得欲求的、具有自足價值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是給予性的。能夠為大多數(shù)人們帶來幸福的人,那才是最幸福的人。培育科學幸福觀需要物質(zhì)與精神的統(tǒng)一,需要知行合一的道德體驗,更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
幸福;道德信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個國家的組成從年齡上可以簡單的分為三種成分——青年、中年、老年。淺顯的分析,老年暮色沉沉,無論從腦力亦或是體力上來說早就已經(jīng)不適合這個社會。中年人是當今社會構(gòu)成的主體成分,然而中年人雖說腦力與體力正在旺盛的時候,但是創(chuàng)新思維已經(jīng)落后。時代更迭,青年必定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體。因此大學生是未來祖國發(fā)展與建設(shè)的希望,在青年時代的思想、道德、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行為等等的慣性思維。在這個道德危機十分嚴重,信仰缺失的社會,雖然生活富裕,但有些人卻感到越來越不幸福,尤其是部分大學生,仇富、仇官、仇名人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這是缺乏道德信仰和缺失幸福的表現(xiàn)。如何讓大學生重新獲得有道德的幸福體驗尤為必要。當務(wù)之急,就是要確立正確的幸福觀。
(一)幸福
幸福是一種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的,對生活充滿滿足和感到樂趣并期望持續(xù)很久的感受。這是所有人類終身所追求的。康德指出:“幸?!笔菈m世上一個有理性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事情都稱心合意的那種狀況??档抡J為幸福必然是和德性所連接到一起的。要到達人們心中所追求的幸福所需要很多條件。但是,萬中無一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德性,這是至高無上的[1]??档碌牡滦孕腋U搹娬{(diào)了道德與幸福的關(guān)聯(lián)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分為物質(zhì)需要和精神需要,只有物質(zhì)與精神達到平衡狀態(tài)才能稱為幸福。然而對比六十年前,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zhì)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精神世界的缺如。精神需求的滿足顯得尤為迫切。精神需求的滿足不僅僅體現(xiàn)到人們的知識上的獲取、娛樂生活的健康……其中,道德的上升是所有精神需求得到滿足的體現(xiàn)。因為,人們在物質(zhì)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精神需求的滿足,仇富、貪婪、拜金的體現(xiàn)才會消失。同時帶來的也有給予,承載與充當榜樣。這一點與康德的德性幸福觀不謀而合。對于如今社會一部分人們追求的物欲橫流,紙醉金迷、金錢至上的畸形幸福觀的矯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科學幸福觀有指導性的意義。
(二)幸福觀
什么是幸福觀呢?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觀屬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看來,每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同,每個人的幸福觀也會不同。柏拉圖有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有他的“至善城邦”,莫爾也有他的“烏托邦”,這是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代表人物的幸福觀。往近了說,現(xiàn)今世界每個國家也有不同的幸福觀,不同的國家因為價值觀念不同幸福觀也就不同[2]。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表——美國,他們有他們的美國夢。這是他們國家人民普遍追求的幸福,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幸福觀的代表。對應(yīng)而言,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中國也有自己的幸福觀,也就是人民現(xiàn)今為止努力的中國夢。再詳細點說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幸福觀指導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它是現(xiàn)今社會主要體現(xiàn)出來的意識形態(tài),也是各個產(chǎn)業(yè)發(fā)展、社會發(fā)展所決定的。它是人們對當今社會發(fā)展所提出來的要求,是人心、民族精神、意志的體現(xiàn)?,F(xiàn)今大學生無論從生活亦或是教育上,無時無刻不在被中國夢的民族追求所環(huán)繞。培養(yǎng)好當今大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是未來中國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本和基石。用科學幸福觀指引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是未來中國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中之重。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編號:12542181);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道德信仰教育幸福體驗?zāi)J窖芯俊保ň幪枺篨C201507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春立(1974-),男,黑龍江省訥河市人,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教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大學生應(yīng)當擁有的幸福觀具有五個特點:1.合德性的。2.本身是自成目的的或者自身就值得欲求的。3.具有自足價值的。4.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5.給予性的。
(一)幸福是合德性的
幸福需要道德的指導和引領(lǐng)??档碌膫惱韺W認為,人要服從自己立法的道德,人是自己的。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倘若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過低,那么,帶給他人的感受將會是極端的惡劣。道德在人與人之間是會傳染的。如果你將你敗壞的行為帶給別人,讓他感受不到幸福。他就會把你帶給他的行為同樣的施加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長此以往,這種行為將會像滾雪球一樣帶給整個社會。這樣下來每個人都是不幸福的。所以幸福是合德性的,是需要道德指導的。
(二)幸福是本身自成目的或者自身值得欲求的
幸福是自身在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追求。因此,在物質(zhì)與精神無論哪方面得不到滿足。人都不會感覺到幸福。物質(zhì)上的缺失,會讓人感覺生活寥寥無期,沒有指望,沒有盼頭[3]。所以,有人會不顧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錢,也就產(chǎn)生了金錢至上的心理。精神的缺失,會讓人感覺到自己如行尸走肉一般度日。所以,有人去旅行、去看畫展、去收藏。無疑都是追求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安穩(wěn)。精神與物質(zhì)任何一個條件的缺失都會讓人感覺到不幸福,為了自身的欲望而去追求而且是值得追求的。
(三)幸福是具有自足價值的
幸福是追求自身所要到達的目的。那么,這個目的是無止限的,它是永遠不會有滿足的。這樣的人自我膨脹。無限制的向他人索取,即便每個人都會向他付出。但是,每個人都會有極盡的時候。倘若把這個事件無限的放大。當整個世界的人都無法向他付出的時候,這個目的仍然是無止限的,幸福也就寥寥無期。沒有自足,如何幸福!
