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麗
酣暢淋漓“辣”元曲
何麗麗
元曲和傳統(tǒng)詩詞端莊典雅風格不同,突出地表現(xiàn)為語言藝術(shù)的新穎獨特,或質(zhì)樸自然、或冷峭沉郁、或活潑靈動、或辛辣詼諧等等。元曲中很多作品是對丑惡的世態(tài)諷刺譏嘲,語言詼諧、幽默,有一股辛辣味;一些作品對黑暗的社會加以揭露,語言潑辣;元散曲還反映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豪邁潑辣的性格特征。
元曲辣特點
元曲是在元代特殊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處處都烙上了那個時代的特色。蒙古族統(tǒng)一中國后,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和森嚴的等級制度,社會矛盾、民族矛盾極為尖銳復(fù)雜,儒生地位低賤,有“九儒十丐”之說,他們需要可以針砭時事的文體和相應(yīng)的語言藝術(shù)來發(fā)泄心中不滿,這種不滿僅用蘊藉含蓄的語言已不足以發(fā)泄。因而,元曲和傳統(tǒng)詩詞端莊典雅風格不同,突出地表現(xiàn)為語言藝術(shù)的新穎獨特,或質(zhì)樸自然、或冷峭沉郁、或活潑靈動、或辛辣詼諧等等。瀏覽《元曲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股濃烈的辣味,辣得令人叫絕,辣得人酣暢淋漓。
首先,元曲中很多作品是對丑惡的世態(tài)諷刺譏嘲,語言詼諧、幽默,有一股辛辣味。元代文人從四民之首的位置跌落到社會的底層,生計的困擾、希望的破滅、自我位置的失落,使他們產(chǎn)生了“憤世”、“玩世”的思想,他們以一種“萬物皆備于我”的游戲態(tài)度,將世間的一切存在作為“玩”的對象,因此嘲弄歷史、嘲弄現(xiàn)實、嘲人嘲物成了元散曲常見的題材。如薛昂夫的【正宮·塞鴻秋】,“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挖苦諷刺了那些口稱“休官”而腳踏官場的偽君子,撕破了假隱士的面皮,充滿了辛辣諷刺的意味。最為經(jīng)典的莫過于關(guān)漢卿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作者津津有味地描寫自己在勾欄妓院的放蕩生活,稱自己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是個普天下郎君領(lǐng)袖,蓋世界浪子班頭”;走的是“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的人生道路;過的是玩“梁園月”、飲“東京酒”、賞“洛陽花”、折“章臺柳”的放縱生活;而且這種“歹癥候”屬天賜地造,即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也決不改變,至死也要朝著“煙花路上走?!蓖ㄟ^生動的比喻和通俗、詼諧、潑辣的語言,描寫了一個書會才人及時行樂的思想、生活和滑稽、放誕的作風,對自己、也是對社會進行了徹底的嘲謔。再如睢景臣的【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借用一個鄉(xiāng)民獨特的角度,用生動詼諧的語言,以嬉笑怒罵的手法,把嘲弄的對象指向了神圣的帝王——漢高祖劉邦,描述劉邦以皇帝身份返鄉(xiāng)時的儀仗與威勢,對劉邦做了皇帝后威風凜凜故意作態(tài)的虛偽面孔,予以鞭撻和辛辣嘲諷。如寫應(yīng)差的忙亂情況:“王鄉(xiāng)老執(zhí)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葫蘆,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么大戶”,“瞎王留引定伙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庇秩鐚憙x仗狀況:“見一庵人馬到莊門,匹頭里幾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免,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胡蘆,”“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這幾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衣服。”當鄉(xiāng)民認清所謂“車駕”是劉邦時,“險氣破我胸脯”,就開始揭劉邦的老底:“你須身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shù):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灰苍c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并列舉了劉邦在鄉(xiāng)里卑鄙行為,“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shù)。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胡突處?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薄吧傥业腻X差發(fā)內(nèi)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只通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全曲語言辛辣諷刺,亦莊亦諧,明快跳躍,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剝掉了皇帝高貴的外衣,把劉邦的帝王之尊嘲笑得體無完膚,反映了元代文人“玩世”的大膽。
