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80-01
閱讀教學是其中重要的構成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課堂的主體往往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大多是“灌輸式”。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將每一節(jié)課都看作將來考試的目標與內容,長期下來,學生的學習水平就難以提升。因此,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眾多教育工作人員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學觀念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構成了以情感態(tài)度、教學方法以及知識技能等為目標的思想觀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沒有得到貫徹與落實,流于形式,很多教師對教學目標并未進行合理的設定。
2、對教學課堂無法有效掌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掌控,并且加入更多的主觀思想。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經驗不夠,難以有效掌控課堂的節(jié)奏,從而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度較慢、紀律不佳,有效性得不到提高。
3、新課程改革中,在教學方法上,號召“因文而定,因課而改,因時而變”[1]。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片面的模仿其他教師新穎的教學方式,卻沒有對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進行研究,這樣不僅導致新的教學方式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學生也無法理解所教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還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加強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想加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須提升教師的自身水平與綜合素質。如果教師從本質上了解并領會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方法與觀念,并且在教學中廣泛應用,那么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質量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高中語文教師不但需要具有較強的文學水平與語言功底,同樣還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與人文知識充分展現(xiàn)出來,將閱讀教學內所涵蓋的人文思想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領會其中的情感與思想。
2、掌握高中語文閱讀的水平標準
閱讀水平標準不僅是課程標準對學科教學內容的根本要求,同樣是教學設計與實行的實際依據(jù)。在正確掌握閱讀水平標準之后,方能確定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是通過自身經驗、教材以及考試要點等來明確教學目標的,還有一些教師是完全沒有教學目標。假使是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對一個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而言,或許不會發(fā)生很大的偏差。但是,在課程改革之后,國家重新對課程內容標準進行了定位,教師還是根據(jù)自身的經驗來教學,那么就極易發(fā)生重點把握不準的情況。
一旦正確掌握語文閱讀水平的標準,就能對教學內容的涵義與延展進行精準定位。教材中所給出了內容,僅僅是教學的一個藍本。要想實現(xiàn)閱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對閱讀文章進行有效的處理,例如閱讀內容的的重新組合、重新選擇或者是對內容進行擴充與延展,而不僅僅只是將文章內容宣讀給學生。其中,閱讀內容的選擇、延展都必須根據(jù)課程標準中高中學生的水平來決定。那么,在對課程與教材進行處理時,就一定要把握好學科的本質,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決定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注重學生的閱讀體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很突出。教學課堂常常會變成“一言堂”,只見教師在不斷講,不見學生發(fā)表意見。那么要想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之中。學生學習的效率與水平受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影響,學生越是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水平與學習質量就越好[2]。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效指導。具體的做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對閱讀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理解與領會。新課程改革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依據(jù)情感態(tài)度、教學方法以及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的。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分析閱讀內容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僅只是對知識進行了解讀,卻沒有對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能力、手段以及價值觀等進行分析。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不但使得文章變得枯燥無味,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二、對知識的生成過程進行進一步的了解與掌握。教師只有進一步掌握知識生成的具體過程,方能對教學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從而為學生選取合理的學習方法。
4、加強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鍛煉學生自主閱讀的思想觀念,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加強學生自主閱讀的水平。應該給學生制定一些閱讀內容。另外,利用范例點撥、理解領悟以及交流與溝通等,加強學生對閱讀方法的重視力度。通過“學”決定“教”,由學生自己選取所要閱讀的內容以及辦法。利用多種各樣的讀書活動,指導學生對自身所學習的效果加以反饋,進而加強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預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其展開實踐學習,形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其他的語文教學內容不一樣,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正確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內,在循序漸進的前提條件下,實現(xiàn)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閱讀的興趣有效調動和閱讀量的提升,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效改善也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