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鮮丁若鏞寄贈詩研究

      2016-03-29 10:59:08王紫桐
      關(guān)鍵詞:詩人詩歌

      王紫桐

      (曲阜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曲阜273165)

      朝鮮丁若鏞寄贈詩研究

      王紫桐

      (曲阜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曲阜273165)

      丁若鏞的寄贈詩反映了其與同僚、親人、摯友等的交往情況,記錄了詩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抒發(fā)了詩人的自我情感與人生感悟。直抒胸臆與擅長用典是其寄贈詩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

      寄贈詩;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

      1 丁若鏞寄贈詩概述

      丁若鏞(1762-1836),初名歸農(nóng),字美鏞、頌甫,號俟庵、堂號與猶。丁若鏞是朝鮮朝后期偉大的漢詩大家,7歲時便能作詩,一生留有詩作2 000余首,其中寄贈詩約有150余首。

      所謂寄贈詩,即詩人為特定對象所寫的詩。丁若鏞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位高權(quán)重的廟堂生活,也有落魄失意的流放生涯,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交游甚廣。在丁若鏞的寄贈詩中,寄贈對象量多面廣,有一同為國效力的同僚、有敬重仰慕的長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親密相伴的家人。他的寄贈詩內(nèi)容多樣,有官場交際的公務(wù)之作,有抒懷勸勉的性情之作,有記掛親人的真切之作等。其寄贈詩包括“寄”“贈”“題”“呈”“送”等字樣的詩歌以及挽詞、壽詞等,這些詩歌眾體兼?zhèn)?,有絕句、律詩、古體詩等。

      2 丁若鏞寄贈詩的內(nèi)容

      2.1記錄為官生活之作

      丁若鏞自幼天資過人,且出身名門,23歲時考取進(jìn)士,28歲時又文科及第,受到了正祖的贊賞與重用,“先后擔(dān)任了文藝館檢閱、司憲府持平、司諫院正言、弘文館修撰、奎瀛府校書、谷山府吏、邢曹參議等職?!保?]因而在他的寄贈詩中,有一部分記錄了其“居廟堂之高”時的為官生活,反映了他與同僚之間的交往情況,也抒發(fā)了其個人情志。

      丁若鏞為官期間曾被派往金井,奉正祖之命,“招其豪申諭朝廷禁令,勸其祭祀?!保?]一段時間以后,那里的民風(fēng)果然有了改觀之效。當(dāng)年的11月1日,丁若鏞與李森煥會面于溫陽的石嚴(yán)寺,聞風(fēng)來集的還有當(dāng)時的許多名家子弟如李廣教、李鳴煥、權(quán)夔、姜履五等,眾人一起“日講洙泗之學(xué),校星翁遺書”[2]。集會期間,丁若鏞分別為姜士賓、沈仲深、李汝昂等六位名士寫下了贈詩。在這些詩歌中,丁若鏞對幾位名家子弟的氣質(zhì)、品格大加贊賞,如對姜士賓始終秉持的不與末俗合流的純真本性大加贊揚,“葆真超末俗,專氣若柔嬰”(《贈姜士賓》);贊美姜伯徽玉樹臨風(fēng)、氣質(zhì)不凡,“臨風(fēng)玉樹清”“端雅拔群英”(《贈姜伯徽》);對李佩謙的豐富學(xué)識贊嘆不已,“早識三倉辨,行窺四庫全”(《贈李佩謙》)。同時,丁若鏞也對他們給予了深切的期盼,希望他們能追隨圣賢的腳步,勤奮治學(xué)、磨礪德行,“遠(yuǎn)隨賢者至,不負(fù)古人心”(《贈李汝昂》)。

      又如《試院奉示沈(煥之)、安(廷丈)二丈》與《同金(尚集)判書、閔(鐘顯)參判、沈(煥之)參議,鎖院禮部十日,試事畢,奉示諸公》兩首寄贈詩,則記錄了丁若鏞與沈煥之、安廷丈等人一起在試院度過的十天的考官生活。面對濟濟人才,丁若鏞自是欣喜不已,“搠筆南宮盡老儒,四筵談謔劇歡娛?!保?]同時,他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承擔(dān)的選拔人才之責(zé)任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詩歌中警示自己,也勸告同僚,要秉公職守,公正公平地選拔人才,不可憑一己之私來妄做決定,“覽物要至明,秉心要至公”,盡心盡力地鑒別人才,“莫教滄海有遺珠”[2]。

