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聰
(四川二灘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611130)
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田聰
(四川二灘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成都,611130)
以黃金坪水電站省道S211復建公路工程Ⅲ標段麥聯(lián)大橋為例,闡述了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分析及處理方法,根據(jù)《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和施工圖設計文件相結合,通過對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確保了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麥聯(lián)大橋 樁基施工 問題分析 處理方法
黃金坪水電站省道S211復建公路起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姑咱鎮(zhèn)上游羊廠溝口附近,接現(xiàn)有省道S211公路K247+000m,終點位于大渡河上游野壩村現(xiàn)有S211公路K231+060m附近,路線全長12.7km。其中,麥聯(lián)大橋全長1433m,橋面寬9m,由3-16m一聯(lián)和4-16m一聯(lián)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板梁和31跨4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xù)T梁組成。板梁樁基樁直徑為2m,樁長25m~35m;預應力T梁樁基直徑為2.2m,樁長30m~51m,全橋總共設計樁長2835.5m。
麥聯(lián)大橋橫跨大渡河左右兩岸,橋位區(qū)上覆表層土為第四系沖洪積漂石土、卵石土,揭露厚度為34.79m~36.30m(未揭穿),上部密度松散,中下部為稍密~中密。下伏基巖為晉寧-澄江期第三期中性侵入巖之江咀石英閃長巖體,具中細粒半自形斑晶結構,塊狀結構。強風化閃長巖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49.6MPa,屬較堅硬巖,弱風化閃長巖單軸飽和抗壓強度為49.4MPa~78.9MPa,為堅硬巖。
2.1 塌孔
在沖孔樁施工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塌孔的問題,孔內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細密的水泡,出渣量顯著增加而不見進尺,錘頭沖擊不穩(wěn)等,都是發(fā)生塌孔的前兆。麥聯(lián)大橋在樁基施工過程中,多根樁基出現(xiàn)了塌孔現(xiàn)象。
2.1.1 產生塌孔的原因分析
(1)泥漿相對密度不夠及其它泥漿性能指標不滿足施工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堅實泥皮;
(2)出渣后未及時向孔內補充合格的泥漿;
(3)河水上漲,孔內出現(xiàn)承壓水,或錘頭通過砂礫等強透水層,孔內水流失等,造成孔內水頭高度不夠;
(4)護筒埋置太淺,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濕泡軟,或錘頭提起過高而直接接觸在護筒上,由于沖擊使孔口坍塌,擴展成較大坍孔;
(5)在松軟砂層中錘擊進尺太快;
(6)清孔后泥漿相對密度、粘度等指標降低,且清孔操作不當,清孔時間過久或清孔停頓時間過長,清孔完成后未及時灌注混凝土;
(7)吊入鋼筋骨架時碰撞孔壁。
2.1.2 塌孔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沖孔時,應控制進尺速度,選用較大相對密度、粘度、膠體率的泥漿或高質量泥漿,隨時檢測泥漿相對密度、粘度、含砂率、膠體率等泥漿性能指標,不滿足施工要求時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泥漿各項性能指標滿足施工需求;
(2)發(fā)生孔口坍塌時,可立即拆除護筒并回填孔口,重新埋設護筒再沖;
(3)如發(fā)生孔內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質土(或砂礫和黃土)混合物到坍孔處以上1m~2m,如坍孔嚴重時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行鉆進;
(4)清孔時應指定專人補漿(或水),保證孔內必要的水頭高度,清孔完成后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5)吊入鋼筋骨架時應對準孔中心豎直插入,嚴防觸及孔壁。
2.2 偏孔問題
2.2.1 產生偏孔的原因
(1)沖孔中遇有較大的孤石或探頭石(斜坡巖面);
(2)在有傾斜的軟硬地層交界處,巖面傾斜沖進;或者粒徑大小懸殊的砂卵石層中沖進,錘頭受力不均;
(3)沖孔樁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產生不均勻沉陷、位移,鉆孔時錘頭擺動偏向一方。
2.2.2 產生偏孔的預防及處理方法
(1)安裝沖孔樁機時要使底盤、底座水平,起重滑輪緣、固定錘頭的鋼絲繩的卡孔和護筒中心三者應在一條豎直線上,并經常檢查校正;
(2)當發(fā)現(xiàn)錘頭沖擊不穩(wěn)時(左右擺動)應停止沖擊,查看是否是發(fā)生偏孔,如果發(fā)生偏孔及時處理;
