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筍
●江蘇省啟東市大江中學
淺析高中地理生本課堂的實施路徑
馬春筍
●江蘇省啟東市大江中學
生本課堂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化“師本”為“生本”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學、去發(fā)展、去創(chuàng)新,從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本文從理念體會、課堂構建、評價體系構建等角度探討高中地理課堂中生本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生本課堂的理念體會
教育要發(fā)展,理念應先行。生本課堂,簡單地說就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動為本。
1.以學生為本。
即要接近學生的實際,包括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道德修養(yǎng)和情感心理等。教師應站在傳統的學情分析基礎上,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成長、發(fā)展為目的,讓學生自主構建學習過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引導。
2.以生動為本。
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教學中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能結合課堂實況,巧妙地在生成過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教師在備課時應彈性預設,預留學生的生成空間,課堂中通過巡察、調控來引導學生交流、質疑、展示,加強傾聽,捕捉有代表性的話題,生成教學資源,尤其是對爭論大的問題要及時、靈敏地加以判斷和運用。充分利用生成性資源,注重預設與生成的統一,讓學生思維碰撞起來,讓課堂內容生動起來。
二、生本課堂的構建
合適、有效的課堂模式是生本課堂的踐行關鍵。“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能學不教”的生本理念促使教師在課堂中應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溫故習新,激發(fā)興趣。
通過設定回顧舊知識、預習新授知識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既體驗成功又樂意探索,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知識結構與體系,緊扣學習目標,把教學內容從線性結構變?yōu)榛顒訂卧鍓K結構,將學習重難點分解,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
2.交流質疑,合作探究。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辟|疑、探究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教師要扮演好組織、引導的角色,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合作小組;選材切入點要準,能客觀陳述,把握好質疑、探究的度,避免出現太簡單和太復雜的問題,選擇的問題要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生活性,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敢于質疑和展示;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技巧與要領,也可參與進去,適時點評。
3.課堂時間合理安排。
合理、靈活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有效踐行生本課堂的強力保障。自主學習、活動探究的時間少了,就體現不出以生為本,思考、質疑、探究也會流于形式。所以,教師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量和度,要少講、精講、講透,提高課堂的調控能力。
三、評價體系的構建
“以生為本”使生本課堂的評價體系有別于傳統教學評價體制,更注重學生的參與與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1.激勵為上,適度差異。
教育的藝術在于喚醒、激勵,教師要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學生的積極表現,一個肯定的評價、一句鼓勵的語言,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更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和信心;但過多的激勵會讓人厭倦,甚至產生副作用。教師的評價要適當、適量,要因人評價,讓評價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里,從而轉化為愿學的動力。
2.科學量化,靈活多元。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要用“很好”“還可以”等模糊的評價語言,應該點出學生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甚至可以科學地打分評價。評價的方式要靈活,評價的內容要涉及學生課堂內外的方方面面,從而讓學生明目標、樹信心、找差距、定方向,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
生本課堂直達教育本質,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去實踐、檢驗,不論是課堂的構建還是評價的養(yǎng)成都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以生動為本、以生長為本的生本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