      這些詩作展現(xiàn)了丁若鏞作為一代儒官的品格與抱負(fù),抒發(fā)了他為國為民的高尚情志。

      2.2記錄日常生活之作

      在丁若鏞的寄贈詩中,記錄其日常生活的作品占了絕大多數(shù),這些詩歌大多表達(dá)了作者與親人、朋友間的殷殷之情。

      2.2.1給親人的寄贈之作

      丁若鏞九歲喪母,“十歲始督課。五年之間。先考閑居不仕。鏞得以是讀經(jīng)史古文頗勤。”[2]后來父親丁載遠(yuǎn)被朝廷重新啟用,丁若鏞便跟隨父親開始了四處為官的生活,他的很多詩歌都記錄了這一段生活,如《將赴和順,陪家君至苕川,留別諸父諸兄》《陪家君同尋曹氏溪亭》《陪家君赴聞慶,觀外舅洪公烏嶺練兵》等。因此,在丁若鏞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為丁若鏞豐富的學(xué)識與人生經(jīng)歷打下了基礎(chǔ),父子之間更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丁若鏞的寄贈詩中,有兩首是寫給父親的,而且是兩首送別詩,其中蘊含的父子深情令人為之動容,一是《至中牟縣,家君赴鳳山書院,余與蔡郎前行,奉詩為別》:

      鳴馬遲回立水頭,中牟縣北路悠悠。

      驛亭斜出秋風(fēng)嶺,山雨遙對矗石樓。

      已誤此生輕許國,不須良苦老知州。

      田間倚杖翁堪羨,閑遣諸男暮牧牛。

      秋風(fēng)瑟瑟中,父親即將遠(yuǎn)行,前來送別的詩人騎在馬上久久不肯回轉(zhuǎn)頭去,心中充滿了對父親深深的牽掛與不舍。念及父親年事已高,卻還要奔波在外,詩人自然心疼不已,直勸父親不如早日辭官回到鄉(xiāng)間以頤養(yǎng)天年。第二首為《銅雀渡,送別家君還赴晉州》:

      渡口移舟遠(yuǎn),沙頭立馬看。

      鬢凋懷暮景,裘薄念春寒。

      杳杳翻華蓋,迢迢對碧巒。

      轎前一杯酒,應(yīng)為別離難。

      這一次,父親的行舟已走遠(yuǎn)了,詩人的目光仍舊不肯離開父親離去的方向。想到父親已是人生暮年的光景,花白的雙鬢讓人格外憂心,長路漫漫,不知父親身上單薄的裘衣能否抵御這料峭的春寒,對父親的擔(dān)心使得這次離別格外艱難。事實上,詩人與父親的這次離別即是永訣,“四月先考捐館于晉州”[2]。同樣是送別詩,與前一首相比第二首基調(diào)更為悲涼,離愁別緒更為濃烈,對父親的深情與不舍躍然紙上,令人感動不已。

      在丁若鏞跌宕起伏的人生中,還有一個人的陪伴是至關(guān)重要的,那就是他的妻子洪氏。在丁若鏞的詩作中,共有三首是寄贈給妻子的:《蚖珍詞贈內(nèi)》《五雜組(寄妻子)》《兩頭織織(寄妻子)》。

      《蚖珍詞贈內(nèi)》是一首極具生活氣息的詩歌,夫人洪氏愛好養(yǎng)蠶,并由此收獲了蠶絲,于是丁若鏞寫下了這首詩歌送給妻子,“蚖珍”即為“蚖珍蠶”,是八熟蠶的頭熟蠶。在這首詩中,詩人詳盡描寫了妻子養(yǎng)蠶、抽線、熏蒸、繅絲、編織的過程,展現(xiàn)了詩人與妻子平凡而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在《五雜組(寄妻子)》與《兩頭織織(寄妻子)》兩首詩歌中,則表達(dá)了詩人對于分隔兩地的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身處逆境之時的郁郁寡歡與滿腔愁緒。

