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羅縣實驗小學 黃雪梅
讓習作 “言為心聲”
文/博羅縣實驗小學黃雪梅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素養(yǎng)、情感體驗有效結(jié)合的綜合體現(xiàn)。但在實際的學生習作中,假、大、空的現(xiàn)象泛濫,背離了習作初衷。本文將探討如何讓學生愛上習作,樂于表達。
1.無米。學生覺得沒有什么內(nèi)容可寫,不管是一件難忘的事,還是一個難忘的人,他們都覺得生活中沒有什么值得介紹的人和事,無從下筆。
2.不會表達。有素材可以寫,但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表達的東西說不清,整個腦袋就像雜亂無章的房間一樣,急需打掃。
3.材料老舊。舉個例子,好人好事的材料幾乎都是扶人過馬路、拾金不昧、公交車讓座,體現(xiàn)父母之愛,都不開生病住院,下雨送傘,很難看到一些能直擊心靈深處的東西。
4.沒有自己的話。有些學生前面的問題都解決了,開頭卻是“在我的人生經(jīng)歷中,我做過許許多多的事,其中……”,結(jié)尾來一句 “這真是一件難忘的事?。 边@種一眼就知道故事的發(fā)展結(jié)尾及表達方法,沒有任何起伏驚喜,枯燥無味。
1.脫離生活。學生幾乎每天都重復兩點一線的生活,無從參與社會實踐,沒有生活實踐,沒有生活積累,又何來樂于表達?
2.教師的要求。學生寫作文,按照老師出的題目進行機械地模仿,開篇如何點題,中間如何過渡,結(jié)尾如何呼應。在這種情況下,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背離了習作的 “自由表達”與 “真情交流”這一本真,導致學生習作普遍出現(xiàn)了虛假化、機械化、僵硬化、成人化的毛病。
何為 “言為心聲”?就是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真實的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高年級段的習作要求的第一點就是 “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以下面這篇文章 《喂雞》為例:
假日的一天,奶奶讓我喂雞。
奶奶叫我先調(diào)好雞飼料。我先拿來一個盆子,放些米飯,再加上玉米粉和水。我用雙手把它們抓均勻,抓完后,飼料真像剛炒好的蛋炒飯,好香啊!
我把雞飼料端出去的時候,很多雞都跟著我,有的雞踩我腳,有的雞啄我手,因為它們都餓了。我把雞飼料倒在長長的盆子里,雞馬上跳進盆子里搶吃。我說:“奶奶,那么多,雞能不能吃完?”奶奶說:“能!”我就一直看著雞吃。有的雞把飯蹭到別的雞身上,有的雞干脆踩進去吃,真有意思!很快,我看見盆子里少了很多飯。過了幾分鐘,全部雞飼料都被吃完了。
那天,我?guī)湍棠套隽艘患苡幸馑嫉氖虑?,我真開心!
全文200多字,沒有什么華麗的語言,有的只是農(nóng)村孩子經(jīng)歷的真實。讀者仿佛能聞到玉米粉上炒蛋的噴香,能看到一群饑餓的大雞小雞歡跳著追逐小主人的畫面,能看到調(diào)皮的搗蛋鬼的身影……一幅質(zhì)樸的孩童喂雞圖,一份鄉(xiāng)村的恬靜,就清爽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小學生的文章往往有點隨意,有些句子的意思還是跳躍的??烧菍W生的這份隨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真實自然的內(nèi)心世界,正是我們的教育需要的。教育的幸福在于我們理解了兒童。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才能看到真實,只有看到真實,才有真的教育。
真實的習作從哪兒來?日記。在日記的世界里,孩子可以無所顧忌,宣泄真實的情感:“今天,我跟妹妹下象棋,幾度峰回路轉(zhuǎn),緊張刺激;8月12日,天津港發(fā)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傷亡,這可是史無前例的悲痛;昨天,我逗弟弟吃花生殼,結(jié)果挨了大人一頓批……”事情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因為我們 “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們要分享什么,要看我們是否具有一顆敏感的心,一雙敏銳的眼睛。
一只小小的螞蟻爬過,會讓小作者駐足數(shù)小時,進而想到 “團結(jié)”;微風吹過,片片黃葉飄落,有些人視而不見,有些人能看到黃葉似蝴蝶般翩翩起舞,有些人能由一片葉子感嘆生命的神奇;同樣看日出,有些人忙于照相,有些人忙于在頭腦中搜索名詞佳句來形容它的壯觀,有些人卻能陶醉地欣賞這大自然的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作者也會有一千種體驗,這種體驗也正是我們要表達的 “聲”。我們關注了自己的體驗,我們就能自然流露出我們的 “心聲”。言之有物,繼而有感而發(fā),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真實的才能真正打動人,引起共鳴,才能真正使作文達到交流的目的,習作才會變得有意義。
責任編輯魏文琦
實習編輯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