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南洋中學 吉伯磊
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江蘇省鹽城市南洋中學 吉伯磊
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完善學生的學習系統(tǒng),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
高中數(shù)學是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延伸,高中數(shù)學一些概念是比較抽象、難理解的,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速度也會較快,很多時候都是靠學生在課上領悟,在課后復習。這就導致學生們剛剛升入高中時會產生諸多的不適應,學生們的成績變得參差不齊。因此,開展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三方面對其進行了論述。
“百米大樓起于基石”,如果學生沒有堅實的基礎,那么他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多困難。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情況進行一個有效的了解,可以通過小測和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判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把握,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鞏固學生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高中數(shù)學的重要性,并且讓他們認識到學好高中數(shù)學不僅僅是靠努力和一點小聰明就可以學好的,要消除學生的僥幸心理,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危機意識,讓他們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
在授課前,教師就應該先對學生的基礎有一個正確的把握,當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后,教師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在講解《集合》前,我先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測,通過檢測,對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做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和一些學生進行談話,告訴成績暫時不錯的學生要繼續(xù)努力,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危機感,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同時鼓勵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讓他們明白成績只能代表過去,高中的學習將會是一個新的階段,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付出相應的努力,會趕上甚至超過目前數(shù)學成績較好的同學。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基礎的不同,做好自己的教學規(guī)劃,明確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和學生們介紹一些高中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少走彎路,學會用更加有效率的方法去學習數(shù)學,為學生初高中的銜接打好基礎。
高中數(shù)學的概念更加抽象,一些概念更加深入,更加難以理解。有時一些學生還會采用死記硬背概念的方法,難以靈活地運用概念,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在課上,學生們通過教師的講解,只能初步明白,當面臨相應的問題時,又會不知所措,這就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降低。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就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明白概念時,能夠從本質上對概念進行剖析,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高中課本中的“幾何”“函數(shù)”等這些概念學生以前接觸過,學生們雖然對概念的理解較淺,但是多多少少能夠明白一些,也有一些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時多多留心,讓學生主動探索,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高一數(shù)學第一章講的是“集合”,很多學生對這個概念是比較陌生的。在引入“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描述一下這個概念的意思,然后我對其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會采用邊講解邊引導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我還會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集合”舉例說明,讓學生們通過聯(lián)系實際提高對概念的認知。我在授課過程中,并沒有采用“滿堂灌”的形式,而是將一些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們討論交流,讓他們通過探索掌握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方法。
在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時,會占用教師一些課上時間,但這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學生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用一種探究的思維去發(fā)掘數(shù)學概念,那么學生們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會輕松很多。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這種探究的意識。
高中學習階段,學生們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反思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習慣。高中數(shù)學的概念性是很強的,學生們有時感覺自己理解了,但是實際卻沒有掌握。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課上參與度很高,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從表面上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良好,但是在課后訓練中,學生們的做題情況差強人意。我認真分析了這種情況,認為是由于學生缺乏反思、總結能力造成的。
在講解“函數(shù)”這一章時,我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的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函數(shù)進行總結,然后,我對這章節(jié)的內容展開了講解,并且在講解過程中不忘對學生進行點撥,讓他們對比以前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掌握函數(shù)是特殊數(shù)集之間的對應的概念。最后,通過教學逐步引導學生將經驗逐步過渡到符號化,代數(shù)式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引出新課,還能幫助學生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理性化思考,對事物間的聯(lián)系進行一種數(shù)學化的思考。要開展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教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滲透和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反思和總結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我反思和總結的習慣,不僅對于學生數(shù)學學習大有裨益,而且對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總之,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完善學生的學習系統(tǒng),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開展數(shù)學教學。
[1]徐燕.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
[2]方小芹.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韓瑞.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中“不等式選講”專題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4]傅永鑫.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7.
[5]寧亞云.新課程下普通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初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