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華(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黑龍江綏化 152061)
?
古代文學開放性作業(yè)設計例析
張憲華
(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摘要:傳統(tǒng)的古代文學課外作業(yè)設計多采取論文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學期提交一篇或兩篇與本學期授課內(nèi)容相關的論文。這種方式枯燥乏味,內(nèi)容陳舊,無法引起同學研究的熱情,造成論文的寫作轉(zhuǎn)抄、拼湊的現(xiàn)象突出。古代文學課外作業(yè)應該更多地采用開放式的題型,激發(fā)同學的熱情,鍛煉同學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寫作的能力。
關鍵詞:古代文學;開放性;作業(yè)設計
課外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是課堂內(nèi)容的提升和綜合,作業(yè)完成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當前古代文學課外作業(yè)設計陳舊而落后,傳統(tǒng)的古代文學的作業(yè)基本上都采取論文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學期提交一篇或兩篇與本學期授課內(nèi)容相關的論文。由于題目或者枯燥乏味,內(nèi)容陳舊,無法引起同學研究的熱情,或者太過于簡單,難以引起同學深入思考。再加上缺乏相關的學術積累,網(wǎng)絡時代各種資料搜索的便利,很少有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對待論文的寫作,轉(zhuǎn)抄、拼湊的現(xiàn)象突出,這樣的作業(yè)設計無論是在理念、形式還是在評價體系上,都很難適應當前的古代文學教學需要了。[1]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同學們對古典文學產(chǎn)生興趣一直都是很讓人頭疼的問題,筆者曾經(jīng)設計過這樣一個開場白:中國古典文學從先秦時代到五四時期已經(jīng)走過了五千年的輝煌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遺存是汗牛充棟,雖然它不能帶來豐厚的物質(zhì)回報,但卻能如同黃鐘大呂一樣,在我們心頭引起長久的共鳴。假如你不曾熟悉古典文學,怎能了解古人有多么的癡: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假如你不曾熟悉古典文學,怎能了解古人有多么的苦: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假如你不曾熟悉古典文學,怎能了解古人有多么的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假如你不曾熟悉古典文學,怎能了解古人是多么激昂慷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個冗長的排比句,氣勢磅礴,但內(nèi)容空洞,辛辛苦苦說了半天,同學并不領情。
在為2012屆同學講授先秦文學時,我在點名冊上看到了一個復姓端木的孩子,此姓如此罕見,立即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意識到這是一個藉由身邊的例子去推廣古代文學的好機會。于是圍繞這個題目我講開去,談到了《元和姓纂》對此姓的記載,并介紹了孔子那位能言善辯的弟子子貢的故事,這樣通過一個姓氏就很好地與同學建立了溝通。這啟發(fā)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外作業(yè):看看哪些取名與古代文學作品有關?
從同學們提交的作業(yè)來看,他們搜集的資料遠比我想象的豐富:任賢齊取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周星馳取自“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聞一多取自“聞一而知十”、戴望舒取自“前望舒使先驅(qū)兮”、朱自清取自“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其字“佩弦”取自“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冰心取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孟浩然取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馬致遠取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錢謙益取名于《尚書》“謙受益”、王朝聞取自“朝聞道,夕死可矣”、楚圖南取自“絕云氣,負責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有今人也有古人,有同學們熟悉的明星,有陌生一點的詩人,也有成就斐然的大師。這樣一來,同學們不再覺得這些高文典冊面目可憎,很好地激發(fā)了同學閱讀古典文學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
先秦文學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文史哲不分家,很多時候談論的是文學經(jīng)典作品,但哲學的意味卻非常濃厚,無法避之不談,特別是講到孟子性善論。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在講到孟子一章時,關于孟子性善論的分析是教學的重點之一,但是面對一個如此復雜的人性問題,學生們的想法卻非常單純。為此,筆者布置了一個辯論賽形式的作業(yè)題目:關于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課下認真準備查找資料,課堂上進行一次20分鐘左右的分組辯論。
經(jīng)過認真地準備,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短短20分鐘同學們盡情揮灑才智。從康德“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的殘忍的自私性”到霍布斯“必須有一個絕對的、無所不在的權(quán)威監(jiān)督每個人履行道德規(guī)約”,從泰麗莎修女的善行到路易十五的“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從大乘佛教的“眾生永遠不得渡,則已終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到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從馬基雅維里到弗洛伊德,貫穿哲學與歷史,透視社會與人情,同學們侃侃而談。一次匠心獨具的課外作業(yè)設計竟然能夠激發(fā)出同學們?nèi)绱艘鄣闹腔刍鸹ā.斎徊⒎敲课煌瑢W都能舌燦蓮花,甚至有一位男同學在辯論的過程中盡管氣勢充沛,但語言粗俗、干癟,相比其他同學遜色不少。
最后筆者總結(jié):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得出標準答案的論題,性善和性惡立場有異,但卻殊途同歸,目的都是教人從善,使人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孟子是站在人性本善的立場上鼓舞人,荀子是站在人性本惡的立場上鞭策人,兩者都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清代學者錢大昕總結(jié)說:“孟子言性善,欲使人盡性而樂于善;荀子言性惡,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雖殊,其教人以善則一也?!盵2](P418)整個辯論的過程中,盡管有個別同學的發(fā)揮不盡如人意,但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
寫作時如果我們能夠運用所學的古典文學知識,稍稍將語言加以轉(zhuǎn)化,就能為文章增色不少。為此,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筆者注重仿寫和續(xù)寫方式的運用,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力。比如,在學完《詩經(jīng)》和楚辭后,為了提高大家對詩歌更直觀的認識,要求大家進行仿寫。在嘗試仿寫的過程中,學生對《詩經(jīng)》和楚辭的情感呈現(xiàn)、語言表達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介紹完《論語》后,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校園生活的實際狀況,仿寫十則“論語”。學生在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自然加深了對《論語》語體特征的把握和運用,更了解了語錄體簡練深刻形象生動的藝術魅力。
另外,續(xù)寫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維的思考習慣和能力。續(xù)寫是在作品理解的基礎上思維的延展,是課堂教學的延展和升華。比如《陌上?!泛汀队鹆掷伞奉}材相同,立意相近,情節(jié)相似,同樣是寫美麗女子對于權(quán)貴欺壓的反抗,但采用的方式、情感的表達都有所不同,讓同學細細體味,并為這兩個故事續(xù)寫上結(jié)局。多數(shù)同學都是用散文化的筆法寫的,也有同學直接用五言詩的形式續(xù)寫,這課外作業(yè)形式無非兩類:封閉題和開放題。封閉題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開放題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兩者缺一不可,但開放題的比例應該加強,我們期待在古代文學課外作業(yè)中,開放性的題目會更多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硯群.古代文學教學作業(yè)設計反思[J].安徽文學,2014(2):133.
[2][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責任編輯王占峰]
基金項目:綏化學院課程考核方式項目(JK20140262);綏化學院“中國古代詩文研究”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作者簡介:張憲華(1981-),男,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西漢文學。
收稿日期:2015-05-24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438(2016)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