其次,元曲一部分作品中對黑暗的社會加以揭露,語言辛辣。元代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敗,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斗爭,甚于其他任何朝代,具有社會良知的散曲作家以嚴厲的措辭暴露社會的罪惡。如無名氏的【中呂·朝天子】《志感》(二首)其一,“不讀書有權(quán),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夸薦。老天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聰明越運蹇。志高如魯連,德過如閔騫,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逼涠安蛔x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善的人欺,貧的人笑,讀書人都累倒。立身則小學,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這兩首曲子題為志感,實是對的元代社會道德淪喪、顛倒賢愚是非的現(xiàn)實強烈的怨刺和莫大的嘲弄。無名氏的【正宮·醉太平】,“堂堂大元,奸佞專權(quán)。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這里沒有溫柔敦厚,也不閃爍其辭,而是直白地以激憤的言辭撕開“堂堂大元”的偽裝,揭露其種種敗政、斑斑惡跡。劉時中的【雙調(diào)·殿前歡】,“醉顏酡,太翁莊上走如梭。門前幾個官人坐,有虎皮馱馱。呼王留喚伴哥,無一個,空叫得喉嚨破。人踏了瓜果,馬踐了田禾?!鼻f上的“太翁”急匆匆、氣呼呼地召喚眾人前來阻止“有虎皮馱馱”的官人糟蹋瓜果田禾,可村中諸人懾于官威,就算老人喊破喉嚨,也畏縮不出。揭露了官吏橫行鄉(xiāng)里、仗勢欺人的惡行。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中竇娥呼天搶地的哭喊,更是對封建社會黑暗吏治最有力的控訴?!径苏谩俊皼]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沒來由、不提防”六字,寫盡在黑暗社會中平民百姓生活舉步遭戮,動輒得咎;【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是對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xiàn)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tǒng)治者——天地,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的強烈質(zhì)問;“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敝该鳜F(xiàn)實中壞人得志,好人受欺,而天地卻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緊接下來,便是對天地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指責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種對天地的大膽的指責批判在古代以天為上的社會里是不多見的,竇娥的這一段唱詞,把矛頭直指封建統(tǒng)治者所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
再次,元曲中不少作品反映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豪邁潑辣的性格特征。元曲當時流傳在北方,我國北方多草原、沙漠,氣候干燥、疆域遼闊、人煙稀少,雄奇壯美,頗具蠻荒色彩,而其生產(chǎn)方式多游牧、狩獵,人民的性格氣質(zhì)粗豪直率,心胸坦直,趣味粗樸,感情多豪邁潑辣;同時蒙古民族人主中原后,蒙古族的風俗習慣的影響,導致了封建道德約束性松懈;封建經(jīng)濟的破壞也使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思想統(tǒng)治有所松弛,男女之大防不再象以往那么森嚴。所以很多元曲作家在封建禮教思想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里,大膽借鑒“俗謠俚曲”的俏皮風趣和辛辣詼諧的語言風格,并融入散曲,使散曲的節(jié)奏輕快明朗,旋律靈巧飛動。在那些大量涌現(xiàn)的兒女風情之作中,三從四德的禮教,溫柔敦厚的詩教,統(tǒng)統(tǒng)讓路于大膽潑辣的市民意識。如劉庭信的【雙調(diào)·折桂令】《憶別》,“想人生最苦離別,唱到陽關(guān),休唱三疊。急煎煎抹淚揉哆,意遲遲揉腮撧耳,呆答孩閉口藏舌。‘情兒分兒你心里記者,病兒痛兒我身上添些,家兒活兒既是拋撇,書兒信兒是必休絕?;▋翰輧捍蚵牭娘L聲,車兒馬兒我親自來也?!弊髌凡挥靡庀竺鑼懀冇么泽w敘說,一個有情而又潑辣,具有個性特點的婦女形象躍然紙上。周文質(zhì)【越調(diào)·寨兒令】“桃花開時,到今日楊柳垂絲。假題情絕句詩,虛寫恨斷腸詞。嗤!都扯做紙條兒?!贝饲鷮懸晃慌影l(fā)覺情人虛情假意,扯碎情詩,傳神地刻畫出一位敢愛敢恨、剛毅潑辣的女子形象。白樸《裴少俊墻頭馬上》中的李千金思想行為更是潑辣猛烈,驚世駭俗。她與裴少俊墻頭馬上相遇便以詩做媒,主動約會;偷期被捉,也不后悔、不畏縮、不羞愧,又以攻為守,威迫捉奸人放出一條生路---私奔。她有她的道理:龍王之女曾招書生為婿(見唐傳奇《柳毅》、元雜劇《張生煮?!罚?,神仙配與秀才做婦(沉香救母故事,見《說唱沉香太子全傳》),天上的牛郎織女也渡鵲橋相會,“何況咱是濁骨凡胎!”以古證今,私通幽會有理。公爹責以“壞少俊前程,辱裴家上祖,”犯了“逢赦不赦”的罪過,她不服輸,不認錯,“這姻緣是天賜的!”甚至被休回家也不低頭,堅持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她的兩段話說得擲地有聲,“治國忠直,操守廉能,可怎生做事糊涂?幸得個鸞鳳交、琴瑟諧、夫妻和睦,不似你裴尚書替兒嫌婦!”“只一個卓王孫氣量卷江湖,卓文君美貌無如。他一時竊聽求凰曲,異日同乘駟馬車,也是他前生福。怎將我墻頭馬上,偏輸卻沽酒當壚?”這是自主婚姻的辯護詞,婚姻不能由父母包辦,即使清官顯宦也無權(quán)“替兒嫌婦”;這是包辦婚姻的批判書,私奔也是好姻緣,卓文君就是先例。這哪像一個皇族官宦大家閨秀,就是一匹野悍不羈、未被馴服的烈馬。唐詩宋詞中那些怨而不怒的思婦形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曲中為情所苦的女子不加掩飾嬉笑怒罵,盡意抒發(fā)的情感表達,表現(xiàn)出北方女子十足潑辣的性格,人物形象因她們身上所具有的某種辣味而熠熠生輝,讀之頓生通暢淋漓的感受。
[1]王正威.論元代諧謔散曲的特征[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4).
[2]董上德、王季思.絕妙元曲[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
(作者介紹:何麗麗,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