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探析
蘇紅
內(nèi)容摘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詞匯是一個不可忽視和重要元素。本文分析了當前的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在中職英語教學的對策,以期待有效的英語詞匯教學的水平。
關(guān)鍵詞:英語詞匯教學問題對策
英語是一種歷史悠久,詞匯量豐富,詞義紛繁,語法簡練,使用靈活的語言,現(xiàn)代英語的詞匯總量達到200萬,是世界英語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英語的詞匯量不斷的更新、擴大。詞匯是詞的總和,是構(gòu)成語言的最基本的要素,語言地詞匯的海洋,單詞就是構(gòu)成詞匯的基本單位。如果把單詞看成一個個彼此孤立的語言單位來學習,那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我們該怎樣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單詞呢?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詞匯教學。
詞匯在個人的語言能力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等各項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詞匯是語言的基本組成部份,離開了詞匯,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果詞匯缺乏,詞意模糊,就會造成表達障礙和理解困難,正如Wikins在linguis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 書 中 指 出 ,wichous 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r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ryed,即沒有語法表達的內(nèi)容很少,而沒有詞匯,則什么都表達不了??梢姡粋€人掌握詞匯的多少直接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他思想表達的準確和豐富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詞匯在個人的語言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促進聽、說、讀、寫技能的綜應用語言能力的提高,詞匯教學是基礎(chǔ),在英語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語言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語言還要教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結(jié)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而文化制約著語言的形式,成為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語言教學中,單純探討詞匯的語言、語課、語法是不夠的。因該在了解詞匯的概念意義的基礎(chǔ)上更加掌握詞匯的內(nèi)涵意義,只有掌握詞匯在其特定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習俗價什觀念等含義,才能了解詞匯中豐富的文化信息,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文化交際。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常規(guī)詞匯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單詞釋義加例句,學生記筆記,課后去記憶,然后誦讀、聽寫等等,這就是整個詞匯教學的基本過程,這種教師講,學生背的單詞教學方法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學生學習情緒,惡性循環(huán)下去,就是討厭英語,反感英語,注意幫助學生學習詞匯教學的一些策略的應用,影響他們掌握學習策略的因素有很多,學生對學習策略的認識,學生本生形成的學習習慣等等,由于它有明確、具體的任務目標,學生為了完成某一任務而使用多種手段或策略學習,他們會靈活地使用他們感興趣的材料,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以掌握詞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機會體驗詞匯學習和樂趣,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使用任務型詞匯教學將會更有效地使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的策略,提高詞匯記憶的效率,學生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教師原來沒有預期到的或不準備再講的生詞,要根據(jù)課文中的語境判斷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簡單地拿這個單詞表去一個一個查字典,那個沒有必要,遇到那些真的需要查詞典的詞再去查,如學習常用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或者是與當前的交際活動關(guān)系密切,對閱讀或聽力理解及意思表達至關(guān)重要的詞等才去查,培養(yǎng)學生通過查詞典學習單詞進而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很重要,必須改變步步“牽著走”的做法,要由“牽著走”逐步過渡到“引著走”,教學生“學步”在學了讀者規(guī)則和音標之后,就要讓學生自行拼讀單詞,教師檢查正音,在教給學生一定的構(gòu)詞法知識之后就要讓學生所學構(gòu)詞法知識來判斷新接觸的派生詞的詞義和詞性,要結(jié)合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
針對英語詞匯教學一刀切的問題,對英語詞匯系統(tǒng)進行分級和分類,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詞匯的應掌握程度進行分級教學,分而學之,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習效果。有效地掌握詞匯,應該將詞匯與句子,語篇結(jié)合起來,將其融入到句子、上下文的特定環(huán)境當中,通過己經(jīng)掌握的詞匯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義,不僅富人樂趣,開發(fā)學生資料,同時也能提高識詞速度。
另外,在課教學中,應有意識的注重詞匯背景知識的講解,進行詞匯文化導入,當遇到有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時,可以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介紹與之相關(guān)的文化風俗、政治歷史、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
中職英語語言學習和最終目的就是交流,而交流的過程就是雙方輸出所學知識的過程。只有輸入,沒有輸出,所學到和東西好比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和活力。只有輸出才能體現(xiàn)語言輸入的價值。因此,老師可以通過造句、情景對話、短文寫作、復述課文等多種形式,強化學生對已學詞匯的理解記憶,激發(fā)學生思維,鞏固所學,擴大詞匯量。要使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積極的參與課堂的語言實踐,就要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設(shè)法利用各種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去啟發(fā)感染他們,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如使用直觀教具和電化設(shè)備進行詞匯教學,能使外語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形象、直觀、加速學生對詞匯的印象,強化學生的記憶。
作者單位:(四川省涼山民族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