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梅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高州師范學院社科系廣東高州 525200)
?
論挫折教育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實現(xiàn)途徑
吳玉梅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高州師范學院社科系廣東高州 525200)
摘 要:大學生挫折教育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應該成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以堅強的意志和平常心對待各種挫折;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堅信每個人都能為社會做貢獻;以樂觀心態(tài)看待就業(yè)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為此,高校要通過開展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倡導人生而平等,不以職業(yè)高低分貴賤,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命平等意識;讓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勞動,培養(yǎng)他們的艱苦奮斗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關(guān)鍵詞:挫折教育;大學生;生命教育
本文信息:吳玉梅.論挫折教育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實現(xiàn)途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1):96-100.
近年來,不管是在高校象牙塔內(nèi)部,還是在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崗位上,少數(shù)大學生采取極端方式放棄生命的現(xiàn)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也是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少數(shù)大學生極端行為的背后,挫折教育就顯得尤為突出,或者說,是大學生挫折教育缺失的結(jié)果。
很多人包括大學生自己都認為,大學生在踏進大學校門之前,就已經(jīng)年滿十八周歲,是成年人了,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解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需要借助外力。事實證明,不少大學生在面對學業(yè)、就業(yè)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一旦遇到挫折,仍然顯得手足無措,甚至一籌莫展。又因缺少與知心好友的溝通和交流,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無助的境地,直至思維陷入死結(jié)而心中的郁悶情緒難于排解。此時,少數(shù)大學生就會以極端方式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或者自暴自棄。因此,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挫折教育尤其重要。
(一)抗挫折能力差,嚴重威脅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生命教育本應是家庭教育、中小學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1]尤其是挫折教育,更應該是從小抓起。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輕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加上家庭和社會在教育上的功利追求,致使與個體生命息息相關(guān)的挫折教育缺失。使得挫折教育在高校生命教育中日益迫切和突出,大學成了挫折教育的最后堡壘。一般學生在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學習時間占了70%以上,絕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中度過,極少接觸社會,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相對單純,遇到的挫折也少。在此期間有的也只是學業(yè)上的一些挫折,這些挫折畢竟還沒有與就業(yè)掛鉤,與學生的前途命運也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因而對學生的心理打擊也相對小些。但大學的學習生活與此前的學習生活迥然不同,更多的大學生首次遠離父母和家鄉(xiāng),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求學和生活,驟然要面對很多復雜的學習生活問題,會感到孤立無助,解決起來也會感到力不從心?;蛞蜓矍暗拇髮W與理想中的大學相去甚遠而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或因失戀挫折帶來情感的重大失落;或因?qū)W業(yè)受挫而完全否定自己的學習能力;或因就業(yè)不順而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喪失理想和追求。所有這些,都有可能改變大學生對整個社會以及人生的看法,一旦思維出現(xiàn)了偏差,陷入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內(nèi)心也會陷入極度絕望之中,并由此帶來突發(fā)的極端行為。因此,抗挫折能力差,嚴重威脅著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二)社會攀比心理營造的輿論氛圍,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受中國傳統(tǒng)習俗影響,“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對廣大中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即使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的現(xiàn)代大學生也難于幸免,足見其影響之深遠。不管鄉(xiāng)村還是城市,親朋好友閑聊時,除了要攀比誰家更加富有,就是誰家的孩子學業(yè)成績更好,讀的中學、大學更有名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名牌大學生就是成功的象征,名牌大學生等同于崇高的地位,高薪、舒適的工作,理想和追求得以實現(xiàn),人生抱負得以充分展現(xiàn)。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僅次于名牌大學生??偟膩碚f,認為大學生比非大學生擁有更遠大的前途,更美好的生活愿景,更幸福的人生。受這些社會慣性思維和輿論氛圍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傾其所有支持孩子讀書,即使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因為,對于歷盡苦難的家長來說,孩子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命的延續(xù),更是他們?nèi)松ж摰膫鞒姓?,是他們的理想追求的承載者。尤其是農(nóng)村家庭,絕大部分父母無私奉獻的背后,是他們不希望孩子再重復自己的苦難之路。由此,生活在高校象牙塔內(nèi)的大學生,理所當然地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比同齡的非大學生擁有更廣闊的人生道路,更廣闊的就業(yè)空間,更幸福美好的前程。正因如此,大學生比普通人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個體身上,不僅僅承載著個人的前途命運,也承載著父母的欣欣期望。由這樣的社會、家庭和個人三劍合璧營造的生存空間,令大學生們感到難于承受之重。
