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云明
如果不是寫作 不知莫言郭敬明今夕何夕
文/譚云明
想寫出好文章,先得有好修養(yǎng)。“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說的也是這個理。
譚云明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后,現(xiàn)為中央財經(jīng)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由教育部和中宣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高等學校與新聞單位從業(yè)人員互聘“千人計劃”;北京市寫作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在湖南省重點中學茶陵一中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多年,有較豐富的語文教學和寫作教學經(jīng)驗,也是本次“紫鵲界”杯麓山少年榜·首屆寫作之星創(chuàng)文大賽評委。
很少有人知道,舞文弄墨多年的我,在讀高中時也曾寫作興趣銳減,語文成績每況愈下,并影響到高考不甚理想。
其實我讀初中時,語文成績很好,時有寫作沖動,文章常受稱贊。遺憾的是,那時既無課外書讀,也無人引導,更缺乏激勵,這才有了高中時的厭寫。好在進行大學后,通過讀大量的作品,重新激發(fā)了我寫作的興致,后來還攻讀了文學碩士和文學博士。
所以近日我在反思:人為何寫作?寫作難不難?寫作圖個啥?寫作能改變?nèi)松鷨幔?/p>
古人很重視寫作。曹丕說:“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贝丝芍^把寫作提高到了極致。當然無數(shù)歷史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近如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他成就偉業(yè)的因素之一就是靠一支“筆桿子”。
寫作如經(jīng)國大業(yè),在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也在改變寫作者的命運。司馬遷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對此,人們有不同的解讀視角,如果從寫作改變?nèi)松\的角度來看,不啻為很好的注釋。司馬遷所列人物,均受苦受難,但他們沒有被命運擊倒,而是通過寫作,改變了人生軌跡,也為世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和思想智慧,從而使得中華文化源源不斷地流淌。
歷代文豪的人生軌跡似乎都在遵循某種規(guī)律。又比如蘇軾,他因“烏臺詩案”,致三起三落,一貶再貶,殘酷的命運,帶給他無數(shù)磨難,他也沒被擊倒。相反,蘇軾拿起手中之筆,大膽寫作,開創(chuàng)了“大江東去”式的豪放詞派的時代。這無疑是寫作的魅力,也是寫作改變?nèi)松慕?jīng)典案例。
當今的大文豪莫言,歷經(jīng)挫折,也是通過寫作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年輕的郭敬明,每年都挺進了中國作家富豪榜前五,累計版稅高達億元!如果不是寫作,不知他們今夕何夕呢?
我自己也從讀大學開始,常常身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孤獨寂寞思鄉(xiāng)之時,便拿起筆,抒情感懷,構思成篇,一發(fā)而不可收,至今涂抹了三十多本書和大量的學術文章。這些作品雖難說改變了我的命運,但我的人生軌跡確因此而增加了不少亮色。所以,我深感:興趣之于寫作尤為重要,貴人相助、高人指點也不可或缺,而寫作擁有“真”的品質(zhì),即說真話、記真事、抒真情,更是彌足珍貴。
為何寫作能改變?nèi)松??當然,其原因很復雜。不過,就其寫作本身而言,也不難解釋。小而言之,寫作是一種思維訓練,可以優(yōu)化思維,使人變得更加智慧;大而言之,寫作在于涵養(yǎng)性情,修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生命觀,在于培育偉大的靈魂。因為寫作過程是使思維條理化、清晰化、深刻化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過程。所以,要想寫出好文章,先得有好修養(yǎng)?!拔娜缙淙恕保拔钠芳慈似贰闭f的也是這個理。
最后想強調(diào)的是,任何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傳承,都要通過一代代人的不斷寫作來實施的,這是民族思維的集中體現(xiàn)。一個沒有優(yōu)秀思維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不出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的民族也是很可悲的。而中華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優(yōu)秀民族之林,必須從中小學生開始,努力通過寫作訓練,來優(yōu)化其思維,因為他們才是未來我民族強盛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