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南陽里小學 李松波
?
團隊活動燃點品德教育的火花
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南陽里小學李松波
班級活動只有緊扣主題,才能在活動中走出特色,吸引學生投身到活動中去。
結合專題教育,在學生學習校會之后,我曾開展一個專題班題目是“38+1=1”;學生們感到好奇,為何這樣一道數(shù)學式能成立?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到,“38”是指全班同學,而“1”是指我班的老師,而“=1”呢?我大家發(fā)揮,同學們活躍起來,有的說是代表一條心,有的說是團結一致,更有的說是同心協(xié)力,一起共建文明班;我看大家討論得差不多了,便立刻共同商計“本學期的奮斗目標是什么呢?”“工作又如何安排呢?”;于是,我在安排活動的過程中,布置和指導學生訂出工作、學習計劃的同時,學生進行了一次良好的教育,形成了“班榮我榮、齊齊努力”的初步局面。
要帶好一個班集體,教師對班級工作切忌包攬。要充分發(fā)揮班干部乃至全體學生的智慧、才能,學會人人在這個班集體中當家作主的能力。
所謂的三位一體,即在上班級中設立班委會、自管小組、自我監(jiān)督。吸引和促進全部學生在主動參與和管理中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判斷、選擇和行動的能力。
在上學期,小干部的組成,我采用一貫民主的基礎上運用競選和選舉相結合的辦法,凡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志于為班集體服務,并且認為自己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均可報名,于是,一場小小競選便拉開帷幕,有的職位有8、9個的同學競選;各競選人發(fā)表演說,說出自己的計劃,由大家投票選出,這樣誕生出來的班委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小干部的威信。不但增強同學們對干部的信任、支持,更激發(fā)了工作的信念。在六一文藝表演中,大部分的同學都苦惱,因為每一次出演的都只是幾位同學,自己沒有機會參加。針對這種心理,我想的兩個節(jié)目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表演人員,同時,也成立幕后人員組;從小導演、小監(jiān)制到音樂小剪輯、小演員、服裝設計師,讓班上的同學齊齊動手,個個有份,人人參與。而我,從旁指導,當好一個參謀長。
結果,兩個節(jié)目都獲得了一等獎,大家歡喜若狂,這兩個一等獎,凝聚了更多的是學生在廣闊的環(huán)境中大膽發(fā)揮、自強自立的系數(shù)。
在專題教育的過程中,結合班的實際,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健康小衛(wèi)士、我們拿什么獻給老師等。
我采用了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模式。合作學習,被譽為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教學策略之一。它比較適合于教師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同學之間有一定的交流的集體上。它可以在它可以在學期中開展。它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學業(yè)成績和能力等平均分在各個小組。先從小活動入手,如一幫一活動、學習知識競賽;開展到中隊活動,文娛節(jié)目等都由我們的合作小組來負責,手拉手、心連心、更使不同智慧水平、思維認識、愛好不同的成員,在合作中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
在學校各班教室的外墻上,都有一塊展示板,用以展出全班學生的作品。我一改過去學校展板只展最優(yōu)的做法,而是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作業(yè)、書法、美術作品、手抄小報、自制賀卡等“杰作”。
班主任還要組織全班同學對干部用小組進行檢查,更對班主任的教學提出工作建議,讓大家感受到,團結進取,不但你們在努力,老師也在努力。小組組員間的“教、幫、管”使他努力、努力、再努力,班內評比臺上的“進步之星”、“問號之星”、“智慧之星”欄目中,熱鬧非常。
現(xiàn)代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經過不斷的鍛煉,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群體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思想,有利于形成生動活潑的班級工作新局面,這樣,班主任才更有生命力。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