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二中第一實驗小學 趙 郡
學生課堂紀律差怎么辦?
石家莊二中第一實驗小學 趙 郡
教師來信:
趙校長您好,我現在是一名農村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之前一直在初中工作。原以為到小學搞定這些“小不點兒”輕而易舉,誰知我喊破了嗓子、各種道理講了一籮筐,小家伙們卻依然故我,上課時安靜不了三分鐘就開始嬉戲玩耍。我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維持秩序,好像只有虎著臉大喊,他們才稍稍安靜一會兒。可是兩分鐘不到,學生就忘記了老師的訓斥,又玩兒起來、說起來了。一個月下來,他們更加“無法無天”了,對我的大喊也已經“免疫”。如何讓孩子們上課能安靜一些、認真聽課呀?請幫我支支招吧。
一名急需幫助的一年級新手
郡與解惑: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對于小學的很多規(guī)矩和要求還不是十分清楚,依然保持著幼兒園的狀態(tài)。要想使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節(jié)奏,首先需要了解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相應的教育策略。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相對短暫,由于心智發(fā)展水平所限和學校生活經驗欠缺,他們對于小學課堂紀律的認識與理解都需要教師一點點去建構。
一年級學生的另一大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這也正是他們的可愛之處。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教師稍加變化的小把戲,在他們眼里往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所以,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應盡量新穎、有創(chuàng)意,才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
對于一年級學生的好動,可以多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例如集體誦讀、表演、小組內相互監(jiān)督交流等,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看客和聽客。學生都參與其中,能量得到有效疏導,他們就不會因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無意識地玩耍了。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動進行教育教學的引導,通常會事半功倍。
一年級的學生大都覺得自己很厲害、很可愛,希望老師重視他、同學喜歡他,這也體現了小孩子的上進心。我們恰好可以好好把握這一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獲得成就感。例如:上課能認真聽講15分鐘的同學,獎勵一朵小紅花;能整節(jié)課按老師要求聽課和發(fā)言的同學,獎勵兩朵小紅花;五朵小紅花可以換一顆紅五星,五顆紅五星可以放學排隊時站在隊伍最前面……通過類似明確具體的要求和相應的獎懲措施,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是老師倡導的、合適的。
知道“要怎樣”比知道“不應該怎樣”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當然,必要的懲罰也要有,而且要溫柔且堅定地執(zhí)行,不能蠻橫的“吼”哦。例如:學生上課亂說話,可以收回一朵小紅花或是讓學生站著聽課3分鐘;學生上課擾亂課堂紀律被第二次發(fā)現,可以收回兩朵小紅花等。懲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規(guī)范行為,而不是刻意懲罰學生。愛學生是前提,規(guī)范行為只是手段。
總之,課堂紀律的維持有賴于我們對小學生課堂學習習慣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養(yǎng)成教育需要有個過程,急不得。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單純地講道理,他們不僅無法準確理解,而且很難持之以恒。小學生需要的是不斷地激發(fā)和鼓勵。教師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蹲下身子去了解、發(fā)現、引導。對于小學生而言,老師是神圣的,只要老師多一些童真的微笑、表揚和鼓勵,孩子們就會喜歡上老師。如果老師能再多一些“金點子”,孩子們就會格外崇拜老師。
歸根結底,小學教師最需要的是愛孩子,擁有一顆童心,了解小學生最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接受什么,因材施教,必會收獲小學教師滿滿的職業(yè)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