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柯 覃海晶
?
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探究
謝 柯 覃海晶
(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重慶 402160)
新興教學理念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在國外已經(jīng)開始應用并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給我國的大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赟POC和“翻轉(zhuǎn)課堂”研究并結合筆譯課的特點,論文分析了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構建了具體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彌補常規(guī)網(wǎng)絡課程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缺陷,有效提高筆譯教學質(zhì)量。最后,論文論述了此筆譯教學新模式可能會面臨的挑戰(zhàn)。
SPOC;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
目前,我國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中國經(jīng)濟和文化“走出去”的翻譯人才需求[1]。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yǎng)合格翻譯人才的重任,但目前來看培養(yǎng)效果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筆譯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翻譯方法和技巧→教師舉例分析→學生進行課堂筆譯練習→教師對學生的譯文進行評價→布置課外筆譯練習,教師在筆譯材料的選擇上也比較隨意,往往帶有個人偏好,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市場需求,主要是以文學類材料居多[2]4。王玉西的調(diào)研結果表明:目前在高校筆譯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實踐與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等問題[3]。傳統(tǒng)筆譯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明顯的缺陷:不少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團隊協(xié)作精神,很難滿足社會對翻譯的真正需求,很少有學生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專業(yè)性較強的非文學類材料的翻譯任務[4],因此,有必要反思傳統(tǒng)的筆譯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途徑[5]。
MOOC、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是最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新教學理念和方法,卻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極大關注,國內(nèi)外教育界紛紛對此展開探討,一些中小學和大學還將MOOC、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對MOOC、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浪潮,高校筆譯教師應積極應對,認真研究,從中獲取有益啟示,積極構建筆譯教學新模式。在對MOOC、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筆譯課程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本文對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進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可供參照的具體教學模式,以期為我國高校筆譯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切實有效地提升筆譯教學質(zhì)量。
(一)SPOC簡述
SPOC的概念,其英文全稱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文意即“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是MOOC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出現(xiàn)的,有學者稱SPOC為后MOOC時代[6]。自2012年以來,MOOC在全球迅速升溫,多個平臺陸續(xù)建成,國內(nèi)外眾多一流大學紛紛投身其中。雖然MOOC熱力不退,但它的局限性已逐漸顯現(xiàn)。對學習者而言,MOOC無需先修條件,沒有規(guī)模的限制,免費且完全開放,學習者是學習過程的主導,但這些優(yōu)點反而成為缺點。由于MOOC課程無需先修條件,很多學習者在學習前對所學課程知之甚少,完成率很低;很多MOOC課程的教學理念仍然是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理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很多課程幾乎沒有師生互動,學習者得到的支持有限[7]。大學推出MOOC課程的最初目標和出發(fā)點是改變現(xiàn)有實體課程的面貌,促進大學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zhì)量,但當前MOOC對大學實體課程的影響非常小,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不明顯[8]。在此背景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Fox教授提出SPOC的概念,與MOOC的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相對。SPOC一般針對在校大學生和在線學生兩類學習者。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SPOC基本流程是:教師精選或制作出符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目標和要求的MOOC視頻,然后讓學生在課前觀看,理解MOOC視頻內(nèi)容,此過程注重師生和生生互動;在課堂上學生需就課前所學提問,教師予以回答,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完成作業(yè)或任務。若SPOC的學習者是在線學生,那就要根據(jù)設定的申請條件,從全球申請者中選擇一定規(guī)模(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的學習者納入SPOC課程。入選者須保證學習時間,參加在線討論,完成規(guī)定的作業(yè)或任務等,通過者將獲得課程完成證書。
國際《金融時報》詞典將SPOC視為MOOC的競爭模式[9],Agarwal將SPOC視為MOOC的一個分支,即Rolf Hoffmann所說的“SPOC = MOOC + CLASSROOM”[10],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Lue則稱SPOC已經(jīng)取代了MOOC,正在邁入后MOOC時代[11]。暫不論這些提法是否合理,不可否認的是SPOC和MOOC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SPOC的提出是對MOOC更趨理性反思的結果,SPOC是對MOOC的批判和超越,是MOOC的重要補充和完善[12]。
(二)“翻轉(zhuǎn)課堂”簡述