(3)當發(fā)現(xiàn)有偏孔時,先查明偏孔原因及偏孔大小。如果是由于錘頭沖擊到孤石或探頭石(斜坡巖面)時,要及時向孔內回填塊石,回填到高出巖面1m時再沖擊,如此反復回填、沖擊,直到孔位滿足設計要求后,才恢復正常鉆孔施工。
2.3 掉錘落物
2.3.1 產生掉錘落物原因分析
(1)該樁位位于前期沙場范圍內,淘沙作業(yè)開挖最大深度約為5m左右,承包人在圍堰筑島填筑時高度約7m左右,且筑島填筑料下部大部分為河道中開采砂石料。該材料結構松散,填筑過程中水下部位無法夯實,導致填筑體結構松散,自穩(wěn)性極差,承包商無法將鋼護筒下至填筑底部,導致麥聯(lián)大橋16-1#和16-2#分別施工至35m和38m時發(fā)生孔口坍塌,導致施工鉆頭被埋。強行提錘時由于錘頭被埋較深,使鋼絲繩超負荷或疲勞斷裂;
(2)錘頭與鋼絲繩連接不牢。
2.3.2 掉錘落物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
(1)開沖前應先檢查各接頭是否連接穩(wěn)定;經常檢查錘頭、鋼絲繩和連接裝置,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更換;
(2)掉錘后應及時摸清情況,若錘頭被沉淀物或坍孔土石埋住,應首先清孔,使打撈工具能接觸錘頭;
(3)備好備用電源,防止突然停電導致錘頭被泥漿、泥沙等沉淀物掩埋,錘頭無法提出。
2.4 梅花孔(或十字孔)問題
麥聯(lián)大橋5#樁基在沖孔樁沖擊時,沖成的孔不圓,形成了梅花孔或十字孔。
2.4.1 形成梅花孔原因
(1)泥漿相對密度和粘度過高,沖擊阻力太大,錘頭轉動困難;
(2)操作時鋼絲繩太松或沖程太小,錘頭剛提起又落下,鉆頭轉動時間不充分或轉動很小,改換不了沖擊位置;
(3)有非勻質地層,如漂卵石層、堆積層等易出現(xiàn)探頭石,造成局部孔壁凸進,成孔不圓。
2.4.2 預防辦法
(1)選用適當粘度和相對密度的泥漿,并適時掏渣;
(2)用低沖程時,每沖擊一段換用高一些沖程沖擊,交替沖擊修整孔形;
(3)出現(xiàn)梅花孔后,可用片、卵石混合粘土回填鉆孔,重新沖擊,直到成孔滿足設計要求。
2.5 卡錘
在進行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時,2#、3#、4#、6#樁基均出現(xiàn)了卡錘問題。
2.5.1 產生卡錘的原因分析
(1)沖孔形成梅花形,錘頭被狹窄部位卡住;
(2)孔口掉下石塊或其它物件,卡住沖錘;
(3)在粘土層中沖擊沖程太高,泥漿太稠,以致沖錘被吸??;
(4)鋼絲繩松放太多,沖錘傾倒,頂住孔壁;
(5)樁基地質情況不均勻,靠山側圍巖相對較為堅硬,另一側圍巖強度相對較弱,鉆機沖孔時鉆頭容易朝一側傾斜,導致卡錘。
2.5.2 產生卡錘的處理方法
(1)當為梅花樁時,若錘頭向下有活動余地,可使錘頭向下并轉動直徑較大方向提起鉆頭。也可松一下鋼絲繩,慢慢提起錘頭,有可能將錘頭提出;
(2)卡錘不宜強提以防坍孔。宜用由下向上頂撞的辦法,輕打卡點的石頭,有時使錘頭上下活動,也能脫離卡點或使掉入的石塊落下;
(3)用較粗的鋼絲繩帶打撈鉤或打撈繩放進孔內,將沖錘勾住后,與大繩同時提動,或交替提動,并多次上下、左右擺動試探,有時能將錘頭提出;
(4)在打撈過程中,要繼續(xù)攪拌泥漿,防止沉淀埋錘頭;
(5)用其它工具,如小沖錘、小掏渣筒等下到孔內沖擊,將卡錘的石塊擠進孔壁;
(6)試用水下爆破提錘法,將防水炸藥或自制火藥包(小于1kg)放于孔內,沿錘的滑槽放到錘底,而后引爆,震松卡錘,然后提拉錘頭;
(7)用以上方法提升錘頭無效時,可采用潛水員下到卡錘處,將卡錘的石塊或其它物體慢慢取出,然后再用較大的鋼絲繩套住錘頭將其鉆頭提出。
2.6 沖孔漏漿
在進行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時,1#、13#、14#、15#、16#、17#樁基均出現(xiàn)了沖孔漏漿問題。
2.6.1 產生漏漿原因分析
(1)樁基地質條件較差,樁基位置為覆蓋層或松散堆積體,樁基底部存在裂隙。在透水性強的砂礫或流砂中,特別是在有地下水流動的地層中沖進時,稀泥漿向孔壁外漏失;
(2)護筒埋置太淺,圍堰回填土夯實不夠,致使刃腳漏漿;
(3)護筒制作不良,接縫不嚴密,造成漏漿;
(4)水頭過高,水柱壓力過大,使孔壁滲漿。
2.6.2 產生漏漿的處理辦法
(1)凡屬于第一種情況,使用較粘稠或高質量的泥漿沖孔。沖擊樁基可加稠泥漿或回填粘土摻片石、卵石反復沖擊增強護壁;
(2)屬于護筒漏漿的,如果接縫處漏漿不嚴重,可用棉絮堵塞,封閉接縫;如果漏水嚴重的,應挖出護筒,修理完善后重新埋設。如果護筒埋置太淺,圍堰回填土夯實不夠,致使刃腳漏漿的,應對護筒進行加長加深,護筒埋深至少穿過圍堰填筑范圍。
2.7 灌注混凝土時斷樁
2.7.1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敗
2.7.1.1 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
(1)由于計算錯誤,使導管下口距離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混凝土數(shù)量不夠,埋不了導管下口(1m以上),太低了使首批混凝土下落困難,造成泥漿與混凝土混合。一般要求導管底部距離孔底在50cm左右。
預防措施:準確計算每節(jié)導管的長度,并編號記錄,復核孔深及導管總長度。也可將拼裝好的導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長度,然后再將導管提出孔底50cm左右;
(2)由于計算錯誤,造成首批混凝土數(shù)量不夠,埋管失敗。
預防措施:根據(jù)樁孔直徑、樁孔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50cm左右)、導管初次埋設深度(≥1m以上)、導管內徑(一般為 200mm~350mm)以及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壓力所需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m~6m)等,認真計算和復核首批混凝土數(shù)量;