(三)激烈的就業(yè)競爭,給大學生帶來強烈的挫敗感
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非常嚴峻,僅僅是2013年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就達到了700萬人;近兩年更多,2015年甚至達到749萬人;再加上往屆待業(yè)的畢業(yè)生,需就業(yè)人數(shù)更多,人才競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面對人數(shù)眾多的大學畢業(yè)生,用人單位的招聘門檻也相應地提高,更有不少用人單位明確提出不招聘??飘厴I(yè)生。為了增加就業(yè)籌碼,部分??粕醋懔藙攀棺约撼蔀楸究粕?,本科生也極力使自己成為研究生。及至就業(yè),仍然存在很多超乎想象的影響就業(yè)的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在就業(yè)過程中所謂的“官二代”、“富二代”玩的“拼爹”游戲與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學生風馬牛不相及,毫不沾邊;另一方面,他們攢足了勁拿回研究生學歷,卻驀然發(fā)現(xiàn),他們面對的就業(yè)環(huán)境并不比三年前好,他們能夠選擇的工作跟當年本科畢業(yè)的時候差不多,他們甚至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能找到的工作還不如本科畢業(yè)時好。依此類推,本科畢業(yè)生的工作專科畢業(yè)生就能夠完全勝任,專科畢業(yè)生的工作高中生去做就卓卓有余。于是,新的“讀書無用論”又在社會上沉渣泛起。所有這些,都讓大學生感受到強烈的挫敗感。它使大學生自身所特有的優(yōu)越感頃刻間蕩然無存,自信心也一落千丈,彷徨無助而難于自拔,甚至威脅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一)以堅強的意志和平常心對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2]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懂得,平凡是生活的常態(tài),挫折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沒有完美境界,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工作上雜亂的瑣事,身體上偶爾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生活中的麻煩一個接著一個,你按下葫蘆,卻浮起了瓢。順境與逆境總是相伴相生,如影隨形。人們多喜歡順境,憎恨逆境,但挫折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只是在不同人的身上出現(xiàn)的時間不同,表現(xiàn)的形式不同而已。大學生活中所遇到的學業(yè)挫折、感情挫折、就業(yè)挫折等等,都是生命中賴以表現(xiàn)自己韻律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而不會因為是大學生就網(wǎng)開一面。因此,每個人都要堅強地面對,以豁達、從容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保?]要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計劃不如變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同樣,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也不可能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所有成就豐功偉績的人,不僅僅有超凡出眾的才能,還一定有敢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以此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以平常心對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增強大學生的生命韌度。
(二)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相信每個人都能為社會做貢獻
顧炎武曾經(jīng)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脊梁;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理應放眼世界,胸懷天下,將個人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前景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并審時度勢,主動適應社會。高校要向大學生傳授這樣的理念:社會總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每一個時代的大學生所面對的國際國內(nèi)的形勢不同,社會環(huán)境條件不同,因而每一個大學生身上都會打下時代的烙印,不同時代的大學生經(jīng)歷的成功與挫折也不一樣。相同的是,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勇敢面對和主動適應他們所處的時代,并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雖然今天的大學生為了就業(yè)而勞碌奔破,甚至為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迷茫彷徨,但是誰都不可否認,若干年后,年富力強的大學生們都會成為國家建設(shè)各個部門的骨干和精英,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滾滾洪流。通過灌輸這樣的一些理念,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guān),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更不敢自輕自賤,自暴自棄。個人的力量盡管微薄,盡管渺小,但眾人拾柴火焰高,社會的發(fā)展正是靠無數(shù)個體的合力推動。
(三)杜絕眼高手低,以樂觀心態(tài)看待就業(yè)問題