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高中化學教師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和授課聲音,并將其上傳到網(wǎng)絡,給未能到校學習的學生補課,該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學生的歡迎。傳統(tǒng)教學過程是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課下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完成知識內(nèi)化?!胺D(zhuǎn)課堂”顛倒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nèi)化的順序,課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傳授,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作業(yè)、任務、教師單獨輔導等教學形式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13]。知識的內(nèi)化是學習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將學生最需要幫助的知識內(nèi)化環(huán)節(jié)放在課下,而課下往往缺乏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知識內(nèi)化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胺D(zhuǎn)課堂”的顯著特征就是將知識內(nèi)化環(huán)節(jié)放在了有教師指導和幫助,有其他學生互幫互助的課堂內(nèi),更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胺D(zhuǎn)課堂”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掌握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布魯姆認為,只要給學習者足夠的時間和適當?shù)慕虒W,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所學內(nèi)容。他還指出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者對課前知識的掌握水平不一[1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主動探索和發(fā)現(xiàn),在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4],教師是知識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15]?!胺D(zhuǎn)課堂”課前給予學習者充足的學習時間,能有效彌補學習者之間的先前知識差距,在課前的學習中,師生和生生之間常常通過在線方式或其他通信手段進行交流,幫助學習者理解知識和釋疑;課堂上學生常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yè)或任務,特別強調(diào)團隊協(xié)助和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堂上,“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都充分體現(xiàn)了掌握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精神。
隨著可汗學院(2011年)等微視頻網(wǎng)站的出現(xiàn),基于微視頻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開始受到關注。國內(nèi)外絕大多數(shù)“翻轉(zhuǎn)課堂”采用微視頻(大多在10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20分鐘)進行課前知識傳授,也有其他形式,如美國加州河畔聯(lián)合學區(qū)采用的是基于iPad數(shù)字化互動媒體教材[16]。國內(nèi)外一些學校(目前主要是以中小學居多)已經(jīng)或正在實施“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筆譯教學中實施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的筆譯教學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筆譯人才的培養(yǎng)質(zhì)量。李忠華的調(diào)研表明,我國目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即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的流動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流動,教學過程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動非常有限。教師注重的是翻譯的終端即學生的譯文,片面強調(diào)語言知識、翻譯知識和技巧的講解,忽視翻譯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普遍較差[17]。王愛琴的調(diào)研也表明,目前我國翻譯教學偏重文學性主題,對于翻譯市場需求巨大的實用文體訓練不足,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和練的單一模式,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18]。教師在課堂上以一成不變的模式反復講評學生的翻譯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19],學生也會逐漸對翻譯課失去興趣,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
無論是英語專業(yè)筆譯課、翻譯專業(yè)筆譯課還是MTI筆譯課,其教學目的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是筆譯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而筆譯實踐能力屬于語言知識、翻譯知識和方法等通過一定量的筆譯實操的知識內(nèi)化,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協(xié)助實踐操作下形成的,很難通過講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也就是說,筆譯實踐能力提高關鍵在于翻譯相關知識的內(nèi)化,而不是對翻譯相關知識的了解。但目前大多數(shù)筆譯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即重視語言知識和翻譯知識與方法等的傳授,忽視通過知識內(nèi)化逐步提高筆譯實踐能力。筆譯實踐能力即筆譯知識的內(nèi)化,需要一定量的實操,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協(xié)助下,在師生和生生互動中形成,這一關鍵步驟需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很多筆譯教師在課后布置筆譯練習,課后學生遇到困難無法及時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雖然課堂上教師已經(jīng)講解了翻譯知識和方法等理論性內(nèi)容,并舉例說明或者講解學生的翻譯練習,但是教師的講評沒有針對性,因此無法有效解決學生課后遇到的問題,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自然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哈佛大學教授Eric Mazur指出,傳統(tǒng)教學只重視學習過程的第一步即信息傳遞,并把這一過程放在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即課堂上,但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二步即吸收內(nèi)化,把這一關鍵過程放在缺少幫助和支持的課后環(huán)節(jié)[20]。