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傳授書本知識的過程中,要為小學生的生活服務,為學生的生活提供指導。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將教學生活化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素質(zhì)教育所倡導的,然而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實施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18-01
一、訪一訪,讓學生觀察生活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diào)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深刻理解彭德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因為有了它,植物才會有變化,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再如《夕陽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后白云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整體著眼,科學設計,將生活與語文融為一體
語文是與生活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學科,語文是生活的濃縮,生活是語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舞臺去學習語文,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有一個整體的設計規(guī)劃,將生活的元素與不同學段的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從而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語文教學體系。如低年級學段以識字教學為重點,教師應結(jié)合低年級小學生剛剛從幼兒園走出的實際情況,著重引導他們將自己天真爛漫的幼兒生活結(jié)合起來,通過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動畫形象和游戲故事,將知識學習融入他們豐富的幼兒生活中,引導他們主動識字,快樂識字;而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則主要是在閱讀中學會積累,儲存語言材料,學會遣詞造句,進行語段練習。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則要將學生與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清新的源頭活水,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增強學生的深刻體驗,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心感受,升華自己的情感,在生活的大舞臺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感悟,促使自己將自己的積累不斷進行內(nèi)化,成為自己富有生命活力的語言,進而培養(yǎng)理解力、感悟力和想像力,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體驗課文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把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聯(lián)系起來,使新學習內(nèi)容能很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達到真正的理解。教師在課前教授時結(jié)合實際生活實例,導入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前互動,更好地實現(xiàn)文章教學。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朗誦、表演、參觀等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升華。如在教學《猴子種果樹》一文,可以讓小朋友自主地分角色扮演猴子、烏鴉、喜鵲、杜鵑,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將文中猴子的缺乏主見和其它小動物的語言、動作表現(xiàn)出來,可以變化角色盡情發(fā)揮。這樣一篇課文就成了一次生動的表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與作者達成共鳴,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懂得道理,情感得到培養(yǎng)。在學習了《快樂的節(jié)日》后,老師帶領學生學唱:“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著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朵朵花兒開放……”在吟唱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誦比賽,如《一株紫丁香》、《鄉(xiāng)下孩子》等課文都是很好的朗誦題材。學習《夕陽真美》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夕陽,在夕陽中感受自然的美和父母親情。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真正走進生活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以往死記硬背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打破,重點對學生自主實踐和自主學習加以強調(diào),重視激勵學生的自悟和自得,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發(fā)現(xiàn)和主動地參與,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比如,在講授《可愛的小蜜蜂》這篇文章時,通常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將書本中蜜蜂的無私奉獻精神及蜜蜂的生活特點掌握,但是拋開課本學生卻對蜜蜂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學生將蜜蜂畫成了螞蟻。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看一看、走一走,讓學生們切身觀察生活中蜜蜂的形態(tài)、蜜蜂的動作和蜜蜂的活動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將自己對蜜蜂的觀察及了解寫成小短文或者日記,從生活實踐中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融入生活,促進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總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況來決定。注重聯(lián)系學校的生活來學習語文,還要聯(lián)系社會生活,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再現(xiàn)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到實際的生活中去體驗。以課本為原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演繹生活,獲得學習的樂趣和興趣。開展一些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生活范圍和思維空間,要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要不斷地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注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生活化。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只有扎根生活,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吉士.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1(7).
[2] 陳建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學習(中),2014(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