尼采曾經(jīng)說過:“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陽光,那么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4]同理,一個人要想成功,則要把心放在高處,把手放在低處,這是成大事者必備的一種素質(zhì)。即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行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有不少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自以為讀了不少書,長了不少見識,就好高騖遠起來,認為自己奉獻遠多于索取,對自己已經(jīng)得到的也越來越不滿意。幾年過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卻越是得不到,于是不知足、不平衡的心理就產(chǎn)生了?!昂<{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偉大,滋養(yǎng)著眾多生靈,是因為它的位置最低,以其最低成就其偉大。[5]很多高貴的品質(zhì)都是由低就的行為達成的。要想高成,須得低就。絕大多數(shù)成功人士都是由低調(diào)做事開始一步步走向人生至高點的。而一些大學生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自以為是、好高騖遠,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來,到頭來一無所獲。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攀登,才能成功到達頂峰。在生命的歷程中,那些自以為才華橫溢卻好高騖遠的人,總是像流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只有腳踏實地、勤勞苦干的人,其人生才會因其付出與努力而熠熠生輝。
(四)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
成功和失敗具有相對性,任何成功都是相對的成功,任何失敗都是相對的失敗,又因成功和失敗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在挫折面前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要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著名的世界級電影巨星史泰龍,父親是個賭徒,母親是個酒鬼,自幼在父母的拳打腳踢中長大。高中輟學后就流落街頭,過著無聊透頂又讓紳士淑女們看不起的街頭鬼混的日子。于是他決心改變自己,走一條與父母親迥然不同的道路。對他來說,從政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學歷和文憑是進大企業(yè)發(fā)展不可逾越的高山;經(jīng)商,沒有本錢……最后,他把目標定在當演員上。對于一沒相貌,二沒天賦,三沒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他來說,要成為影星,困難可想而知。但他沒有放棄,愿意吃透一切苦難以獲取成功。他只身到達好萊塢,找明星、導演、制片人,找一切可以讓他成為演員的機會。一次次被拒絕,他都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反省,再度出發(fā),在打工之余還自己寫劇本。在遭遇1300多次拒絕后,一位曾拒絕他20多次的導演終于答應用他的劇本,并嘗試讓他當男主角。三年多的學習與磨難,讓他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自己的第一個角色中去。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第一集電視劇創(chuàng)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史泰龍的成功在于:他從不懼怕失敗;他具有令人驚嘆的意志、恒心和耐力;他善于在逆境中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從不在消極中等待,而是積極尋找成功的契機。面對逆境無所畏懼,正是成功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F(xiàn)實是殘酷的,正因其殘酷而精彩。只有在失敗中不斷錘煉,才能鑄造鐵的品質(zhì)。正視現(xiàn)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視失敗。正視失敗意味著轉(zhuǎn)敗為勝,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就一定能突破困境。
(一)在高校開展革命烈士、英雄事跡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無數(shù)事實證明,一個熱愛國家的人,也必然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自己的生命。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觀看戰(zhàn)爭紀實片、革命紀錄片、英雄事跡報告會、革命軍人座談會,訪問軍烈屬,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及所在城市的烈士陵園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學生感受到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抵御外來的侵略,保護我們的家園,無數(shù)的家庭激勵兒女精忠報國,無私奉獻;無數(shù)的英雄兒女血灑疆場,為國犧牲。正是他們的無私付出,才換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有那么多的人用他們的生命守衛(wèi)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今天的大學生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和失敗就灰心喪氣,甚至放棄寶貴的生命。好男(女)兒志在四方,應培養(yǎng)為國家的繁榮,社會的發(fā)展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主義情懷,不應陷于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之中。使大學生珍惜生活,從而珍惜生命。
(二)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奉獻精神
生命教育實踐性極強,是一種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6]高??赏ㄟ^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公益活動,讓大學生在奉獻中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建立大學生愛心社團,組織大學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義務(wù)為老人提供服務(wù);到殘疾人學校、兒童福利院、戒毒所等地做志愿工作,獲得關(guān)于生命價值的深刻認識;組織大學生在校園內(nèi)建立舊衣物回收站,將收到的舊衣物洗凈晾干,寄送給貧困地區(qū)的人們,奉獻愛心。建立大學生環(huán)保協(xié)會,倡導和踐行環(huán)境保護,愛護校園里的花草樹木。通過保護這些小生命,為師生創(chuàng)建一個美麗的環(huán)境,達到美化校園,美化心靈,奉獻社會的目的。樂于奉獻的人,內(nèi)心是富有的,快樂的,并從奉獻社會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及自身存在的重要價值。
(三)倡導人生而平等,不以職業(yè)高低分貴賤,培養(yǎng)大學生的生命平等意識
