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成
摘 要:男女同學在交往中既要無拘無束,坦誠相待,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又要注意男女有別,適當把握異性之間交往的“度”;同時,老師也要做學生的朋友、貼心人,為學生導好航、把好舵、掌握好方向,才能使異性交往健康順暢的進行。
關(guān)鍵詞:異性;效應(yīng);合理;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98-01
在我國,人們總是談性色變。孩子任何有關(guān)的言語或舉動都會引起老師父母的過分擔心。只要男女生交往親密,老師便會神經(jīng)兮兮的叫來家長,家長又總是粗暴而簡單的加以制止。其實,這種錯誤的抵制性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造成很大的傷害。
作為老師、家長被男女同學交往影響學習等壞處蒙蔽了雙眼,不觸及也不愿意去想男女同學交往還有利于促進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的一面,其實,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好處至少可以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類型是有差異的。男女生經(jīng)常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就可以取長補短,差異互補,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
2、情感方面。人際交往間的情感是豐富而微妙的,在異性交往中獲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尋不到的。這是因為兩性在情感特點是有差異的,女生的情感比較細膩溫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寧靜的力量。這樣,男生的苦惱、挫折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緒與同情心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獷、熱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與疑惑。
3、個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圍內(nèi)交往,我們的心里發(fā)展往往會狹隘,遠不如既與同性又與異性的多項交往更能豐富我們的個性。多項的人際交往,可以使差異較大的個性相互滲透,個性互補,使個性更為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意志也更為堅強。
我們都有過這種體驗:有異性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我們一般會感到更愉快,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勁,干得更出色。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異性效應(yīng)”。
不過,該如何與異性正常交往呢?
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培養(yǎng)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對方性別的意識。思無邪,交往時自然就會落落大方。
其次,要廣泛交往,避免個別接觸,交往程度宜淺不宜深。廣泛接觸,利于我們認識、了解更多的異性,對異性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把握,并學會辨別異性。有的外表像個迷人的帥哥,但交往中會發(fā)現(xiàn)他華而不實,有的人學習成績頂呱呱,卻恃才傲物,頤指氣使。如果只進行有限的小范圍個別交往,難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異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還失之偏頗。所以,利用每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有意識的在更廣闊的人際范圍內(nèi)進行交往,是我們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往關(guān)系要疏而不遠,若即若離,把握兩人交往的心理距離,排斥讓彼此感到過于親密和引起心緒波動的接觸。如果我們在交往中發(fā)現(xiàn)對方苗頭不對,要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使交往回復到波瀾不驚、心靜如水的狀態(tài)。這樣個有利于我們的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男女同學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更容易發(fā)現(xiàn)對方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以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豐富完善自己的個性。作為一名教師,通過換位思考,明析“異性效應(yīng)”的好處、意義,該如何提高“異性效應(yīng)”價值體系,運用到教學體系當中去呢?
1、利用“異性效應(yīng)”提高學生學習和活動效率。
男孩子在思維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較強。女孩在思維方法上多傾向于形象化,觀察細致,富有想象力。男女同學在一起學習就可能相互啟發(fā),使思路更加寬闊,思維更加活躍,思想觀點相互啟迪,往往能觸發(fā)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男女同學相互交往,心里交融,也易取得明顯效果。如一位班主任發(fā)現(xiàn)班級集體唱歌時,精神振作,有的女同學不唱,有的男同學油腔滑調(diào),總是唱不好。于是就組織了一次“革命歌曲演唱”主題班會,由男女生干部共同主持,男女生分坐教室兩邊,一個一個分別來唱,加上掌聲贊許聲,群情激昂,最后又來了一個男女生二部合唱,非常成功,收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效果。
2、利用“異性效應(yīng)”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的能力。
青春期的男女學生由于性意識的發(fā)展,往往非常留心異性同學(特別是自己喜歡的異性學生)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喜歡對異性同學評頭論足,同時男女同學又都很重視異性對自己的評價。如某班宿舍衛(wèi)生總是搞不好,不少學生不疊被子、床鋪亂七八糟,老師想了個辦法,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床上貼上名字,檢查衛(wèi)生時,男同學檢查女同學宿舍,女同學檢查男同學宿舍。由于誰也不想在異性同學面前丟丑,因此,宿舍衛(wèi)生大為改觀。男女同學在評價對方的同時,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從而在評價別人中學會評價自己,使自己自我評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利用“異性效應(yīng)”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
由于“異性效應(yīng)”,青春期的男女學生都希望引起異性的關(guān)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點或特長受到異性的青睞。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咽,一桌菜吃個精光。女孩子在嬉笑打鬧中,把一桌子菜也很快的報銷了,杯盤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為改觀,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之風度,女孩子溫文爾雅,大有淑女之風范。由于“異性效應(yīng)”,男孩子往往為此激勵自己,成績優(yōu)異,談吐文明禮貌,舉止瀟灑自如,服飾整潔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達的胸懷和男子漢的氣質(zhì)。女孩子也不知不覺的對自己提出了要求,學習刻苦努力,舉止優(yōu)美大方,待人溫文爾雅,言談風趣,富有修養(yǎng)。這種相互激勵就成為男女同學發(fā)展的動力和“促進劑”。
當然男女同學在交往中既要無拘無束,坦誠相待,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又要注意男女有別,適當把握異性之間交往的“度”;同時,老師也要做學生的朋友、貼心人,為學生導好航、把好舵、掌握好方向,才能使異性交往健康順暢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