大多數(shù)筆譯教學正是這樣做的,自然教學效果不佳。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知識的傳授變得容易和便捷,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心放在第二步[21]?!胺D(zhuǎn)課堂”的最顯著特色就是顛倒信息傳遞和吸收內(nèi)化的順序,將信息傳遞放在課前進行,將最重要的吸收內(nèi)化放在有教師幫助和支持的課堂上進行,而且“翻轉(zhuǎn)課堂”特別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和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和互動,特別適合筆譯課這樣的技能課的開展,實施“翻轉(zhuǎn)課堂”能夠改變傳統(tǒng)筆譯教學模式的缺陷,使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翻轉(zhuǎn)課堂”課前的知識講授一般采用微視頻,也可采用有聲PPT、音頻、word文檔等形式。筆譯“翻轉(zhuǎn)課堂”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課前知識傳授的形式,根據(jù)筆譯的特點,課前可以考慮采用SPOC的形式進行。SPOC不僅僅是單一的微視頻或其他文檔,而是在特定的平臺進行,如國際MOOC的三大平臺,即Courseera、Udacity和edX。我國一些著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已紛紛加入上述平臺,實施筆譯“翻轉(zhuǎn)課堂”的高??梢赃x擇加入上述平臺,也可以自選或自建平臺,如可以選擇Moodle平臺或采用各高校已經(jīng)建成的網(wǎng)絡課程教學平臺,這樣更便于管理和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進程,充分了解學生的疑難點以便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于筆譯“翻轉(zhuǎn)課堂”屬于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旨在提升本校筆譯教學的質(zhì)量,所以相比MOOC更適宜采用SPOC。經(jīng)考察,已有的MOOC課程還沒有筆譯相關課程,即使將來出現(xiàn)也不一定符合特定高校的實際情況,因此有必要開發(fā)專門針對本校筆譯教學的SPOC筆譯課程,這更能提高本校筆譯教學改革的效果。而且SPOC更強調(diào)師生和生生互動,對學生的課前知識掌握、疑難問題的解決和知識部分內(nèi)化具有更有效的促進作用。目前國外已有高校實施基于SPOC的校內(nèi)教學改革,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軟件即服務課程、圣何塞州立大學的電子電路課程和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基礎生物學Ⅰ[22],這幾門課的教學反饋分別為:SPOC軟件即服務課的教師,學生給出了20年以來的最高分;SPOC電子電路課,學生學期通過率比過去七年的平均通過率高了近30個百分點;SPOC基礎生物學Ⅰ課,學生的平均成績較2012年秋的68分有了很大進步,達到81分。大多數(shù)上SPOC課的學生認為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他們隨時記筆記,出現(xiàn)問題可以得到及時幫助,更積極更深入地參與討論,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更加深入。同時,課程的結構得到調(diào)整,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課后的學習也變得更投入[22],可以說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是非常理想的匹配。在線學習缺乏教師的深度參與,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而傳統(tǒng)課堂教學容量少,教學方式呆板不利于學生知識內(nèi)化,不能很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23]。將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能取長補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zhuǎn)課堂”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SPOC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在線學習模式,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能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消弭彼此的劣勢,符合筆譯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將能切實有效地提高筆譯教學效果。
(二)在筆譯教學中實施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的可行性
由于傳統(tǒng)筆譯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和學生都對筆譯教學改革有較強的訴求[24]。筆者在某市的一次翻譯年會上對參會的100多位翻譯教師進行了調(diào)查,65%的翻譯教師認為自己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希望探索翻譯教學改革新途徑并在日常教學中實施,20%的翻譯教師認為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般,可以考慮對翻譯教學進行部分修正,10%的翻譯教師認為自己創(chuàng)新意識較差,進行教學改革折騰人又不見得有效,5%的翻譯教師未給出明確態(tài)度。如今,學生是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一代,他們習慣于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等終端獲取信息并與人交流[25],因此,對SPOC學生會很快適應。筆者對本校200余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表明,6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3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10%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在自主學習能力重要性的認識方面,大概有95%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應該在大學階段予以強化。因此,學生能夠較好適應或努力適應對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的SPOC模式。
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也為開展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目前絕大多數(shù)本科高校都擁有基于多媒體和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平臺或教學管理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觀看視頻等教學材料,完成作業(yè),也可以和教師及其他同學交流,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管理和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這些平臺已經(jīng)能夠滿足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的基本需要。當然,有條件的學??梢赃x擇更專業(yè)的平臺,如Moodle平臺和國際MOOC平臺,還可以改進已有的平臺以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從上述分析來看,在筆譯教學中實施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是可行的。