      丁若鏞與夫人一生共育有六男三女,然而活下來的只有三個孩子。在詩人為親人所寫的寄贈詩中,寫給兒子的詩作占了較大的比重。在這些詩歌中,詩人并沒有對兒子進(jìn)行刻板的說教與嚴(yán)厲的敦促,所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循循善誘、亦師亦友的父子關(guān)系。如在《復(fù)次前韻寄二子》中,詩人以淺白的語言向二子教授起了種瓜的方法,“一窠屢壅即肥美,兩蔓接合尤奇絕?!痹凇秳e家五十有八日,始得家書,志喜寄兒》中,詩人同樣勸勉兒子要勤于耕作,“黽勉治蔬圃,清時作逸民?!背嗽谏钌蠈鹤舆M(jìn)行指導(dǎo),丁若鏞還樂于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同愛子們分享。他在詩中寫道:“愁似海云睛復(fù)起,謗如山籟靜還吟”(《寄兒》)、“驚疑那免疾,生活莫憂貧”(《別家五十有八日,始得家書,志喜寄兒》)。詩人一生歷經(jīng)起伏,飽經(jīng)磨練,因此他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化作詩歌,來告誡愛子們?nèi)松豢赡苡肋h(yuǎn)一帆風(fēng)順,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淡然處之。在《將學(xué)稼在寶恩山院,遂值歲除,除之夜,心緒怊悵,率爾成篇示兒》中,詩人已是歲暮之年、衰病之身,在歲除之際回顧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心緒恌悵之余,不忘提醒兒子學(xué)稼“隱居理園圃,未必讓組綬”“蠻髳不可親,交游慎所取”,對兒子的關(guān)切之心可見一斑。

      2.2.2給朋友的寄贈之作

      古人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保ā抖Y記》)丁若鏞一生交游甚廣,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然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交往對象,在寫給朋友的寄贈詩中深切表達(dá)了他與朋友之間的真情切意。

      首先,這些寄贈詩大多表達(dá)了丁若鏞對于好友的珍視。丁若鏞一生歷經(jīng)起伏,但始終秉持著高尚的品格,與之交往的朋友們也是才華過人、情操高尚,詩人在詩作中從不吝嗇對朋友的贊美。如在《丹陽山水歌,示南皋》中,詩人對于好友南皋的灑脫品行敬佩不已,“南皋一生江???。笑傲宇宙都茫茫?!痹凇顿浉镒印分?,詩人稱贊甫里子為忠信之人,“恂恂甫里子。果哉忠信人。”在《懷橧七十韻寄惠藏》,詩人贊揚惠藏上人“真率不飾矯”。詩人在詩歌中還描寫了許多自己與朋友交往的日常趣事,如《簡寄南皋,兼貢豉醬》一詩,描寫了詩人向好友南皋贈送豉醬一事,《寄贈惠藏上人乞茗》一詩則是詩人為了向惠藏上人乞茶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與朋友之間不重名利、簡單有趣的交往方式。

      其次,詩人與朋友之間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真情令人感動。詩人的一生順?biāo)炫c困頓并存,身處逆境之時,飽受奸人的誹謗與排擠,但幸有良友的陪伴,能夠讓詩人一吐心中的憤懣與不平,獲得極大的精神上的支持。在《贈吳友(國鎮(zhèn))》中,詩人與朋友借酒澆愁,傾訴心中的牢騷與不滿,“故家文釆唯君在,客夜牢騷許共酡。”在《贈權(quán)友(夔)》中,詩人與朋友異地重逢,徹夜長談,動情時甚至流下淚來,“湖海相逢多感慨,一燈茅店對潸然?!迸笥褌円驳肽钪娙说纳硇臓顟B(tài),屢屢寄贈詩書表示慰問,詩人便回贈詩作以示感激,如《簡寄南皋尹(持范)持平》等詩歌便是因此作成的。

