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兵
摘 要:當前大多數(shù)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很薄弱,存在認識上弱化、方法上滯后、投入上疲軟、工作上失調等問題。要提高思想認識,適應發(fā)展形勢;牢記宗旨意識,講究方式方法;健全保障機制,提高干部素質;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物質保障,積極探索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穩(wěn)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新形勢;農村;思想政治工作
正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夯實農村基層黨建基礎、維護社會穩(wěn)定、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保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命線。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很薄弱,新問題、新情況也不斷產生。如何突破這些問題,正確分析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新形勢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村干部和基層群眾的思想政治意識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出現(xiàn)一些新變化、新問題。一是認識上弱化?!鞍l(fā)展是硬道理”、“經濟建設為中心”等觀念深入人心,但思想政治工作卻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呈弱化態(tài)勢, 認為現(xiàn)在是市場經濟,是法治社會,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依法辦事,思想工作搞不搞無所謂。二是方法上滯后。大多數(shù)農村仍沿用簡單粗放的方式方法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滿足于“開會念文件,遇事點一點”,甚至不想或不愿、不敢正面觸及深層次的問題,工作方法具有明顯的單調性、滯后性,缺乏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部分村級黨組織缺乏戰(zhàn)斗力,個別甚至處于疲軟渙散狀態(tài),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戰(zhàn)斗堡壘作用。對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采取新舉措、建立新機制、把上級黨委的精神落實到基層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導、保證作用大打折扣。三是投入上疲軟。目前,絕大部分農村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投入資金明顯偏少,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缺乏資金和物質上的保障。以祁陽縣為例,近年來,該縣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業(yè)農村工作的重點之一,全年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9億元,重點加大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環(huán)境整治、村莊綠化美化亮化、農業(yè)產業(yè)開發(fā)等新農村項目建設。其中,新(改)建村活動中心5個,興建群眾文體設施53處。該縣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體生活,但相對于一個擁有106萬人口,955個行政村(居委會)的大縣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四是工作上失調。近年來,我國加強了農村人才的培養(yǎng),尤其是大批大學生村官入駐農村,為古老而廣闊的農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祁陽作為一個農業(yè)大縣和人口大縣,目前共有在崗大學生村官80名,憑借他們的活力和智慧,有力地促進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和社會和諧。但全縣絕大部分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由村干部兼任,他們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個人素質和能力也不太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思想政治工作時緊時松,對于如何更好地引導群眾勞動致富,如何更有效地構建和諧社會,缺乏細致的思考與研究。
2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探析
分析出現(xiàn)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認識不深。部分干部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重視經濟發(fā)展,忽視思想政治工作,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軟件,空對空,沒能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宣傳教育群眾的應有作用。二是機制完善不夠。當前很多農村沒有明確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部門和教育機構,思想政治工作大多無具體領導、無明確目標、無工作計劃,缺乏相關的獎懲制度制約,基層干部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絕大部分農村沒有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機制,資金投入明顯偏少,缺乏物質保障。三是隊伍配備不全。目前絕大多數(shù)地方參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都是鎮(zhèn)、村干部兼任,特別是村級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育理論水平偏低,嚴重制約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3 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適應發(fā)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進步,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城鄉(xiāng)發(fā)展極不平衡,城鄉(xiāng)差距日益拉大。加之我國現(xiàn)在進入社會轉型時期,農民思想變化加劇,城鄉(xiāng)矛盾突出,農村不和諧因素迅速增多。所以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幫助農民改變其錯誤和落后的思想觀念,對緩解城鄉(xiāng)矛盾、穩(wěn)定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二要牢記宗旨意識,講究方式方法。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在農村工作中,要把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與農村經濟發(fā)展,與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徹在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各項具體事項中,既要盡力維護和實現(xiàn)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利益。一要緊緊抓住發(fā)展主題,引導農民群眾搞好產業(yè)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排憂解難。二要帶著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深入農村,聯(lián)系農民,關心農民,及時把握他們的思想傾向,全面了解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盡力做好思想引導工作和幫扶工作,防止只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而不做農民思想工作的傾向和做法,讓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得民心、暖民心。 三要健全保障機制,提高干部素質。一是健全人才培養(yǎng)機制。根據(jù)實際情況及發(fā)展趨勢,統(tǒng)籌制定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規(guī)劃、教育和培訓工作,培養(yǎng)和選拔有知識、懂業(yè)務,樂于奉獻、政治可靠的年輕干部充實政工干部隊伍。二是健全人才關愛機制。關心、愛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者,優(yōu)先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充分調動他們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是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完善政工干部激勵考核機制,拓寬培訓渠道,鼓勵政工干部積極參加培訓學習,不斷夯實做政治工作的基本功,逐步提高解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四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物質保障。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建設、隊伍培訓、活動開展等提供資金保障,努力解決農村文化機構運轉困難,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提供不足的問題,為基層提供必要的合格的公共文化資源。二是加強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加強農村圖書館和圖書室的建設和管理,積極引導和鼓勵企事業(yè)單位、個人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籌集文化建設和興辦農村文化設施的經費,配備農村資料室、活動室,并通過網絡進行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增加農村網點建設,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