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芳,趙 琴*(.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543;.江蘇省泰興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5400)
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王梅芳1,趙 琴2*
(1.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143;2.江蘇省泰興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400)
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G組)與對照組(D組),各40例。D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基礎的護理,G組患者在D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適度(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滿意度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經(jīng)過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改善,G組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明顯優(yōu)于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舒適度和生活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不僅僅能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而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和生活滿意度。
綜合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糖尿病(DM)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繼而發(fā)生其他物質代謝的紊亂,并且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其他的并發(fā)癥[1]。為了預防和降低這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更加要進行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主要針對其對主要指標的變化及心理舒適度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可能性和有效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G組)與對照組(D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1999年WHO通過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同時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心腦、惡性腫瘤等疾病。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接受本研究,并簽署書面同意書。D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5±1.5)歲;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7.5±1.5)年;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7例。G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69.1±2.1)歲;病程5~21年,平均病程(18.5±0.5)年;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3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D組)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基礎的護理,包括:(1)飲食護理與管理 這是最基礎的治療方法之一,做好飲食管理與護理,就能有效控制好體重,合理安排飲食分配,調整好飲食結構,從來源上解決血糖問題。(2)運動護理與管理這也是最基礎的治療方法之一,這需要長期的過程,并且要有適合自身的個體化的方案。(3)藥物治療護理與管理這是前兩種基本方法難以奏效時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糖尿病治療的藥物有多種,每種藥物的特點、劑量、用法等都不盡相同,護理人員應該耐心講解使用方法,尤其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方面。(4)加強血糖監(jiān)測的管理與護理 前三項治療和護理的最直觀的現(xiàn)象就是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必須加強血糖監(jiān)測的管理與護理。
觀察組(G組)患者在D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以心理舒適管理為主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交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舒適管理干預計劃的綜合護理模式:對于G組的患者我們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狀況,根據(jù)正面得到的情況,初步制定個體化的心理干預措施。另外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側面了解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尤其是患者的家庭狀況以及對該疾病的認識和對治療的配合度,根據(jù)上述情況再制定相應的干預計劃。
(2)加強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和普遍性,制定相對全面的健康教育的綜合護理模式:對于觀察組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在住院期間,其宣傳和教育的途徑可以通過書面資料的發(fā)放、舉行糖尿病專題講座、院內宣傳欄發(fā)布等形式;患者出院回家,其宣傳和教育的途徑可以通過電話定期回訪的方式。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和普遍性在于對于糖尿病的基礎知識都能達到普遍性的理解,并真正意識到控制飲食、限制熱量的攝入、合理安排運動的重要性。
(3)定期組織患者參與交流會等,積極開展專業(yè)心理輔導的綜合護理模式:我院每周舉行一次糖尿病病友交流會,參會人員除了我們專業(yè)的護理人員,還有正在享受該綜合護理的住院患者、已經(jīng)享受過該綜合護理的出院患者,讓他(她)們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把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和方法與大家分享,使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都能夠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繼續(xù)治療,消除其負面心理[3]。另外,我院護理組定期舉行糖尿病專題的專業(yè)心理輔導課堂,一般1~2次/周,正常先放映錄制好的關于糖尿病的心理特點、老年患者的突出特點及其不良影響和應對措施;再有每個患者說出自己的心理問題、談談自己的相關認識和看法;其次有專業(yè)的護理人員針對各自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個別嚴重的心理問題,進行剖析和針對性的輔導;最后可允許患者交流、討論、提問,讓每個患者都體會到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性,從而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4)營造家庭和社會氛圍,開展患者家屬健康教育講座的綜合護理模式:患者家屬是患者最直接、最長時間的接觸者和參與者,患者家屬的監(jiān)督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其態(tài)度也影響著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開展患者家屬健康教育講座,可以架起醫(yī)務工作者與患者的家屬溝通的橋梁,讓患者家屬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正確的治療理念和心理特點,更好地指導和督促患者治療和保養(yǎng)。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適度(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滿意度情況。心理舒適度(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焦慮及抑郁量表,其中若患者的得分為0~7分,判定該患者為正常;總分為8~10分代表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為輕度;總分為11~14分代表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為中度;總分為15~21分代表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為重度[4]。生活滿意度采用生活滿意度評分表[5],分:特別滿意(31~35分),非常滿意(26~30分),基本滿意(21~25分),不大滿意(15~19分)不滿意(10~14分)特別不滿意(5~9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經(jīng)過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改善。G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為(9.45±0.55)mmol/L,D組患者(9.48±0.43)mmol/L,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0.6991);G組患者護理前餐后2 h血糖為(12.20±1.22)mmol/L,D組患者為(12.21±1.23)mmol/L,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0.0911)。
G組患者護理后空腹血糖為(7.16±0.23)mmol/L,D組患者(8.19±0.11)mmol/L,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4.8021);G組患者護理前餐后2 h血糖為(7.99±0.26)mmol/L,D組患者為(9.31±0.42)mmol/L,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7.8973)。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舒適度(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滿意度比較
G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7.86±0.25),(7.78±0.35)分,明顯低于D組的(9.91±0.29),(9.78±0.5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7565,17.3546;P<0.05)。G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內分泌慢性疾病,不僅表現(xiàn)在軀體和生理上的不適,而且在治療和日常生活中也多表現(xiàn)在心理層面上,大多表現(xiàn)為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據(jù)國內外研究顯示[6],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容易并發(fā)心理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效果果,很大程度上造成性格的扭曲等改變,影響人際關系和家庭的和睦,嚴重的可以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本研究就此問題采用了以心理舒適管理為主的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其臨床護理效果。
本研究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從健康教育、醫(yī)護患互通交流等方式,在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心理舒適度(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滿意度情況方面,取得比較滿意的成效。筆者認為:該綜合護理干預能夠讓老年患者家屬在住院期間能夠配合醫(yī)生做好正確的引導,及時發(fā)現(xiàn)并與醫(yī)護人員匯報患者的不良情緒,將其負面情緒狀態(tài)扼殺在初始狀態(tài)。這樣出院后由醫(yī)護人員為紐帶,每個患者家屬、患者之間就構建一個適合糖尿病患者康復的輕松和悅氛圍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讓患者體會到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大愛,更加注重保養(yǎng),必要時積極地配合臨床治療。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不僅僅能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而且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和生活滿意度。
[1] 黃利鋒.全程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07(19):5-6.
[2] 吳建慧.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1(13):173.
[3] 包苗英.心理綜合干預配合康復治療在老年糖尿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9):1080-1082.
[4] 李強翔.心理治療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6):2386-2388.
[5] 毛仁丹吉,王新田.心理干預對新發(fā)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824-825.
[6] 陳桂英,梁 峰.新發(fā)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護理對策[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1):48-49.
[7] 趙建武,楊偉光,吳曉華,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抑郁癥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38(1):87-89.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5
B
ISSN.2096-2479.2016.12.25.02
趙琴,E-mail:2696166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