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屬于混合式教學,主要包括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設計、在線學習、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等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一)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設計
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設計主要包括在線學習平臺的選擇、校本SPOC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教學活動的設計等三個方面。SPOC教學須在一個特定的能滿足其需要的平臺進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擁有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或教學管理平臺,大多都可以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但是SPOC教學特別強調(diào)互動性和教師管理與監(jiān)控的便捷性,因此,應選擇集教學內(nèi)容發(fā)布與管理、在線交互、課堂教學、在線評價、在線練習與測試和教學管理與監(jiān)控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在進行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前應對本校的教學平臺進行考察,選擇合乎要求的平臺。
校本SPOC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是建構性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核心。MOOC課程的顯著缺點就是缺乏針對性,很多課程互動性不足,教師的指導性不夠,對高校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不明顯。校本SPOC課程是在考察本校選上某一課程學生或以往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性研制,是MOOC課程的校內(nèi)版。在進行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前,筆譯教師應該了解以往選上筆譯課學生的情況和即將選上筆譯課學生的現(xiàn)狀,并結合筆譯課的具體要求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符合筆譯課培養(yǎng)目標的校本SPOC課程。校本SPOC筆譯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是基于筆譯課教師甚至團隊對筆譯課的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所有視頻等教學材料須具備很強的內(nèi)在邏輯性,能夠幫助學生逐步理解筆譯相關知識并促進內(nèi)化。筆譯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除了通過筆譯SPOC視頻等教學材料傳授筆譯相關知識外,還應嵌入筆譯練習。若校本SPOC筆譯課程設計不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因此,建議筆譯課程最好由筆譯教師團隊協(xié)作進行設計開發(fā)。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包括在線學習活動設計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兩部分。筆譯課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至關重要,學生須在教學互動中和筆譯實踐中提升筆譯技能,在筆譯實踐中體驗翻譯規(guī)則和積累翻譯經(jīng)驗,在自主學習中深化認識并內(nèi)化知識[26]。筆譯教師應該對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有一個清晰而科學的思路,使教學活動設計體現(xiàn)出較強的師生與生生互動性,營造一個學生適應的自主練習環(huán)境。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筆譯相關知識并內(nèi)化成筆譯技能。筆譯教師對學生在線學習要有一個清晰而合理的設計:如何有效與學生在線互動,怎樣引導學生解決實際翻譯問題,如何以在線的方式介入指導和幫助學生,如何評價學生的在線學習成果等。此外,筆譯教師還須認真設計課堂教學,根據(jù)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提煉課堂教學重點,考慮有效地幫助學生內(nèi)化知識的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前提性和方向性的問題,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二)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在課前進行。上筆譯課的學生在平臺上注冊,形成一個虛擬班級,筆譯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向虛擬班級發(fā)布筆譯課的教學計劃和校本SPOC筆譯視頻等教學材料,要求學生閱讀教學計劃,使他們對筆譯課的教學安排、教學目標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逐級完成教學視頻的觀看,完成其中的嵌入性練習。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平臺在線交互功能與教師和其他同學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沒有解決的問題作好記錄留待課堂解決。通過平臺教師一方面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另一方面也充分認識學生學習的難點,并在課堂教學時針對性解決,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根據(jù)筆譯的特點,教師除了發(fā)布校本SPOC筆譯視頻等教學材料外,還可以適時發(fā)布筆譯實操項目,項目可以是教師承接的翻譯公司項目,也可以是教師精心選擇的符合市場要求的筆譯實操任務。教師將學生分組,各小組在線完成筆譯任務,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在線交流與討論,并在教師的在線指導和幫助下完成任務。筆譯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項目實施的情況,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項目,切實提高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和翻譯項目運作能力。項目的網(wǎng)際協(xié)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內(nèi)化筆譯相關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5],因為真實的翻譯市場常以翻譯項目形式進行且需要團隊成員有較強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高效的在線學習是課堂教學獲得良好效果的堅實基礎,筆譯教師應特別重視,幫助學生很好地適應這一學習模式。
(三)課堂教學