      丁若鏞對朋友同樣愛護(hù)有加。對于摯友,丁若鏞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之情,如在《贈李檗》中,詩人欣喜于自己與好友之間的意氣相投,真心表示希望以后能多與好友交流來往,“賢豪氣相投,親篤欣情眄?!薄傲畹旅阍缧?,慷慨常見面?!碑?dāng)朋友即將遠(yuǎn)仕與自己分別之時,詩人總是勉以高遠(yuǎn)的心態(tài),如在《送韓(益相)正言赴鏡城判官》中有言:“可是材賢摧幕府,古來循吏靜邊陲。”循吏即清正廉潔、重民宣教的地方官,足見詩人對于好友的勉勵之情。當(dāng)好友遭受貶謫、身處逆境之時,詩人又會送上同聲同氣的安慰與砥礪,“試幸暫游青瑣闥,何如同上白云峰。”(《送尹無咎謫鐵原》),當(dāng)與朋友離別時,詩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足見與朋友間的知音情深,“大江流正穩(wěn),恌悵渡頭情”(《送別諫議大夫金公(翰東)還山》)。即使與朋友分隔兩地依然情誼不改,“獨酌黃花下,迢迢憶遠(yuǎn)人”(《花下獨酌,憶金正言(商雨)簡寄》)。

      3 丁若鏞寄贈詩的藝術(shù)特色

      3.1直抒胸臆

      丁若鏞除了是一位漢詩大家之外,還是朝鮮朝后期著名的實學(xué)家。經(jīng)世致用、實事求是的務(wù)實精神對詩人的思想與行為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再加上受到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浸潤,形成了實用的文學(xué)觀。丁若鏞的詩歌“文辭平易、不喜藻飾”[3],其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詩歌通常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詩以抒懷為重的寄贈同樣不加矯飾,而是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手法。

      丁若鏞在大多寄贈詩中,通常將心中情感全盤托出,將其淺顯直白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樸實自然而又真切動人,如《奉簡伯氏》:

      宿昔愿忠志,投老作逐臣。

      憂來太無端,常如絲緒繽。

      異俗崇佻詐,虺毒不可親。

      川陸未云隘,廣輪浩無垠。

      局促受羈紲,焦熬凋谷神。

      疇能發(fā)慈悲,導(dǎo)余之梁津。

      順名以俟時,長夜庶有晨。(時因筆生事有窘)

      此詩開篇便點明了詩人作此詩時的人生處境,“逐臣”即被朝廷放逐的官吏。丁若鏞終其一生時刻不忘憂國憂民,卻時常受到奸佞小人的排擠與中傷,心中不免充滿憤懣與憂愁,“憂來太無端,常如絲緒繽”。然而詩人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真心期盼自己能有朝一日重新回到朝堂之上為國效力,“導(dǎo)余之梁津”。全詩情感過渡自然,并將其不加修飾地一一呈現(xiàn)出來,塑造了一個忠臣的形象。

      詩人在直抒胸臆的同時,還注重描寫意象,塑造意境,從而深化情感,這讓語言淺白卻不蒼白、易懂卻不流俗,如《簡寄玄溪》:

      黃葉風(fēng)中病眼抬,秋之為氣信悲哉。

      千林喧沸蟬何去,一字飛騰雁又來。

      赤甲遷居空悵望,青州從事莫追陪。

      龍門煮菽何年事,逝水東流不復(fù)回。

      詩歌開篇即寫“黃葉”在風(fēng)中飛舞,為全詩營造了一種蕭條的意境,奠定了全詩凄涼的感情基調(diào)。此時的詩人又是身在病中,直感慨年華如流水向東一去不返,自己的滿腔抱負(fù)終難再展,于是愁上加愁。

      3.2運用典故

      在丁若鏞的寄贈詩中存在著大量中國文化典故的現(xiàn)象,這是由丁若鏞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所決定的,古時的朝鮮半島全盤接受漢文化,朝鮮朝也不例外。另外,丁若鏞自幼熟讀中國古代經(jīng)典,對其中的典故了解頗深,并能在詩中準(zhǔn)確運用。

