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 吳 洪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例談中職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
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 吳 洪
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從誦讀為本,以讀促悟,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尊重體驗,讀寫結合,三方面闡述了中職語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期能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美”、“意”和“重”,汲取古典詩詞的精粹,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
中職語文 古詩詞 有效教學
詩言志,歌詠言,中國自古是詩的國度。從距今三千多年的《詩經(jīng)》,到漢代旋律與內(nèi)容兼?zhèn)涞摹皹犯姟?,再到?jīng)典的唐詩宋詞,無不傳承著祖國的燦爛文化。這些古典詩詞短小精悍,卻內(nèi)涵豐富,在意境和心境的傳達中,彰顯著無語倫比的智慧。學習古詩詞,可以讓學生在感受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提高文學審美情趣,培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例,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中職語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策略,不正之處請批評指正。
自古以來,千古傳誦的古詩詞都有著朗朗上口、韻味雋永的語言美,它們或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或是精煉含蓄,韻味深長,尤如一支文字排列巧妙和諧的樂曲一般,令人浮想聯(lián)翩,心有所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誦讀為本,引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古詩詞韻味雋永的韻律,透過“詩中有樂”的美感結合自己的想象和體會,感受到美的語言背后的美的畫面。
例如在情感豐富且充沛的《琵琶行》古詩詞教學中,這一首經(jīng)典的千古美文以聲音作喻,尤其是疊字的運用,恰到好處的展現(xiàn)了古詩詞的語言美、結構美和情感美。為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多樣的誦讀形式感受文本、走進文本,如有全班同學一起參與的齊讀、分段讀、全篇讀、放聲讀,也有富有個性的單人朗讀、自由讀、角色讀等,在一片書聲瑯瑯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同時,關注學法指導,引導學生邊讀邊加以想象,去探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啟發(fā)學生在讀中交流、感悟,共同“解淪落人”、“識琵琶聲”。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從字里行間中讀出了古詩司的音樂美和畫面美,同時在感知詩歌的基礎上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實現(xiàn)了對文本意義的建構。
“國文本是讀的學科”。初讀文本、細讀文本、精讀文本、整體感知文本,都離不開“讀”的行為,誦讀是古詩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書聲瑯瑯,有利于教學的有序推進。
中國古代詩詞往往通過托物言志的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懷,這些“景”和“物”都是作者借景而抒情的巧妙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些景和物背后的深厚內(nèi)涵,挖掘這些表現(xiàn)能力極強的文字背后蘊涵的真摯情感,體味言外之意和意境之美。
例如燴炙人口的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田園詩,在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品邊想象,通過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引導學生去整體感知文本中為讀者勾畫的優(yōu)美的農(nóng)田勞動生活。如朗讀“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時,引導學生想象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的景象,簡筆的勾勒,構成一個近景,顯出作者生活的簡樸?!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可以引導學生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閉上眼睛去想象詩詞中勾勒的平靜安詳?shù)母杏X。而在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時,則引導學生去想象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體會作者通過美好動人的田園風光,表達對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在朗讀中流露了出來。
如果只讀不思,就不可能深刻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就會流于膚淺。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讀、品、思的時間,不僅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細膩、生動的語言描寫,更能體會作品醇美的意境,從詩人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中學會更好的知人論世。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古詩詞閱讀教學,也應尊重學生個體內(nèi)心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同時,閱讀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時我們也常常發(fā)現(xiàn),文中巧妙地運用一兩句經(jīng)典的古詩詞,能讓文學作品更添深邃、厚重之感。同樣在學生的作文中,如果能適時運用古典詩詞的經(jīng)典語句,能讓學生作文更添色彩。為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既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語言特有的美感和意蘊,又能在讀寫結合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中,筆者開展了如下讀寫結合的策略:
1.文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請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更多更豐富的關于“赤壁”的美景,用筆寫下自己眼中的赤壁景色?!昂澜堋背酥荑ぃ氵€能想到哪些人物?
2.文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將蘇軾復雜的情感世界流露得淋漓盡致,請在學習小組內(nèi)進行合作探究,并寫下自己認為的蘇軾精神世界的豐富內(nèi)涵。
3.結合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根據(jù)你對蘇軾的了解,嘗試為其寫傳,要寫出自己獨有的內(nèi)容特色。
讀寫結合模式較多,不一而足,常用的還有“名句+感悟”式、詩句翻譯式、添枝加葉式等,各有千秋。讀寫結合,互為促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寫作背景,更能讓學生深刻理解詩歌主題。
綜上所述,學習古詩詞,既是語文課標的要求,也是讓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精神底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懈的探索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方法,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讀懂古人智慧的內(nèi)心,真正明曉事理,學以致用。
【1】劉從良.高中古詩詞鑒賞有效教學的嘗試【J】.現(xiàn)代語文,2013(8)
【2】楊侃玲.中職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廣東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