基于SPOC的筆譯“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筆譯知識內(nèi)化階段,是學生筆譯實踐能力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生學習校本SPOC筆譯課程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常常包括筆譯知識理解檢測和筆譯實操練習,學生須獨立完成作業(yè)或任務后以小組的方式交流和討論彼此碰到的困難,在小組內(nèi)和小組外尋求解決辦法,教師全程參與并給予個性化輔導,最后作出總結。
課堂教學主要圍繞兩大內(nèi)容進行:一是筆譯相關知識,二是課堂筆譯實操練習。對于筆譯相關知識,課前學生已經(jīng)對所學知識有了基本的把握,記錄下了仍未解決的疑難點,教師通過在線輔導和在線測試也收集到了學生筆譯相關知識的欠缺點,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筆譯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還可以先讓學生作小組報告,以檢查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小組報告可以讓筆譯教師了解到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然后接著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由于筆譯知識屬于認知性質(zhì),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筆譯知識和方法等,特別是應引導學生參與深度交流與討論,在互動中建構筆譯知識的意義。
相比筆譯知識,課堂教學的重點要放在切實有效提高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上[27],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翻轉(zhuǎn)課堂”的特征,即在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筆譯作業(yè)或項目,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作充分的交流和討論,并全程深度參與,協(xié)助學生內(nèi)化筆譯相關知識和方法。比如教師布置一個與課前學習主題一致的150字左右的漢譯英任務,教師首先將學生進行異質(zhì)分組,并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此任務;在進行任務前,教師特別說明在遇到困難時應和小組成員交流和討論,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協(xié)助者,對于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給予及時地單獨輔導。學生完成筆譯任務后,教師要求每組選擇代表上臺展示譯文并對翻譯過程遇到的疑難點和解決辦法進行說明,然后請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并給出自己的相關譯法,在展示和講解譯文時,小組成員須接受其他小組或教師的答辯。學生首先獨立完成任務,并就自己的譯文和遇到的困難與小組成員和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和切磋,最后就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點撥解決,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支持下進行知識內(nèi)化并逐步提升筆譯實踐能力。簡言之,基于SPOC的筆譯課堂教學應充分符合“翻轉(zhuǎn)課堂”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和協(xié)助下加強筆譯實操練習,使學生在與教師和同學的積極互動中內(nèi)化筆譯相關知識,進而切實提升筆譯實踐水平。
(四)教學評價
基于SPOC的筆譯“翻轉(zhuǎn)課堂”教學評價應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產(chǎn)物,并強調(diào)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課前在線學習情況、在線測試成績、單元測試成績和課堂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參與互動情況,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期末考試成績。由于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重在學習過程,且特別強調(diào)學生的互動,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對筆譯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建議不低于學期綜合成績的50%。
基于S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雖然有顯著的優(yōu)勢,但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一是SPOC課程的制作有特定的要求,對此研究不深入的教師制作出來的SPOC視頻等很可能不符合要求;二是各個SPOC視頻等教學材料須具備很強的內(nèi)在邏輯性,體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特點,視頻常常是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這需要教師對整個筆譯課程有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才能使微視頻內(nèi)容重點突出,彼此很好地銜接;三是不少中國學生習慣于課堂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一下子轉(zhuǎn)換到需要深度互動的教學模式可能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影響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四是高質(zhì)量的SPOC課程往往是團隊努力的結果,至少涉及到任課教師和技術人員,彼此之間的密切配合和充分協(xié)商是必不可少的,有些高校技術人員的能力有限,或者任課教師對SPOC的理解欠缺,都會影響SPOC的質(zhì)量。新的教學模式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只要勇于面對,有效協(xié)調(diào)和整合各種資源,這些問題都能得到逐步解決。
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是新興教學模式,在國內(nèi)外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一些中小學校和高校都進行了教學實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赟POC的“翻轉(zhuǎn)課堂”筆譯教學模式是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彌補一般網(wǎng)絡教學和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缺陷,符合筆譯教學規(guī)律,符合掌握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有效內(nèi)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對提升學生的筆譯實踐能力有積極作用。國外高校常常將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同。哈佛大學在線學習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席Robert Lue指出,SPOC能促進大學校內(nèi)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zhì)量[11]。我們應抓住機遇,認真研究SPOC和“翻轉(zhuǎn)課堂”,推動國內(nèi)的大學教學改革。
[1] 羅旭.我國高層次應用型翻譯人才嚴重短缺[N].光明日報,2014-07-20.
