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國演義》在韓傳播的若干問題

      2016-04-12 15:27:40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傳播韓國

      孫 勇 進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 中文學(xué)院, 北京 100029)

      ?

      《三國演義》在韓傳播的若干問題

      孫 勇 進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 中文學(xué)院, 北京 100029)

      [摘要]結(jié)合新發(fā)掘之第一手材料,就《三國演義》與朝鮮王朝時期女性讀者、《三國演義》與朝鮮王朝的滿文教育、《三國演義》的銅活字印刷、《三國演義》與朝鮮正祖“文體反正”、《三國演義》的清廷出口禁令、《三國演義》在朝鮮之誦讀講唱等問題,做了初步研討。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 韓國; 朝鮮王朝; 傳播

      近年來,中國古代小說的域外傳播,逐漸引起學(xué)人的廣泛關(guān)注。如《三國演義》之在韓傳播,就頗有中韓學(xué)者致力于此,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不過,隨著材料的不斷發(fā)掘,不斷有新的問題浮出水面,舊的問題,也會獲得新的材料的支撐,為進一步研究拓展了空間。有些問題下的材料尚屬孤證,但至少提示了一些線索。本文不揣淺陋,擬結(jié)合近年來鉤沉所得之新材料,略舉數(shù)例,以就教于方家。

      1. 《三國演義》與朝鮮王朝時期女性讀者

      《三國演義》傳入朝鮮后①本文中“朝鮮”一詞,均特指韓國歷史上的朝鮮王朝。,廣泛傳播,影響所及,也出現(xiàn)了女性讀者。對此,研究者多征引金萬重(1637-1692)《西浦漫筆》中的這句話來舉證:“今所謂《三國志衍義》者,出于元人羅貫中,壬辰后盛行于我東,婦孺皆能誦說?!盵1]652然金氏所言,不過泛泛而論,究竟當(dāng)時婦女的實際閱讀情況如何,未得而知。下面兩條材料,則提供了具體的閱讀和反應(yīng)事例。

      其一,李夏鎮(zhèn)《六寓堂遺稿》“淑人驪州李氏行狀”:

      (淑人)嘗篤信小學(xué)諺解。每日誦訓(xùn)辭,申戒子孫曰:吾于小學(xué)之書,才一開卷,便覺此心莊敬,彼不忠不孝者,獨何人哉!又閱《三國志》,曰此固不可盡信,而其忠臣之死國、智士之謀敵為可觀耳。因斥言吳魏僭竊之罪,此又不侍前人之論,而自有實見得也。其余諺譯不經(jīng)之書,諸婦人之所共樂觀,而不曾披見。[2]202

      按:李夏鎮(zhèn)(1628-1682),字夏卿,號梅山、六寓堂,朝鮮中期文臣,有《六寓堂遺稿》存世。上引文中淑人李氏所閱“《三國志》”,結(jié)合其上下文,尤其是與下文“其余諺譯不經(jīng)之書”對舉來看,當(dāng)指譯成韓語(諺譯)的《三國演義》。又據(jù)此行狀前文,淑人李氏生于乙巳1605年②關(guān)于李氏的生年,“淑人驪州李氏行狀”中記載的是“神宗皇帝三十年乙巳七月”。按,萬歷三十年(1602)并非乙巳年,而是壬寅年,乙巳年是萬歷三十三年(1605),因此“神宗皇帝三十年”和“乙巳”兩者必有一誤,核諸該行狀后文,有“歲癸亥年十八”和“至甲辰秋……舉扶而易新席遂終……得年僅六十歲”等記載,癸亥年為1623年,甲辰年為1664年,因此李氏當(dāng)生于乙巳1605年,即萬歷三十三年。原文作“神宗皇帝三十年乙巳七月”,誤,應(yīng)作“神宗皇帝三十三年乙巳七月”。,卒于甲辰1664年,那么,據(jù)此可以明確斷定,朝鮮在17世紀中葉,已有《三國演義》的韓譯本流傳,且流傳到了上層女性讀者手中。這條材料,不但比金萬重的《西浦漫筆》所言更具體,且在時間上亦比《西浦漫筆》更早?!段髌致P》一般認為作于1687到1689年,即金萬重流放時期,而李夏鎮(zhèn)的“淑人驪州李氏行狀”,據(jù)行狀原文,作于“淑人之葬已七年”之時,也就是1671年,比金萬重的《西浦漫筆》早將近二十年。

