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部(210019)邱明莉
?
單元整合教學,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江蘇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部(210019)邱明莉
[摘要]單元整合教學即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實現(xiàn)單元文本之間的整體聯(lián)動。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從單元整體教學角度,備好單元整合課,明確單元學習目標;上好單元導讀課,導出興趣與方法;聚焦單元重難點,提升學生語用能力,這樣才能使單元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單元整合語用能力目標興趣
筆者曾參加了一次單元整合教學活動,其后便開始這方面的實踐與思考。早在20年前,小語界就提出“單元整組教學”,即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實現(xiàn)單元文本之間的整體聯(lián)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一課一課地教,學生一課一課地學。即使一些教師打通了單元內(nèi)課文與課文的隔閡,形成所謂的“專題教學”,但仍然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為重,關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方面的較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要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就要走出以“人文主題”來設計單元教學的格局,要把著眼點放在閱讀、口語交際、習作教學上,把這三者貫穿起來規(guī)劃單元教學,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
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以單元為體例,每個單元一般都會有一個主題。“單元整合教學”不是將幾篇課文進行簡單的疊加,也不是對某個要點進行淺表性的反復,它的核心價值在于站在“單元”的高度,整體規(guī)劃一類文體的某個教學內(nèi)容在閱讀、口語、習作方面的前后承接和彼此連貫。教者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路,圍繞這個核心搭建一個合理的平臺來達成單元教學的目標。
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見表1),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設定,把閱讀教學與口語、習作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表1
把一個單元的課整合起來教學,要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欲望,主動完成對新舊知識的自主構建,明確未來兩周內(nèi)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乃至理想的學習效果。這需要教師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單元導讀課必不可少。單元導讀課,安排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一般為一個課時。本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要求、要點都將在這節(jié)課呈現(xiàn)出來。它類似于電影的預告片,看完之后,就想走進影院去看個究竟,看個明白。單元導讀課結(jié)束后,學生將更期待后面的研究學習。
(一)輕裝上陣,導出興趣
下面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的教學為例。教師這樣引導:
“這三篇課文都是敘事性文體,卻各有各的精彩。你覺得哪些語句讀起來最有趣,請你選擇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圈畫出特別有趣的語句。”
話音剛落,學生立刻投入到課文朗讀中。隨后,學生發(fā)現(xiàn)《月光啟蒙》中的歌謠,讀起來興趣盎然;《我和祖父的園子》中“蕭紅體”句式讓學生感受童年蕭紅的無拘無束;《愛如茉莉》則讓學生從細節(jié)描寫中體會到濃濃的親情。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立足文本,扎扎實實地讀書,輕輕松松地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二)立足文本,導出方法
下面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世界各地”的教學為例。
教師提出問題:“這個單元為什么把這三篇課文放在一起?這三篇課文有什么共同點與不同點呢?”學生帶著問題默讀三篇課文。此時,不僅僅是一篇一篇地讀,而且是站在“單元”的高度,把這三篇課文當作整體來讀,進行縱向比較、橫向比對。通過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章的共同點是說明性文章,語言簡潔、準確,都運用了說明方法;不同點是同樣是介紹建筑物或城市,文章的結(jié)構不一樣。有了這樣的基礎,他們對后面的單元整合學習,就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知道用什么方法進行對比閱讀。
一切的語文學習,都是為了最后的語言文字運用。單元整合教學為的就是讓學生明確近兩周的學習要求,重點學習整個單元的語用特點。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人間真情”都是寫人的文章。同樣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四篇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學習的重點也略有不同。但是,如果站在整個單元的高度來看,就發(fā)現(xiàn)這些學習重點又是相通的。(見表2)
表2
第二單元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文本內(nèi)容,感受人物形象,還要更多地關注文章是怎么寫的,運用怎樣的表達手法,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寫作的方法,并運用于實際寫作中。《愛之鏈》這課最后有個小練筆,要求“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學生在動筆之前的交流中就已經(jīng)意識到,要關注人物的對話、表情與動作,要關注外面或屋內(nèi)的環(huán)境描寫,還要注意故事的連續(xù)性,最重要的是要升華“愛”的主題。這樣的練筆意識,源于整個單元學習時我們不斷強調(diào)的重點——運用多種寫作手法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
這樣的語用意識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寫之前的說話交流上、實際練筆中,學生也能運用多種寫法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第二單元學習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回顧整個單元的寫作手法,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如果能用上側(cè)面烘托的方法更好。
“我們一行四人興致勃勃地來到自助餐廳。餐廳裝修得高檔豪華,餐具整齊有序地依次排放。每個餐盤鑲著金邊,上面還印有梅花圖案;不銹鋼刀叉擦得閃閃發(fā)亮,煞是好看。”
這是苗苗同學《不和諧一幕》中第二自然段的片段。為了突出后面主人公不排隊、浪費食物等不良的現(xiàn)象,小作者在這里特意寫出了“餐具整齊有序地依次排放”,寫出自助餐廳“煞是好看”。苗苗在跟全班同學交流習作時,談到自己就是在有意識地用反襯手法來突顯人物特點。
(責編韋雄)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