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弘
?
《史記》“閭左”發(fā)覆
孟彥弘
《史記》所見“閭左”,既非依附民或賤民,也非流民或浮浪人,更不是指閭佐,而是“閭五”之訛。“閭五”即“閭(里)士五”的簡稱。士五,是指傅籍至免老、沒有爵的普通百姓。漢人對“閭五”這一簡稱已較陌生,加之“閭左”更可彰顯秦之暴政,故不加深究而致誤。后代注釋家望文生義,不足為據(jù)。
《史記》;閭左;閭五;士五;身份
筆者以為,“閭左”乃“閭五”之訛。閭即里、閭里④“閭”,似不應(yīng)拘泥作里門解。王念孫《讀書雜志》卷八之二“荀子·窮閻漏屋”條,即作辨析,稱“閭亦巷也”(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影印金陵書局本,第663頁)。,泛指地方基層組織或居住之地;閭五,指閭或里之士伍。睡虎地出土秦簡有封診式,共廿五節(jié),除治獄、訊獄外,其他廿三節(jié)均為案件的調(diào)查、審核、訊問等程序的文書程式。其中涉及人的身份,正有“士五”。有作“士五、居某里”,如:
有鞫 敢告某縣主:男子某有鞫,辭曰:“士五(伍),居某里?!?有作“某里士五”或“同里士五”,如:
封守 鄉(xiāng)某爰書:以某縣丞某書,封有鞫者某里士五(伍)甲家室、妻、子、臣妾、衣器、畜產(chǎn)。……●幾訊典某某、甲伍公士某某……
盜自告 □□□爰書:某里公士甲自告曰:“以五月晦與同里士五(伍)丙盜某里士五(伍)丁千錢……” 有作“里人士五”,如:
由于對“閭左”的未得確解,所以在漢初人眼中,這件事被當作秦暴政的一個事例。如晁錯講到“守邊備塞,勸農(nóng)力本,當世急務(wù)”時,就以秦北攻胡貉、南攻楊粵,置戍卒為例,說:
總之,“閭五”訛為“閭左”,大概很早就發(fā)生了。至少司馬遷在寫作時即已弄錯。后來的注釋家乃至現(xiàn)代的研究者,更是一味彌縫、疏解《史記》,致成千年待發(fā)之覆。
[責任編輯 范學(xué)輝]
孟彥弘,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