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亞里士多德幸福觀探究及其現實價值

      2016-04-07 10:51:13黃亞麗陳少娟
      卷宗 2016年2期
      關鍵詞:幸福亞里士多德德性

      黃亞麗 陳少娟

      摘 要:幸福是什么?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人們把幸??闯墒侨怂赜械睦硐胄拍詈同F實的追求活動。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靈魂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其中思辨活動是人的最大幸福。本文通過對亞里士多德幸福的理論淵源、特征、內涵等方面內容的闡述,進而探討亞里士多德幸福觀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幸福;德性;至善

      “幸?!辈粌H是哲學家還是倫理學家及眾多思想家探求人生的終極追問之一,而古往今來關于人生幸福的答案也始終是百家爭鳴,亞里士多德作為古希臘著名的倫理學家、哲學家對于人的“幸?!币沧隽思氈碌奶骄?,他主張德性與快樂的融合,意志、欲望接受理性支配并圍繞“幸福是靈魂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這一中心來探討幸福的內涵,以及通往幸福的途徑、條件和方法。其對“幸?!钡年U述對當今社會仍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其觀點探析如下:

      1 亞里士多德“幸?!钡奶岢?/p>

      關于幸福問題的思考有著古老的歷史,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之前就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幸福理念。以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快樂主義幸福論”、梭倫的“幸福觀”、柏拉圖的“德性幸福論”等。亞里士多德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并加以批判。他不同意簡單的將德性等同于幸福的觀點,他提到幸福須通過德性的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實現。其次他不同意柏拉圖的“幸福理念論”。他認為幸福是至善。至善是真實的,它不存在于理念世界,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反對快樂主義幸福論,認為快樂是屬于幸福的觀點,但不能把幸福歸結為快樂,只有那種受理性指導的、高層次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亞里士多德批判和繼承了這些觀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實主義幸福論”的觀點。

      2 亞里士多德的“幸?!眱群?/p>

      亞里士多德與蘇格拉底一樣在倫理學中著重探討了善與美德的關系問題。但是他反對蘇格拉底把美德等同于知識,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兩種美德:一種來源于心智,即知德;一種來源于道德,即行德。亞里士多德說:“哲學智慧的活動恰是被公認為所有有美德的活動中最愉快的”,“對于人,符合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為理性比其他的東西更加是人,因此這種生活也是最幸福的?!盵1]

      (一)幸福就是至善

      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一卷開頭,亞里士多德就指出:“一切技術、一切規(guī)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因為人們都有個美好的想法,即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1]作為生命目的的幸福存在于人的自然本性之中,自然界所產生的一切乃是能力與目的結合體,當然人的生命亦包括在其中?!凹热灰磺兄R、一切選擇都在追求某種善。”[2]在不同級別的“善”之中,幸福則是最終的善,是最圓滿的善,是一切善的目的所在,也是最大的善。在人的實踐活動中,人們的行為活動是有目的的,眾多的行為逐漸排列,從前到后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鏈條。每個行為的意義和價值都需要從行為所追求的目的中去獲取,而這個目的的意義和價值又需要從下一個目的中獲取,這樣一直循環(huán)下去。如果要使得整個目的鏈條有具有意義,而又不會陷于無窮盡的倒退,那么就必定需要一個盡頭和結尾,這個盡頭和結尾也就是最高的目的和最高的善。亞里士多德把善分為三類:外在的善,身體的善和靈魂的善,靈魂的善和身體的善是最高和最重要的善,只有這樣,人的行為才具有價值和意義。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幸福至善的觀點。