      關(guān)于朝鮮婦女閱讀《三國演義》韓譯本,筆者鉤沉所得第二條材料,見于朝鮮王朝《承政院日記》,英祖二十七年三月二日(己亥):

      三月初二日巳時……(上曰)汝則生長于宮中此等處,不可不分明知之。若此之,則雖婦女讀諺書時,能知是非賢愚之分矣。予少時,見婦女讀《三國志》,至麥城事,有涕泣事矣。[3]698

      朝鮮英祖二十七年,為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英祖少時所見讀《三國演義》之婦女,極可能是宮女,這些宮中女子讀《三國演義》的韓文譯本(諺書),有為關(guān)公之死而落淚者。

      2. 《三國演義》與朝鮮王朝的滿文教育

      朝鮮王朝《承政院日記》肅宗九年(1683)八月十四日載:

      司譯院官員,以都提調(diào)意啟曰:“本院諸學(xué)中,蒙學(xué)所習(xí)本業(yè),語音漸訛,譯官之赴燕者,皆不能通話。問情訓(xùn)習(xí)之際,不可無變改之舉,故每于節(jié)行,擇送熟習(xí)時話者,再三質(zhì)問于彼人,翻作蒙清《老乞大》各八卷,且買清語《三國志》,抄作十卷,名為《三譯總解》矣。自甲子正月為始,蒙學(xué)則舊業(yè)《守成事鑒》、《伯顏波豆》、《孔夫子》、《待漏院記》之外,添以新翻《老乞大》,清學(xué)則舊業(yè)八歲兒論之外,新翻《老乞大》、《三譯總解》,仍為定式教誨,使之通行于科舉與試才之時,何如?”傳曰:“允?!盵3]977

      按:此又為研究清朝與朝鮮王朝語言文化交往之重要材料。文中《三譯總解》系以清譯滿文《三國演義》為底本,選出十卷,以韓文表記譯解編輯而成之教材?!扒鍖W(xué)則舊業(yè)八歲兒論之外”句中的“八歲兒論”四字處,疑有脫文,或當(dāng)為“《八歲兒》、《小兒論》”。新翻滿語《老乞大》、《三譯總解》和《八歲兒》、《小兒論》,合稱韓國譯學(xué)史“清學(xué)四書”。

      關(guān)于《三譯總解》,韓國學(xué)者宋基中在研究“朝鮮時代的女真學(xué)與清學(xué)”[4]和中國蒙古族學(xué)者陳崗龍對《三國演義》的滿蒙譯本做比較研究時[5],均有所涉及,這個問題也應(yīng)進入更多的《三國演義》研究者的視野

      3. 《三國演義》的銅活字印刷

      朝鮮時代有銅活字印刷的《三國演義》,這不成問題,至今猶存數(shù)種版本,但直接言及此事,并表明態(tài)度的文字,似未得到充分發(fā)掘。筆者鉤沉得一條,見柳壽垣《迂書》卷七“論免稅保率之類”:

      夫中原物力,夫豈吾東所可比方,而未嘗設(shè)置印書之局,每每印出,如我國之為也。東方書冊稀小,國初猶有人文鹵莽之嘆,故范銅為字,欲為廣布書冊之計。蕓館之設(shè),蓋出于此。而豈知末流之弊,為百姓難支之端乎?書冊印之又印,徒作賜送之物。至于新出雜書《三國志》之類,亦皆刊行。近來私家文集,亦請開刊。剝?nèi)∶裰?,為此不緊之事,此何事理?[6]128

      按:柳壽垣(1694-1755),字南老,號聾庵、聾客,朝鮮后期實學(xué)家,有《迂書》存世。上引文中明確提到了朝鮮鑄銅活字后,由官方刊印《三國演義》的現(xiàn)象,也記錄了柳氏這一朝鮮文人對此事的看法。

      4. 《三國演義》與朝鮮正祖“文體反正”

      朝鮮正祖在位時(1777-1800)曾發(fā)動所謂“文體反正”,全面禁止從中國輸入圖書,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小說。對于“文體反正”,已有很多學(xué)人做了深入研究,筆者這里僅提供一條沈定鎮(zhèn)《霽軒集》中的材料,也許可以補充說明點問題:

      初十日召對,講《續(xù)綱目》,自“盧世榮行鈔法”,止“帝還大都”,命陳文義。臣對曰:“科舉法未易公,公與不公,未可知也?!庇诌M曰:“規(guī)措所大非可設(shè)之法,百姓足,君誰與不足?圣人所訓(xùn),此何足言?!臂∠略唬骸肮??!庇纸淘唬骸坝栉磭L看小說,若《三國志》、《水滸志》如何耶?春坊曰云云?!背荚唬骸笆遣槐乜?,如邪味不可近。”邸下曰:“小說亦有益于文乎?有益于意思乎?似無益也?!背荚唬骸傲?jīng)長智,故古者宋人不分送經(jīng)書于外夷者,以其長智故也。且六經(jīng)義理之中,亦自文章。朱子稱孟子好文章,非但孟子,凡圣人之文,莫非文章。雖以《大學(xué)》言之,經(jīng)一章八條目中,表出修身二字,示以表準。其下本字上,對說末字,又其下末字上,分厚薄字,此亦好文章。臣仍起伏曰,切不可留意于雜文?!盵7]127

      按:沈定鎮(zhèn)(1725-1786),字一志,號霽軒,朝鮮后期文臣,有《霽軒集》存世。以上引文,系朝鮮英祖五十年(1774)七月初十,沈氏為王世孫講解《續(xù)資治通鑒綱目》時發(fā)生的對話。兩年后,該王世孫即位,即朝鮮正祖。正祖即位后厲禁中國古典小說,并倡所謂“文體反正”,其遠因,在正祖即位前的這一番對話中或已種下。

      5. 《三國演義》的清廷出口禁令

      朝鮮王朝《承政院日記》英祖三十三年(1757),十月十七日(丙子)載:

      丁丑十月十七日未時,上御居廬廳,冬至使、按核使,同為入侍時,冬至正使海興君橿、副使戶曹參判金尚翼、按核使李彝章、左承旨金尚重、假注書洪秀輔,記事官魏興祖、韓必壽,以次進伏訖?!幸碓唬骸岸羷t多有方物,故彼人之求之者益多,李譯因此蕩敗矣?!鄙恤斣唬骸俺紕t多有見欺于徐宗順,而李譯亦受欺,至給千兩,若不受欺,則用銀之?dāng)?shù),不必至此矣。出柵門時,彼人每以搜檢為言,而如《三國志》、《水滸志》,皆是禁物,故譯官輩主于彌縫,所謂《三國志》價,至為六百余兩,由此言之,則禁物不可不嚴防矣?!鄙显唬骸敖?,每用人情乎?”尚重曰:“雖無《三國志》持來之事,而譯官輩,前后不能自飭,不得已用情債云矣。臣行則只用五百兩,而彼人亦有納稅之事,故不得不如此云矣?!盵3]178

      按:清廷對朝鮮使團購買圖書,向有限制,最典型的是禁止史書出口[8]。但禁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出口,相關(guān)記載,則除上引一條外,筆者尚未見。從上引《承政院日記》中的相關(guān)記載來看,正因為朝鮮使團購買了《三國演義》這一禁物,出鳳凰城關(guān)柵時,才會受到清朝方面參與搜檢的譯官徐宗順的敲詐,乃至于為一部《三國演義》,付出了六百余兩白銀的天價。

      6. 《三國演義》在琉球的傳播

      《朝鮮王朝實錄》正祖二十一年(1797),閏六月七日(乙巳)載:

      琉球國人七名,漂到濟州大靜縣,由水路還送。其船前低后高,長八把,廣三把余,高一把余,前后左右,俱畫月形,上建木綿占風(fēng)旗二面。攜《通俗三國志》一卷,歷一卷?!度龂尽烽g一二字,輒標句讀方言,文理斷續(xù),不可曉解。歷書卷面,大書寶歷甲戌元歷,傍書寬政七年丁巳,月建大小,與時憲書同,而惟閏月,在于七月。自言居在于那霸,那霸其國府名也,距王都十里云。[9]29

