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江蘇 南京 211102)
教海拾貝
思考教學“失敗” 有失也可有得
董家甫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江蘇 南京 211102)
成功的地理課堂,從整體來看,應該是環(huán)節(jié)齊全,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新知掌握到位,有一定的思維訓練量,新課改理念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但是,這樣的理想課堂,在平時教學中實在不多見。就筆者本人來說,長期任教高三畢業(yè)班,重新輪回到高一,在我?!吧俳潭鄬W”課堂教學要求下,面對新的學生,重新整理基礎年級的新課教學思路,心中總是感覺沒底,惴惴不安。比如,剛結束的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更替和五帶等新知的教學,備課組在集體備課時,商討用一節(jié)課完成。于是,在集體備課形成的相關統(tǒng)一要求的基礎上,筆者按照“少教多學”的要求,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相關學生活動。具體流程及實施狀況如下。
自主探究一: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含義。
課堂狀況:學生無從下手,面面相覷,課堂沉悶。一些學生甚至認為就是日地距離。于是在教師提示下結束活動。
教師思考:學生對相關知識概念不感興趣,也不知道如何探究。此處針對概念設計探究活動,應該省略,直接告知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合作探究一:
1﹒晨昏線和太陽直射點上的太陽高度分別為多少?
2﹒說說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高度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課堂狀況:學生幾乎不需合作討論,答案就脫口而出。
教師思考:針對上述知識設計合作學習,有點小題大做,設計的問題比較直接,內(nèi)涵不夠深入,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合作探究。所以,對于合作探究的內(nèi)容和深度,要反復琢磨,針對不同的學情,要精心設計不一樣的問題。
合作探究二:
讀課本(人教版必修1)第19頁圖1﹒23,思考三幅圖中,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數(shù)值,是如何求得的?能否總結出計算方法?
課堂狀況:學生比較感興趣,都在苦思冥想,討論熱烈,但遲遲得不出結果,耗時大大超過預設的時間,最終還是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完成該項活動。
教師思考:此項活動雖然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可能太抽象了,在有限的課堂活動時間內(nèi),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應該是設計活動的一個目標,各項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不一定都要達到預設的效果,“不完美”的結局也是一種課堂需要。是否應該圍繞該圖上的相關內(nèi)容,設計類似的探究活動,從激發(fā)興趣、拓展延伸、訓練思維等方面看,很有必要。
合作探究三:
1﹒在我國不同地區(qū)建相同高度的樓房,從采光角度看,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樓間距大還是小?為什么?
2﹒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時,要保持一定的傾角。從集熱效果看,我國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相比,應該大一些還是小一些?為什么?
課堂狀況:學生的興致同樣很高,教室里氣氛非?;钴S,甚至有些學生還到處走動,隨意主動參與別的小組討論,大部分小組對每個問題的第一問,能討論出結果,但原因解釋比較困難,幾乎沒有小組的答案令人滿意,而且耗時較多。
教師思考:圍繞著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例,進行設計,展開討論,符合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等新課改的理念,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高潮和升華。因為學情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最終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才完成相關活動。
自主探究二:若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變大,那么五帶的范圍會怎么變化?
課堂狀況:因探究活動安排較多,學生的興致已明顯下降,探究的熱情也不太高,相對于前面的活動,學生普遍已顯被動。該活動剛結束,下課鈴響了,還有歸納總結、課堂反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實施。
教師思考:學生的興趣不可能從頭至尾都很高,尤其是內(nèi)容和形式單調(diào)膩煩,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抑制影響。該項活動內(nèi)容,其實就是書本知識的拓展延伸,比較抽象,又臨近下課,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分散。
本節(jié)課沒有完成課前預設任務,活動形式較為單調(diào),活動內(nèi)容的設計未能充分結合學情,導致活動時間拖延,從而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完整。如果從評價課堂的相關項目和指標來看,該節(jié)課實不能稱為一節(jié)完整的常態(tài)課,甚至可以歸入“失敗”課堂的行列。但是,靜下心來,仔細琢磨,筆者感覺本節(jié)課的收獲也還是較為明顯,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一定的調(diào)動,思維得到了一定的訓練,書本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而深刻,知識遷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yǎng),也許這就是“有失必有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