      (二)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

      “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是亞里士多德幸福論的中心命題。該命題強調德性是實現幸福的前提條件和首要因素。什么是德性?德性是古希臘哲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概念,原意是指事物本身的用處、特長和功能,比如鳥能飛翔、馬能奔跑等。由此可知,德性的概念非常寬泛,與是麥金泰爾所指出的“功能性”同義。而人的德性就是要生活得好,對亞里士多德來而言,生活得好是指人的行為中把靈魂所具有的功能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因此他所指的德性是靈魂的德性而不是肉體的德性。他把德性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由教化培養(yǎng)出來的理智德性比如智慧。二是倫理德性,也就是道德德性比如慷慨,道德德性是由社會風俗習慣演變出來的。亞里士多德認為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他不僅強調理智的價值,而且重視道德的實踐性作用。他認為“人的善就是靈魂的合德性的實現活動,如果有不止一種的德性,就是合乎那種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實現活動?!盵1]他強烈批判只求快樂忽視德性的行為,把幸福等同于感官快樂的人。亞里士多德指出智慧活動是德性活動的最大快樂,他把智慧和思辯的地位提升到德性的最高峰。

      (三)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書中指出:“在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之中,思辨是最大的幸?!?。亞里士多德認為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才是真正的幸福。品德有理智品德和倫理品德兩種,理智品德是最完滿的品德。由此,他把幸福的實現歸結為理智品德的實現。只符合倫理品德的活動是低一等的幸福,理智品德是通過思辨和沉思活動形成的。因此,思辨是最大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把人的生活分為享樂生活、政治生活、思辨生活三種。大多數人希望過上享樂的生活而亞里士多德認為享樂生活只是奴性的生活。認為幸福就是所謂的榮譽是看重名聲的人所追求的生活,這些都是政治生活的目的而已。亞里士多德指出這政治生活和享樂生活都過于淺顯,只有思辨生活才是至高無上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最終追求。因為思辨是人性的最好部分的實現活動,它自身就是目的,具有自足性、持久性的特點,因而能給人帶來純潔而持久的快樂。

      3 幸福的實現原則——中道

      描述了幸福的觀念之后,亞里士多德對現實生活進行分析和論證,提出了“中道原則”的觀點,探討研究了“中道原則”在實現幸福過程當中的重大作用。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說:“倘使我們認為《倫理學》中所說的確屬真實(一)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免于煩累的善德善行,而(二)善德就在行于中庸——則適宜于大多數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應該是行于中庸,行于每個人都能達到的中庸?!盵3]他在這里所說的中庸是一種“應該”。前文提到幸福應合于德性的活動,而善德的養(yǎng)成必須發(fā)揮理性的作用,符合理性也就是合乎中道原則。因此,遵循中道原則才能獲得幸福。“中道”原則是亞里士多德倫理思想的非常重要的特征,也是他德性幸福觀點中的一個最基本原理。簡而言之,中道就是人們用理智來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及行為,使情感和行為既不會過度也無不會不及,始終保持適中的原則。那么,在實踐幸福的過程中,為什么需要遵從中道原則呢?第一,幸福必須合乎德性,善德的培養(yǎng)就需要發(fā)揮理性的作用,合乎理性也就是合乎中道原則。由此推之,獲得幸福就需遵從中道原則。第二,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成功和受稱贊是德性的標志”,德性和情感都與行為相關。而人的情感和行為總是會有過度和不及,一旦過度和不及就會引起錯誤的產生。為了受到稱贊和成功,就需要遵守中道原則。因此,亞里士多德說:“德性就是中道,是對中間的命中。”[4]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得情感世界是最復雜也是最難把握的領域。可以把人類的情感的度分為高、中、低三種狀態(tài),而只有中間狀態(tài)才是最值得稱贊和追求的,這種中間狀態(tài)的就是中道。尋求過低和過高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是實現幸福的正確途徑。他對多種德性進行了探析,比如怯懦——勇敢——魯莽、厭惡——喜愛——溺愛等,在這當中勇敢和喜愛就是行為的中道,也就是德性。當然要達到中道也非易事,因為這里的中道是對人而言的中道,它是指不太多,也不太少,因人而異。在此基礎上,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種實現中道的方法:第一,在不及與過度兩個極端之中,要竭力避免與中道最為相反的一個極端的出現。第二,因為本性所傾向的不同,所以應該注意各種偏好。第三,在實踐活動中,有時也應該偏于不及,有時也應該偏于過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易于取得善與中道。