(3)首批混凝土和易性太差,翻漿困難,或坍落度太大,造成離析。
預防措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配合比設計,嚴格控制好混凝土和易性。試驗人員加強對砂石骨料、水泥、外加劑等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進行拌制,控制好拌合時間,同時要求加強對混凝土出機口和現(xiàn)場的塌落度檢查,確保灌注時混凝土的和易性、塌落度以及強度等性能指標滿足設計要求;
(4)導管密封性差,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漿壓力太大,滲入導管內,造成混凝土與泥漿混和。
預防措施: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求先對導管進行水密承壓試驗,待導管內有壓氣體全部排出,導管內無氣泡冒出時再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2.7.1.2 處理辦法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敗后,應立即快速撥出導管,立即清孔,待清孔完成后,重新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2.7.2 供料和設備故障使灌注停工
2.7.2.1 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由于設備故障,混凝土材料供應問題造成停工較長時間,使混凝土凝結而斷樁。
預防措施:施工前應提前對混凝土拌和設備進行維護檢查,保證使用時拌和設備正常運行,確保混凝土的拌和能力滿足現(xiàn)場施工需求。對于混凝土運輸設備,要求運輸能力務必滿足現(xiàn)場灌注混凝土的施工需求,最好多備用一臺運輸設備。灌注混凝土前要求提前上報事故應急預案,確保樁基混凝土灌注順利施工。
2.7.2.2 處理方法
(1)如果樁基在灌注過程中,因供料不及時導致導管內混凝土堵塞,無法正常灌注混凝土,此時可采取迅速拔出堵塞導管,重新安裝導管插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內,立即組織進行重新接樁灌注施工;
(2)斷樁距離地面較深,考慮提起鋼筋籠后重新成孔,斷樁距離地面較淺,可采用接樁;
(3)如原孔無法利用,則回填后采取補樁的辦法。
2.7.3 導管撥空、掉管
2.7.3.1 事故原因和預防措施
(1)由于測量和計算錯誤,致使灌注混凝土時導管撥空,導管內充滿泥漿;或導管埋深過少,泥漿涌入導管。
預防措施:應認真測量和復核孔深、導管長度,并做好相應的測量記錄。對導管埋深長度隨時進行測量,保證導管埋深在2m~6m范圍內,適當取保守數(shù)值;
(2)導管接頭連接不符合要求,導管掛住鋼筋籠,強拉而拉脫等導致掉管。
預防措施:每次拆管后應仔細重新連接導管接頭,導管埋深較大時應及時拆管。
2.7.4 灌注過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難、不翻漿
2.7.4.1 事故原因
(1)混凝土供料間隔時間太長,灌注停頓,混凝土流動性變??;
(2)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3)導管埋深過大;
(4)灌注將近結束時,由于導管內混凝土柱高減小,超壓力降低;
(5)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對密度增大。
2.7.4.2 補救措施
(1)隨時對導管埋深進行檢測,只要導管埋深超過2m就可以提升導管,減少導管埋深;
(2)提高導管內混凝土柱高,在灌注混凝土時隨時上下提升晃動導管;
(3)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綜上所述,針對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中所面臨的特殊水文和地質條件,采取各種施工辦法,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麥聯(lián)大橋樁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塌孔、偏孔、掉錘落物、梅花孔、卡錘、沖孔漏漿、灌注混凝土時斷樁等一系列難題,確保了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為以后處理類似樁基施工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施工經驗。目前,黃金坪水電站省道S211復建公路工程麥聯(lián)大橋已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完成,所有的每道施工工序均按照《大渡河黃金坪水電站S211線復建公路兩階段施工圖設計》、《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等進行檢查驗收,并按照《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每個分項、分部工程進行質量評定;樁基無損檢測全部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要求,橋梁荷載試驗各項參數(shù)均滿足要求,試驗合格,于2014年11月16日已正式投入使用。
U445∶55
B
2095-1809(2016)05-0075-04
田聰(1974-),男,貴州省沿河縣人,大本,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監(jiān)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