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文學社 李 萍
緊握自己快樂的鑰匙
春溪文學社 李 萍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遺憾的是,并非每把鑰匙都能打開快樂的門。
著名專欄作家哈里斯的朋友買報紙時一聲有禮貌的“謝謝”,換來的卻只是報販的冷口冷臉。當被問及為何仍要對報販彬彬有禮時,朋友笑答:“為什么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是啊,為什么要讓別人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情緒呢?
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將快樂的鑰匙交給他人掌管,卻忘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于是,對快樂的期望便同時“綁架”了兩方:渴望快樂的一方情愿把獲得快樂這一重大責任交給旁人,希望他們讓自己快樂,卻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和痛苦的煎熬。他們渴求旁人對自己的滿足,卻又在每一次期望與失望中患得患失,眼睜睜地看著快樂漸行漸遠。殊不知,快樂只是心底的安閑與寧靜,一旦這份安閑與寧靜被打破,快樂又將如何存在?被托付的一方同樣痛苦而無辜,無端地被寄予“厚望”,還得時刻準備接受寄予者的抱怨與憤怒。別人的期望成了自己的負累,快樂又將從何而來?
令人擔憂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與子女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似乎經(jīng)常交替扮演著寄予者與被托付者的角色,矛盾往往就在期望與失望的落差中累積并爆發(fā),威脅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所以,緊握自己快樂的鑰匙吧,讓自己的心少些忐忑,讓他人的心少些負累,讓人與人之間多些和諧,快樂便自然如影隨行了。
我們常常為外物所擾,卻忘了自己的心才是快樂的源泉。緊握自己快樂的鑰匙,向內(nèi)探尋心靈的真實需求,才不會被外物所擾,才能讓快樂之泉充溢。
孔子盛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正是因為顏回深知自己的快樂來源于精神的自由與富足,因而簞食瓢飲、陋巷簡居根本無法擾亂他快樂的心境。他緊握著自己快樂的鑰匙,掌握著自己的快樂,并讓這種“孔顏之樂”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為后人稱道與懷想。
反觀當下,這樣的快樂卻并不多見。人們?yōu)槭裁丛絹碓讲豢鞓??究其根本,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焦躁的內(nèi)心失去了最初的安閑與寧靜。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人們過分追求房子、車子這些所謂的成功標志和財富象征,心靈卻依然空虛與茫然。這都是因為忽略了心靈深處最本真的需求。
所以,緊握自己快樂的鑰匙吧,排除外界干擾,聆聽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這樣,我們才會進入一種趨于澄明的境界,擁有安閑寧靜的心靈和曠達灑脫的胸襟,也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快樂才能在我們心間恣意生長,占據(jù)我們的心。
(指導教師 劉河生)
(責任編輯 李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