在我們社會中,人們習慣把職業(yè)分成三六九等,并以職業(yè)高低分貴賤。從事工作環(huán)境越好,工資待遇越高的職業(yè)越受人尊重,社會地位就越高。如國家公務(wù)員,那真是萬人景仰,就差頂禮膜拜了。因此,做國家公務(wù)員,在廣大人民眼中,是前途無量的象征。由此也可理解為什么每年考公務(wù)員的大學畢業(yè)生如此壯觀,競爭之激烈,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反,農(nóng)民工每天干著又苦又累的活兒,拿著剛夠溫飽的工資,卻幾乎是整個社會里地位最低的人。人們對農(nóng)民工不屑一顧,甚至好像農(nóng)民工得罪了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guān)注。這樣的思維是一種社會病態(tài),它給大學生帶來強大心理壓力,生怕自己因為沒有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而讓父母在親朋好友面前抬不起頭。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懂得,人生而平等,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各行各業(yè)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做貢獻,只是崗位不同,都在奉獻社會。每個人只要依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獲得個人消費品,就應該獲得社會的尊重。這樣,大學生就會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選擇職業(yè),并終生熱愛和發(fā)展自己的職業(yè),而沒有后顧之憂。
(四)讓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勞動,培養(yǎng)他們的艱苦奮斗精神
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怪現(xiàn)象:越是不參加工作的人,花起錢來越是大手大腳。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在大學生身上尤其明顯,可算是整個社會中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群人。一方面,父母為了供兒女讀書而節(jié)衣縮食;另一方面,孩子在高校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窮奢極欲,還不知感恩。有為了美容逼父親賣腎的,有因錢給的不夠快刺母親九刀的……究其原因,是自幼嬌生慣養(yǎng)的惡果。按老百姓的說法,不懂得錢是藤生的還是樹長的。因此,在高校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內(nèi)外的各種勞動,甚至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鍛煉他們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刻苦耐勞精神。讓大學生在勞動中感受生活的艱辛,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參考文獻:
[1]鄭向東.論大學生生命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載體[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3):56-60.
[2]秦培濤,趙閃.論當代大學生生態(tài)幸福觀教育[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05-110.
[3]楊帆,楊繼學.工科院校強化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育的思考[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01-104.
[4]行者.有一種聰明叫舍得[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3.
[5]杜以昌,李繼光,陳揚.新時期加強高校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00-103.
[6]崔紅麗.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及實施策略[J].南昌高等??茖W校學報,2012(1):71-73.
A Study of Important Rolesand Approaches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WU Yu-me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Gaozhou Normal University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Gaozhou 525200,China)
Abstract:Frustration Education is more than necessary to college students,and it should become the core of Students'Life Education.It aims at guiding student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with a will of strength and state of mind.It also encourages everyone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with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 employment issues with belief that everyone has unlimited potential.For this reason,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revolutionary martyr by heroic deeds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patriotism;to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social welfare activities.The spirit of hard work should be promoted to improve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frustration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life education
基金項目:2015年度茂名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高校危機管理視域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2015YB17)
作者簡介:吳玉梅,(1973―)女,副教授,法學碩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5
文章編號:2095-0365(2016)01-0096-0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