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普安縣青山鎮(zhèn)民族中學 安 映
如何將思想政治的“實踐教育”落到實處
貴州省普安縣青山鎮(zhèn)民族中學 安 映
所謂實踐教育,就是在教學中,側(cè)重于實踐的教育,將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用課本知識去觀察、分析、說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
實施“實踐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譬如,筆者在講授初一下冊“尋求真摯友情”時認識到,“如何讓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針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早戀現(xiàn)狀,認為有必要進行一次大討論。于是筆者同班主任協(xié)商,召開了一次以“男女同學之間應該怎樣交往”為題的主題班會。在班會課上,筆者設置了幾個相關的問題:
1.男女同學之間有真正的友情嗎?
2.男女同學之間應該交往嗎?
3.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就是談戀愛嗎?如果不是,你認為怎樣交往呢?并且將這幾個問題制成有動畫設置的幻燈片。
讓學生觀看后進行討論,當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筆者要在旁邊作相應的誘導,并適時講解、歸納。此次的討論由于與現(xiàn)實生活非常貼切,學生們的討論十分激烈。這樣的討論既突破了教學難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初中生存在的實際問題。
力所能及地開展諸如郊游、參觀、社會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是搞好實踐教育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主席早在《實踐論》中就已指出:“實踐、實踐、再實踐?!边@無疑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能真正理解運用課本知識,得充分用實踐這一特有途徑。
為了檢測學生的意志力的受挫能力,筆者組織了這樣的一次郊游活動,事先只告訴了我們要去的最近一個目的地。當學生到達那兒,開展了一些活動后,突然提出“有沒有興趣爬山?山上有一個景色很美的巖漿洞,石竹、石筍、石瀑布隨處可見,還可聽到悅耳的石壁回音”。學生聽到這樣帶有誘惑的語句,沒有不去之理。之后我們開始了那天真正應開展的活動——爬山、尋洞。剛開始,學生興趣很高,你追我趕,爭先恐后。隨著山路的越來越陡峭,越來越狹窄,有些學生心中在觀望;有的則表現(xiàn)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聲勢。這各種類型中都有卷面分很高的學生,但在實踐中這些高、低分的學生表現(xiàn)相差卻如此之大。這說明了什么呢?
采用現(xiàn)代技術教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廣闊的天地,也是實施教育的重要手段。盡可能地應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與課本相關的內(nèi)容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形象生動地進行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從而彌補了學生受地區(qū)限制、知識面狹窄的局限性,有效地突破重點,突出難點,深化教學內(nèi)容。
在講授“愛國情操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時,針對教材內(nèi)容,如果照本宣科,空洞說教,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鑒于此,筆者采用現(xiàn)代技術教育手段將魯迅先生的《三改志愿》、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以及錢學森先生的《將科學與祖國的命運結(jié)合起來》的典型事例,制成圖文并茂的幻燈片。讓學生在活生生的事例畫面顯示下學習,直觀、易懂地掌握了所學知識。為突破“愛國情操是‘奮發(fā)進取精神’的力量源泉”,筆者專門制作了本地區(qū)(黔西南地區(qū))存在資源優(yōu)勢和缺乏人力現(xiàn)狀的動畫片。從而激發(fā)學生為家鄉(xiāng)為祖國貢獻一切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進取”的精神。
教育制度的改革包括考試制度的改革。思想政治這一特殊學科,一張試卷并不能客觀、公正、合理地測試出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高低,道德品質(zhì)的好壞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科學與否。一個干巴巴的分數(shù)并不能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領會情況。特別是學生學習后在實際生活情況是試卷和分數(shù)無法檢測的,我們還可以從高分低德的學生給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嚴重損害的事例中得以說明這一點。
衡量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洹?1世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廣博的科學知識,而且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這三者缺一不可。筆者認為要搞好素質(zhì)教育,思想政治的考試應成兩部分,一是理論測試,另一個是實踐測試。這兩部分測試的結(jié)果結(jié)合起來,才是對學生思想政治較科學的測試。
(接29頁)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應保持一個合適的度,不讓情感泛濫。但實際操作中控制報道的主觀傾向的度卻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原則上說,先要明確只要是新聞,任何干預社會的職能都得通過傳遞信息來實現(xiàn)。必須把對社會目的的追求控制在客觀信息的敘述之上。只有把握好這個度,才會讓人覺得沒有喪失新聞的本質(zhì)。新聞報導多用事實,通過典型事件來表達媒介的態(tài)度和主張。也就是少用明示,多用暗示,通過新聞事件本身的真實面目,自然而然地表述自己的價值判斷。雖然新聞作品應盡量避免個人情感,但新聞報道沒有純粹的客觀,中西方新聞都是如此。但是強調(diào)干預現(xiàn)實,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盲目主觀,不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在報道中過多摻雜記者個人主觀傾向,就會違反新聞傳播規(guī)律,使新聞站不住腳。
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報道工作中應該明白自己首先是一個旁觀者,其次才是參與者,旁觀者要求記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旁觀地反映新聞事實的本來面目,而作為一個參與者,就要考慮新聞的社會效應,考慮新聞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如何。只有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立場堅定,其寫出的新聞作品才不會有太多的傾向性。
適當?shù)挠梦膶W敘事的手法在忠于事實的基礎上,注入一些情感因素,的確有助于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容易產(chǎn)生共鳴。但是也要指出并不是每則新聞都要運用戲劇、散文、小說等表現(xiàn)形式。因為新聞作品所選用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受眾的審美情趣在不同層次上會有不同的效果和反應。因此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新聞傳播手段,還應該把新聞報道中的文學敘事以及情感滲透很好的進行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