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蓮
廚房人情味
◎黃寶蓮
初到美國,一個富有而講究的猶太家庭有兩套不同的廚具、兩個不同的廚房,出于信仰,只喝牛的奶,不吃牛的肉,就有了兩套截然不同的碗筷刀叉和廚房用具。
中國人用一根筷子插進肉里,看一眼流出來的肉汁顏色:粉紅、帶血、灰白或透明,就可以推測肉的熟度。這是因為中國人聰明、靈活,不肯細究,凡事靠經驗,在一個中國人寫的食譜里,一點鹽、一點醋、一點香油都是行家的話,可從沒有下廚的人如何知道“一點”到底是多少呢?
外國人比較實際、科學、準確,也是刻板,便有茶匙、湯匙、四分之一杯,幾百公克的計量,精準無比,五湖四海的人都可以做出完全一致的標準口味。
中國人只有菜刀和筷子,最多再加一個面棍。即使后來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他們還是盡量保持廚房的簡單原始。那是中國人的哲學,關于生活的一點禪意。
雖然身在異國,但我還是繼續(xù)用老茶壺燒開水,繼續(xù)用筷子夾面,用刀背拍蒜,人一旦依賴機器太多,人情、手藝都將失散。
(摘自《我的童年在臺灣》重慶出版社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