(四)幸福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
馬修·阿諾德說:“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識活動是巨大的幸福,也是人活著的味道大的證明”。在大的幸福觀的統(tǒng)領(lǐng)下,每個人的幸福觀都是不盡相同的。利用極限思想來想一下這個問題,每個人的思想統(tǒng)一,行為統(tǒng)一。這樣的社會和人哪里會有什么幸??裳浴?/p>
(五)幸福是具有給予性的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為他人付出,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回報。在追求自己的想要到達目的的同時,我們一直都在付出。如果沒有付出,怎么會得到比付出更大的回報。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每個人也在付出。給予他人無論是什么,無論對自己的利益是高或低,這都是一種好的行為,沒有人會制止這種行為,互相給予,互相付出。不僅僅自己可以追求到幸福,每個人都會追求到幸福。
(一)大學生科學幸福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實踐
科學幸福觀也可以依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以下幾個層面:(1)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2)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幾個層次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人層面到國家層面是一個從小到大的累積過程。只有個人道德層面到達了一定高度才會確保社會層面以及國家層面的實施。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的道德準則。很基本但卻凝練了社會各個階層的道德生活。它是社會中個體能否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評價標準。構(gòu)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信仰需要科學的幸福觀。
(二)大學生科學幸福觀需要精神與物質(zhì)需求的完美統(tǒng)一
追求幸福要與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劃清界限。在追求幸福的時候一味的追求金錢往往會把這種所謂的幸福引入歧途。大學生處于踏入社會的邊際,有些人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會迷失理性,不擇手段,最終將自己變成罪人。社會生活是個體獲得幸福的土壤和載體。只有通過勞動,人們才能創(chuàng)造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即在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又可以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標[4]。馬克思說:“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使自己變?yōu)楦呱械娜耍瑲v史承認他們是偉人;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們帶來幸福的人,他們是最幸福的人”。單純追求金錢來滿足物質(zhì)上的需求是不可取的。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統(tǒng)一才是幸福的完美。離開任何一方人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大學生科學幸福觀建構(gòu)需要知行合一的道德體驗方法
如果將科學幸福觀當作一門課程進行講授,局限于相關(guān)道德知識的傳授與考核,其結(jié)果必然是知行分離。大學生科學幸福觀建構(gòu)關(guān)鍵在于實踐。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科學幸福觀的實踐體系,縝密制定培養(yǎng)方案;其次,需要嚴格設(shè)計大學生幸福觀培育指標體系,并保留完備的評價記錄,更多關(guān)注大學生日常的行為活動。最后,全社會對幸福的公認成為左右大學生道德認知的重要風向標。這就需要一個具備相對完善的誠信體系的學校大環(huán)境。只有在人才選拔、招聘、招考等涉及大學生重大切身利益的環(huán)節(jié)充滿公平公正,大學生才會對社么是幸福的德性形成正確的理解。反之,當暗箱操作、潛規(guī)則等行為甚囂塵上,學校里道德與幸福的矛盾層出不窮,非道德行為利益最大化時,大學生將很難確立科學的幸福觀。
[1]于海洋.文化多元背景下的大學生道德信仰危機及對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3).
[2]陳中建.高校德育回歸大學生生活世界的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2).
[3]韓大林.大學生信仰生成的自我內(nèi)部建構(gòu)機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4]金文斌.大學生道德領(lǐng)域的焦點問題及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3).
Everyone has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including university students.Scientific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on the basis of moral beliefs.Materialism supreme happiness is not a real sense of happiness,for true happiness is virtue which combined itself into a self-purpose or desire of self-worth,with the value of having a self-contained,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The happiest man is the one who brings happiness to most people.Cultivating scientific happiness concept needs the unity of material and spirits,moral experie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important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ppiness;moral belief;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2096-000X(2016)15-0239-0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