      按:此系韓國所載,《三國演義》在琉球傳播的史料。

      7. 《三國演義》在朝鮮之誦讀講唱

      《三國演義》傳入朝鮮后,朝鮮有沒有出現(xiàn)講說三國故事的職業(yè)藝人?對這一問題,過去的研究者一般是通過金昌業(yè)1712年的《老稼齋燕行日記》和趙秀三(1762-1845)的《秋齋集》等材料來做間接推斷,推斷可能有這類藝人,然并無確證①如[韓]李慶善:《三國志演義:比較文學(xué)的研究》,127頁,一志社,1976年;[韓]閔寬東:《中國古典小說在韓國之傳播》,學(xué)林出版社,1998年;[韓]金文京 著,丘嶺、吳芳玲 譯:《三國演義的世界》,223、224頁,商務(wù)印書館,2011年。,筆者則從朝鮮王朝《承政院日記》里查得三條材料,對此問題可作明確回答。

      其一,《承政院日記》顯宗三年(1663),十二月六日(乙巳):

      權(quán)坽,以迎接都監(jiān)言啟曰:“上、副使會于一房,招入樂工、舞童,或歌或舞。且令市人金善立,誦讀《三國志》而聽之,大燭二雙,亦為覓入,以為消夜之地云矣,敢啟?!眰髟唬骸爸??!盵3]817

      按:朝鮮顯宗三年十二月(1663年1月),清使以上慈和皇太后尊號,入朝鮮頒敕,并視察三田渡碑閣。上面這條日記記錄了在此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件事,即清朝敕使團的正副使,向朝鮮方面負責(zé)接待的迎接都監(jiān)廳提出要求,“令市人金善立,誦讀《三國志》而聽之”。

      其二,《承政院日記》顯宗十三年(1672),一月八日(乙卯):

      又啟曰:“勅使及大通官等分付,善解《三國志》者,金永澤、柳承漢二人招入云,故分付入送之意,敢啟?!眰髟唬骸爸??!盵3]51

      按:朝鮮顯宗十三年(1672)正月,清康熙帝以天下大定,遣使至朝頒詔,并視察三田渡碑閣。上引日記中再次記錄了清朝敕使和譯官,要求朝鮮方面送入善于講說《三國演義》者,以供娛樂。

      其三,《承政院日記》肅宗二年(1676),三月二十一日(癸卯):

      又以迎接都監(jiān)言啟曰:“即者大通官李一善,《三國志》善讀人劉承元招入云,依其言分付入送之意,敢啟?!眰髟唬骸爸??!盵3]362

      按:朝鮮肅宗二年(1676)三月,清康熙帝以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遣使入朝頒詔。在這個過程中,據(jù)朝鮮負責(zé)接待的迎接都監(jiān)廳啟,清敕使團方面的譯官要求“《三國志》善讀人劉承元招入”云。

      從1662年到1676年,《承政院日記》以上三條記述,傳達出十分重要的信息:

      一則可以確知,在17世紀中葉,朝鮮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批擅長誦讀《三國演義》的著名職業(yè)藝人。上面所引錄的《承政院日記》中的相關(guān)記錄,明確記錄了這批藝人的存在,甚至記錄了當(dāng)時幾個擅長講說三國的著名職業(yè)藝人的名字,如金善立、金永澤、柳承漢、劉承元。