      4 亞里士多德幸福觀的價值

      由于受具體歷史背景和時代的影響,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有其不可避免的其時代性和階級局限性。它是奴隸制時代的產物,從總體上看是為奴隸制和城邦制服務的。但是,盡管如此,他的幸福觀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很多值得我們現代人吸納和借鑒的地方。

      (一)理論價值

      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之所以被稱之為德性倫理學的原因就在于它重視人的德性的培養(yǎng),在于把人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幸福論強調的是對人的現實活動的探討,這種實踐轉向開啟了西方實踐哲學研究的先河,人的行為第一次上升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從而使得倫理學不僅停留在理念的思辨之中,真正開始了對現實生活的人的行為的關注,為西方實踐哲學奠定了基礎。伽達摩爾對亞里士多德的評價很高,他說“亞里士多德用一句簡練的話,即‘一切追求知識、能力和選擇的努力都趨向善,開始了對人的實踐---即《倫理學》的研究。[1]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體系也被后人奉為實踐哲學的典范,西方后來的實踐哲學家大多直接或間接受到亞里士多德的影響。

      (二)現實價值

      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及兩種價值觀的碰撞,西方國家憑借于各種方式宣傳西方的倫理思想和生活方式。在這種背景的影響之下,部分人在思想上崇尚拜金主義,在行為上追求物質享樂。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幸福觀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面對這種形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現代幸福觀顯得尤其必要,而無論何種理論或價值觀的構建都要受歷史文化深厚的影響。作為世界文化的源流之一,亞里士多德的倫理思想有著不可輕視的價值和啟示作用。

      第一,幸福來源于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滿足。亞里士多德提到幸福就在于自我功能的最大實現和發(fā)揮。功能的最大發(fā)揮可以深刻的體現個人的價值,從而體現人生意義。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需要自我的價值的實現。

      第二,理性指導下的正確行為,欲望合乎德性,幸福與道德相結合。當前社會大多數人認為感官快樂的滿足就是幸福。在這樣的價值觀念的支配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私欲膨脹,縱欲等現象。在兩千多年前的亞氏就勸諫我們追求高尚而適度的快樂,避免低下和過度的快樂,即不僅重視快樂的價值同時又避免只是感官的快樂。

      第三,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把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有機的統一起來。亞里士多德非常重視個人幸福與他人幸福和城邦幸福之間的關系,個人的幸福的實現離不開城邦的整體幸福。個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會幸福不斷增長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障,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核心,是個人幸福和集體幸福真正有機統一的原則。只有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實現,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將二者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得實現自我幸福。

      第四,注重道德的培養(yǎng),把法律約束與道德教育緊密結合。亞氏認為個人德性的培養(yǎng)除了進行內在的德育外還須加強外在的法律約束。因此,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必須同時并舉。亞里士多德關于道德教育和法律約束相結合的思想,揭示了人們在向善的過程中,從他律向自律轉化的規(guī)律。他的這一思想對于后來的德育以及立法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譯.尼各馬可倫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古希臘]周輔成.西方倫理學著選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3][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政治學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4][古希臘]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廖申白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5]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猜你喜歡
      幸福亞里士多德德性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西部學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亞子書法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
      “幸?!敝?,真實的不丹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倫理學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為了“幸?!钡哪赣H
      南方周末(2014-02-20)2014-02-20 19:01:53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8
      重大的差別
      高阳县| 松桃| 竹山县| 东台市| 开封市| 浦东新区| 司法| 海伦市| 宜川县| 菏泽市| 疏勒县| 资溪县| 涟水县| 吉安县| 华阴市| 酉阳| 久治县| 宣化县| 绥滨县| 凤台县| 江陵县| 临安市| 高青县| 温州市| 龙南县| 敦煌市| 两当县| 景谷| 博白县| 渭源县| 天门市| 龙泉市| 肥东县| 巴彦淖尔市| 台北市| 新龙县| 孝感市| 信阳市| 宜丰县| 七台河市|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