      丁若鏞常常直接引稱歷史人物的姓名,借以抒發(fā)情感、寄托理想,或者以此來比擬寄贈對象,表達(dá)對寄贈對象的情感。如在《贈李(楘)參奉丈》中,“惜乎已落張蒼齒,恨不從游綺皓須。”張蒼與綺皓在歷史記載中均是長壽人物的代表,詩人在詩中引用了這兩位歷史人物,卻是在向友人嘆息自己年事已高。在《送外舅洪公江界都護(hù)之行》中,詩人寫道:“未惜班超投玉塞,還如魏尚出云中?!焙楣炊∪翮O的岳父大人洪和輔,官拜承政院同副承旨鏡北節(jié)度使,是武將出身,因此詩人在運用典故時選擇了班超、魏尚這樣兩位功勛卓著的名將,與洪公的身份相貼切。

      除了直接引稱歷史人物的姓名,丁若鏞還會化用典故入詩。如《鵝籠曲四首擬贈李(周臣和虞山)》:

      墮髻啼妝入寒天,玉壺歆倒竹欄前。書生十載追歡夢,不及鵝籠半餉眠。

      芙蓉月死畫船寒,銀燭凄迷夜漏殘。恨殺鵝籠眠覺后,酬恩無處寄銅盤。

      歌臺荒落舞池平,翠袖珠鈿不記名。朔雪炎風(fēng)四千里,鵝籠猶憶舊書生。

      春城鞍馬逐東風(fēng),衛(wèi)霍金盤處處同。昨日書生況醉地,別人無數(shù)領(lǐng)鵝籠。

      四首詩歌都化用了《續(xù)齊諧記》中所記載的鵝籠書生的典故,書生腳痛求寄在許彥的鵝籠中,后書生感念許彥的幫助贈以一銅盤。詩人在此詩的前言中交代了此詩的由來,周臣素與詩人交好,結(jié)果被奸人冠以賄賂詩人兄長的莫須有的罪名,周臣因此貶謫至茂山,但與詩人的感情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詩人感念于周臣的真情,作了鵝籠曲四首以示感激,同時也對周臣所蒙受的冤屈憤恨不已,以及想施以援手又無計可施的無奈之情。

      4 結(jié)語

      丁若鏞作為朝鮮朝后期的漢詩創(chuàng)作大家,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因而在他的現(xiàn)實主義詩作中有很多表現(xiàn)他憂國憂民的一面。在他的寄贈詩中,心系國家與人民的情懷依然激蕩不已,但抒情成分更加濃厚,而且從更多方面展現(xiàn)了丁若鏞的個人情感與人生軌跡,能讓后人更全面、立體地解讀他及他的漢詩作品。

      [1]李巖.朝鮮文學(xué)通史[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10:1279.

      [2]丁若鏞.與猶堂全書[Z].韓國文集叢刊(281輯)[M].漢城:民族文化推進(jìn)會,2002:342、342、23、27、23、340、339.

      [3]孫玉霞.論朝鮮詩人丁若鏞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J].山花,2011(4):126.

      責(zé)任編輯閆桂萍

      I106

      A

      1674-5787(2016)04-0099-04

      2016-07-05

      王紫桐(1991—),女,山東省日照市人,曲阜師范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

      猜你喜歡
      詩人詩歌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詩歌不除外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詩歌論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
      咸宁市| 石林| 府谷县| 丹凤县| 潼关县| 牟定县| 星子县| 吉林市| 北海市| 安泽县| 丹巴县| 伊川县| 池州市| 和硕县| 中牟县| 和政县| 太白县| 英超| 磐安县| 青海省| 招远市| 大理市| 都安| 砀山县| 仁怀市| 陵川县| 岱山县| 新竹市| 大连市| 依安县| 阜南县| 沁阳市| 岳阳县| 筠连县| 米泉市| 霞浦县| 富裕县| 赤壁市| 大方县| 沙坪坝区|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