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權(quán)?馮先權(quán)
【摘要】 目的 探討派瑞松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方法 32例(32耳)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派瑞松乳膏治療, 分析其療效。結(jié)果 經(jīng)治療后痊愈25耳, 顯效5耳, 好轉(zhuǎn)2耳, 治療有效率達94%, 治療好轉(zhuǎn)率達100%。結(jié)論 派瑞松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療效明顯、方便、安全、經(jīng)濟。
【關(guān)鍵詞】 真菌性外耳道炎;派瑞松乳膏;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22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常見疾病之一, 好發(fā)于熱帶及亞熱帶等溫熱潮濕地區(qū), 在治療上以局部用藥為主, 廣東地區(qū)處于亞熱帶, 所以發(fā)病率高。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院對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派瑞松乳膏治療, 取得良好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門診收治的32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若患者合并糖尿病, 則請內(nèi)分泌科協(xié)助處理控制血糖) , 均符合真菌性外耳道炎診斷標準。其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齡21~62歲, 平均年齡37.5歲;病程3周~1年。診斷標準[1]:癥狀:耳內(nèi)作癢、不適、悶脹感等, 或可耳鳴和聽力減退、感染加重時出現(xiàn)耳痛、耳內(nèi)有臭氣等。檢查:早期外耳道深部皮膚和鱗屑片上可見密集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物堆積, 或絨毛狀物附著, 易拭去, 但不久又出現(xiàn)。外耳道或乳突根治腔內(nèi)如有膿痂或痂皮, 痂上亦可見菌絲體?;颊卟∏閲乐卣撸?外耳道內(nèi)可見少量分泌物, 深部有黃褐色、黑色的膜片狀或筒狀的壞死狀物, 或有灰黑色或灰白色糊狀物堆積。實驗室真菌學檢查:直接鏡檢, 即將組織置于玻片上, 加10%氫氧化鉀溶液或用革蘭染色法等, 可見孢子或菌絲。檢查中發(fā)現(xiàn)菌絲體及孢子即可確診, 必要可鑒定菌種。若膿性分泌物多時同時做細菌培養(yǎng), 可了解合并感染的情況。
1. 2 治療方法 用派瑞松乳膏(復方硝酸益康唑乳膏,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治療方法如下:第1次治療外耳道真菌病, 在額鏡、耳內(nèi)鏡下操作, 應(yīng)首先用生理鹽水清除外耳道內(nèi)的所有真菌痂皮和分泌物, 并常規(guī)采耳內(nèi)分泌物真菌鏡檢培養(yǎng), 后盡量保持外耳道干燥(首次上藥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或自用棉簽沾滿藥物, 然后均勻涂布至所有病變部位, 使呈一薄層, 每次涂藥前均應(yīng)將耳道清理干凈), 3次/d, 連用1周。忌挖耳及外耳道進水, 一般不需要全身抗真菌類藥物[2]。
1. 3 療效評定標準 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自行擬定:臨床癥狀消失, 外耳道皮膚色澤恢復正常, 無充血糜爛, 真菌鏡檢和培養(yǎng)均陰性為痊愈。臨床癥狀消失, 外耳道中仍有輕度充血及糜爛, 真菌鏡檢和培養(yǎng)均陰性為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但外耳道皮膚充血, 真菌學檢查陰性為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真菌鏡檢及(或)培養(yǎng)陽性為無效。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好轉(zhuǎn)率=(痊愈+顯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
2 結(jié)果
32例患者治療后, 痊愈25耳, 顯效5耳, 好轉(zhuǎn)2耳, 治療有效率達94%, 治療好轉(zhuǎn)率達100%(好轉(zhuǎn)率偏高與病例少有關(guān))。好轉(zhuǎn)2耳給予清理外耳道后, 再堅持外用藥1周, 最后也痊愈。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任何副作用或不適感;未出現(xiàn)聽力下降病例。
3 討論
真菌性外耳道炎臨床常見的五官科疾病, 屬淺表性真菌感染, 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是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較常見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真菌的種類繁多, 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溫度和濕度都較大, 真菌的滋生繁殖更為迅速, 如果這些真菌侵犯人的外耳道, 易引起外耳道的炎性病變, 引發(fā)外耳道真菌病。
真菌性外耳道炎多局限于外耳道,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耳部瘙癢、滲出性炎癥等。淋浴、游泳、中耳流膿、長期應(yīng)用抗生素滴耳液等均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誘因, 另外患者有手、足、股真菌感染, 經(jīng)常用手摳挖外耳道也促使改變的發(fā)生。且本省屬于亞熱帶地區(qū), 氣候溫暖潮濕, 真菌繁殖迅速, 增加了發(fā)生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幾率。部分患者由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缺乏了解, 出現(xiàn)臨床癥狀后還不自知, 延誤治療, 治愈難度將增大。對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 臨床一般不考慮全身用抗真菌藥[3], 治療多以外耳道局部藥物治療為主, 傳統(tǒng)治療方法是先用消毒生理鹽水清冼真菌團塊及痂皮, 干棉簽拭干, 局部用4%水楊酸乙醇外涂。但這種治療方式操作較為繁鎖, 且水楊酸乙醇刺激性強, 外涂時患者有明顯的疼痛感, 無法耐受, 患者常不能堅持用藥, 臨床療效不甚理想[4], 因此臨床亟待研究探索一種新的治療方式。近年來, 派瑞松乳膏被逐漸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 其主要含曲安奈德和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為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類藥, 其抗炎和抗過敏作用較強且持久。益康唑為咪唑類抗真菌藥, 其可抑制真菌細胞膜主要固醇類-麥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使真菌的細胞膜損傷, 從而發(fā)揮抗真菌的效果。以上兩組藥物合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 在消除外耳道皮膚炎癥、耳癢等癥狀的同時有效抗真菌[5], 臨床療效得以提高。臨床醫(yī)師治療過程中, 應(yīng)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改掉挖耳的不良習慣, 以預防該病的發(fā)生 [6]。
綜上所述, 派瑞松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 其簡單實用方便, 經(jīng)濟, 且對人體無毒性、不良反應(yīng)、安全, 臨床效果顯著, 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應(yīng)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選兆, 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8:1163-1164.
[2] 熊科亮, 張少容, 羅璝, 等.派瑞松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5, 19(22):1050.
[3] 馬敏, 趙海亮, 邢奮麗. 106例耳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研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1, 8(3):183.
[4] 寇貴賢, 鄭峰, 王寧,等. 酮康唑混懸滴劑治療耳真菌病.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3, 17(10):617.
[5] 陳新謙, 金有豫, 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127-128.
[6] 楊瓊, 高春生.耳部真菌病臨床分析(附187例報告).中華耳科學雜 , 2007, 5(2):160-162.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