      二則又可以看到,《三國演義》這部經(jīng)典,通過朝鮮這些講說三國故事的職業(yè)藝人,在其時朝鮮王朝和清朝的兩國交際中,一度扮演了一個特別的角色。

      要明了此點,我們先不妨看看,當(dāng)時要求朝鮮方面送入擅長講說三國故事的藝人以供其娛樂的清朝敕使,他們的身份特點。據(jù)《清朝通志》,“朝鮮封使,以內(nèi)大臣、禮部滿侍郎、內(nèi)閣滿學(xué)士、侍衛(wèi)充”[10]7021,也就是說,清朝派往朝鮮的使團正副使,一般皆為滿族,漢族官員是被排斥在外的。再進一步具體到清朝中期以前,又可知“副使經(jīng)常是主管東事的外朝文職官員,而正使多為武官,不諳事務(wù),甚至有目不識丁的”[11]53。那么這些滿族敕使,為什么會向朝鮮方面提出如上所引錄的那樣的要求呢?這又與清朝立國、治國、治軍多有得力于《三國演義》處有關(guān),如據(jù)昭璉《嘯亭續(xù)錄》,順治年間,“文皇帝患國人不識漢字,罔知治體,乃命達文成公海,翻譯國語《四書》及《三國志》各一部,頒賜耆舊,以為臨政規(guī)范”[12]694,因此滿族親貴尤其是武人,多喜《三國演義》。帶著這樣的偏好,一些滿族敕使,來到《三國演義》恰也同樣深受喜愛且至少風(fēng)行了百余年的朝鮮①據(jù)朝鮮文人金萬重(1637-1692)《西浦漫筆》,“今所謂三國衍義者……壬辰后盛行于我東”,朝鮮壬辰衛(wèi)國戰(zhàn)爭結(jié)束于1598年,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到十七世紀中葉,至少百余年。,提出上引材料里那樣的要求,就不是件多么奇怪的事了。至于這些滿族敕使又是如何跨越語言障礙欣賞朝鮮藝人的演出的,這個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筆者推測,這種跨語言欣賞一則或借助于清使團里的譯官;二則,朝鮮藝人講說三國故事,誦說之外,很可能還有唱、演的成分,這些成分或有助于激發(fā)清使的欣賞興味。但無論怎樣,《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最初的漢文經(jīng)典,在17世紀中葉,在清朝和朝鮮王朝這兩個非漢民族政權(quán)的文化交際中,曾扮演了某種角色,卻是明確的事實。此點向少學(xué)界關(guān)注,故先揭橥于此,留待進一步考察。

      除了《承政院日記》這種官方史料,朝鮮文人的文集里,也有一些誦讀《三國演義》的相關(guān)記載。如已進入研究者視野的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中的相關(guān)記述:

      晴。日氣似寒,而凍地皆融釋。留北京?!乖旅?,出坐前階,諸裨皆會。使軍牢二萬誦《三國志演義》,能誦博望燒屯一段。昭烈、張飛,皆涿郡人,涿郡即今涿州,去燕都不遠。來此地,聞此事。令人益依然。書狀亦來聽。又令樸世章唱歌。夜深而罷。[13]85

      按:金昌業(yè)(1658-1721),字大有,號稼齋。1712年,金昌業(yè)的長兄金昌集以冬至兼謝恩正使的身份赴燕京,金昌業(yè)以“子弟軍官”的身份隨行,寫下了《老稼齋燕行日記》。上引文字寫于1713年初,文中說到金氏聽到同行的朝鮮軍卒用韓文講《三國演義》故事。

      此外,筆者還在朝鮮文人文集或日記中,查得數(shù)條。

      其一,沈魯崇《南遷日錄》載:

      朝起,諸癥尚苦……終日苦痛,懷益無聊,招來李益?zhèn)?,使讀諺冊。所謂《蘇大成傳》,沒味之言,徒增擾聒而已。李益?zhèn)悂硭蓿棺x諺書《三國志》漢水大戰(zhàn),尚有勝于所謂《林將軍傳》、《蘇大成傳》,而亦沒意趣,不足以消遣也。[14]549-550

      按:沈魯崇(1762-1837),字泰登,號夢山居士、孝田,朝鮮后期文臣,有《孝田散稿》等存世。上引文字,作于壬戌年(1802)十一月二十二日,寫到了沈氏聽人誦讀韓文譯本的《三國演義》。

      其二,吳弘默《叢瑣錄》“讀三國志有感作[并引]”:

      近夜燈下,使侍童樸喜龍讀《三國志》,倚枕而聽,頗多可聞。而至于帝胄三顧、宗臣六出,尤增感嘆,其欲漢室興復(fù),無間于自己國事。及到五丈原一回,又不覺潸然出涕。杜少陵“長使英雄淚滿衿”,蓋亦如是也?!?/p>

      不以異時少有間,南陽喜得臥龍還。遂令帝胄單寒力,弘濟金刀緒業(yè)艱。

      鼎足風(fēng)云出出奇,興劉指日仰軍師。運乖中道天何意,五丈原頭萬事悲。

      大業(yè)由來枉得賢,延業(yè)載渭豈徒然。只緣風(fēng)雪躬三顧,綿歷炎興再紀年。[15]45b-46a

      按:吳弘默(1833?—?),字圣圭,號茝園,朝鮮后期文臣、學(xué)者,有《茝園集》、《旌善叢瑣錄》、《慈仁叢瑣錄》、《咸安叢瑣錄》、《輿載撮要》等存世。

      其三,《尹致昊日記》載:

      (晴,慎,廿四日,Monday)詣闕,上親教所志事于前使,前使有不平之色,讀《三國志》三顧草廬、五關(guān)斬將、博望用兵、當(dāng)陽奮勇數(shù)回,三殿俱有悅聽之色,曉歸家宿。

      (晴,慎,廿六日,Wednesday)夜詣闕,讀《三國志》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郞、苦肉計、連環(huán)計、借箭等,至華容義釋,時已曉三時,告辭歸家宿。[16]xxii,xxiii

      按:尹致昊(1865-1945),號佐翁,朝鮮末期文臣,韓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有《尹致昊日記》、《尹致昊書翰集》等存世。上引兩則日記文字,分別記于高宗二十一年甲申十月七日、十月九日,即陽歷1884年11月24日、26日。

      從上面幾條材料來看,朝鮮王朝幾百年來,無論君臣,皆有喜聽人誦讀《三國演義》者,結(jié)合前引《承政院日記》中的三條記載來看,這很可能是朝鮮王朝流行了數(shù)百年的一種娛樂形式。

      [參考文獻]

      [1]金萬重.西浦漫筆[M].沈慶昊,譯.首爾:文學(xué)村出版社,2010.

      [2]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韓國文集叢刊續(xù)編:第39輯[M].首爾:景仁文化社,2007.

      [3]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承政院日記:第58冊,第15冊,第64冊,第9冊,第12冊,第13冊[M].首爾: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61-1977.

      [4]宋基中.朝鮮時代的女真學(xué)與清學(xué)[J].李賢淑,譯.滿語研究,2004(2).

      [5]陳崗龍.《三國演義》滿蒙譯本比較研究[J].民族文學(xué)研究,2011(4).

      [6]柳壽垣.迂書[M].首爾:首爾大學(xué)校出版部,1971.

      [7]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韓國文集叢刊續(xù)編:第89輯[M].首爾:景仁文化社,2009.

      [8]劉為.清代朝鮮使團貿(mào)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貢貿(mào)易研究之一[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4).

      [9]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王朝實錄:第47冊[M].首爾: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1960.

      [10]嵇璜,劉墉,等.清朝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1]劉為.清代中朝使者往來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12]朱一玄.三國演義資料匯編[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13]韓國成均館大學(xué)大東文化研究院.燕行錄選集:第4輯[M].首爾:景仁文化社,1976.

      [14]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韓國史料叢書55·南遷日錄:上[M].首爾:東邦文化印刷株式會社,2011.

      [15]吳弘默.叢瑣錄:第9冊[M].韓國學(xué)中央研究院藏書閣所藏1898年刊本.

      [16]尹致昊.尹致昊日記:第1卷[M].首爾:探求堂,1984.

      [責(zé)任編輯:王建科責(zé)任校對:王建科曹 驥]

      [中圖分類號]I207.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36(2016)01-0018-05

      [基金項目]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學(xué)科建設(shè)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324-811005120508)

      [作者簡介]孫勇進(1969-),男,北京人,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中文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古典小說與域外漢籍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1

      [修訂日期]2015-12-16

      猜你喜歡
      三國演義傳播韓國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金橋(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6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在韓國走馬觀花
      淺論呂劇藝術(shù)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當(dāng)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xiàn)象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wǎng)絡(luò)輿情傳播
      當(dāng)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6:20
      三國演義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三國演義
      阿图什市| 丹寨县| 嘉祥县| 宝坻区| 海安县| 九龙城区| 抚顺市| 且末县| 东城区| 紫云| 济南市| 吴桥县| 宿松县| 鄱阳县| 南投市| 阳泉市| 枣强县| 穆棱市| 清新县| 渭源县| 永昌县| 于田县| 酒泉市| 琼海市| 湘乡市| 城步| 和平县| 通榆县| 岳普湖县| 大荔县| 奉化市| 上饶市| 汕尾市| 钟山县| 那坡县| 四子王旗| 红河县| 枞阳县| 南城县| 嘉义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