[2]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玉西.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翻譯,2010(6):29-33.
[4] 葉苗.翻譯教學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語界,2007(3):51-56+91.
[5] 伍小君.“交互式”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建構[J].外語學刊,2007(4):121-123.
[6] 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85-93.
[7] Sidorko, Peter E. MOOCs and SPOCs: Where is the Library? Access Dunia Online Conference, 2013: Libraries and Publishing-evolving in the New Directions, 30 October 2013:7-8.
[8] Fox, Armando&Patterson, David.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echnology Transfer: Lessons Learned from Ebooks, MOOCs and SPOCs. SPLASH Education Symposium, 28 October 2013, Indianapolis, IN, USA.
[9] Definition of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EB/OL].http://lexicon.ft.com/Term?term= 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 2013-10-23.
[10] Hoffmann, Rolf. MOOCs-Best Practices and Worst Challenges[EB/OL].http://www.aca-sec retariat. be/index.php?id=674,ACA Seminar Brussels, 2013-10-10.
[11]Coughlan, Sean. Harvard Plans to Boldly Go with SPOC [EB/OL].http://www.bbc.co.uk/ news/ business-24166247, 2013-09-24.
[12] 桑新民.MOOCs熱潮中的冷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4(6):5-10.
[13] Sams,Aaron&Bergmann,Jonathan. 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3(3):16-20.
[14] 王小彥.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6):12-15.
[15] 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16] 張金磊.“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17] 李忠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9):47-49.
[18] 王愛琴.“實習式”翻譯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1):83-88.
[19]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0] Brunsell, E&Horejsi, M. A Flipped Classroom in Action [M]. Washington: The Science Teacher, 2013:8.
[21] Berrett, Dan. How ‘Flipping’ the Classroom Can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ecture[J]. The Education Digest, 2012(2):36-41.
[22] 羅九同,孫夢,顧小清.混合學習視角下MOOC的創(chuàng)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7):18-25.
[23] 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3):50-57.
[24]甘陽.認知隱喻理論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2):153-155.
[25]趙紅梅.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大班教學改革探析——以重慶理工大學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127-130.
[26] 陳葵陽.從建構主義觀點談翻譯課堂教學[J].中國翻譯,2005(3):78-81.
[27]董輝.邊疆地區(qū)英語翻譯人才需求和培養(yǎng)模式探析——以喀什外貿(mào)企業(yè)為例[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4):158-160.
(責任編輯:張新玲)
Explor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Based on SPOC
XIE Ke QIN Haijing
The new teaching ideas SPOC and “flipped classroom”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achieved relatively good results.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s can benefit a lot from these two teach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SPOC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based on SPOC and puts forward a specific teaching model which can remedy the defects of regular online courses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possible challenges that the new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may face.
SPOC; flipped classroom; translation teaching
H315.9
A
1009-8135(2016)05-0072-05
2016-05-05
謝 柯(1980-),男,四川成都人,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翻譯學。
覃海晶(1981-),女,重慶人,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翻譯學。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專項課題“信息技術與英漢筆譯課程的深度融合”(14623211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