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子
?
母親的小腳粽
□慶子
每到嘴饞想吃粽子時,尤其每逢端午來臨時,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小腳粽的香味,就會飄蕩在腦海間。
母親離開的那年端午節(jié),為了紀(jì)念母親,從未動手包過粽子的我向家人宣布,我要請全家吃我親手包的粽子,并供奉于母親靈前。但我包的粽子,輸了母親十萬八千里,不僅形狀不像,個頭大小不一,而且結(jié)構(gòu)松散,不少粽子的邊角葉子散開,剝粽子時搞得兩手沾上黏黏的米粒。因為自己的失敗,更因為思念母親和她的粽子,我堂堂一個成人不由當(dāng)眾哭出聲來。還好,手足們沒有嘲笑我,反而很捧場地說:“好吃,有母親粽子的味道?!蓖盹垥r,姐姐送來十幾個粽子,雖然緊實度尚遜母親,但形狀與味道,都非常像母親的粽子。
姐姐指出我的問題所在,粽葉用清水洗凈后,我漏掉了一道工序,即沒有用滾開的開水浸泡粽葉,因而粽葉沒有韌性而容易破裂。包粽子時,我只能著力于不破散,而無法顧及形狀,自然更難以做到緊實。在最后用力捆扎時,粽葉破裂,我還得再加上一片葉子,搞得臃腫難看。只能怪過去母親包粽子時,自己既沒有細(xì)心觀察,也從未動手嘗試。雖說離鄉(xiāng)背井上山下鄉(xiāng)十三年沒在母親身旁,但每次回家,母親都會拿出特意存下的糯米,專包粽子給我吃,而我卻從來無心向母親學(xué)包粽子。
后來,經(jīng)濟發(fā)展了,糯米敞開供應(yīng),且不要糧票,只要想吃,一年四季都可以買來吃。然而不管在當(dāng)?shù)剡€是外地,沒有一家店的粽子可以媲美母親的粽子。
我家樓上樓下連我家共八戶人家,有兩個包粽子的能手,一個是五號的阿奶,她包三角粽子;另一個就是我母親,包小腳粽子(所謂小腳粽子,因其形狀猶如舊時女子的三寸金蓮,故稱之)。每逢端午節(jié)前兩三天,樓里人家就熱鬧起來,準(zhǔn)備一應(yīng)材料:糯米,赤豆,鮮肉,蘆葉,棕繩,備齊了,根據(jù)各家喜好的口感,或送到阿奶處,或送到我家。阿奶與我母親就擺開攤子,義務(wù)幫大家包粽子。各家煮熟粽子后,會送兩個或四個來酬謝。我母親總是推托再三,說我們自己也要包不少的,直到實在推托不了,盛情難卻,才道謝后收下。
當(dāng)時人家,粽子不是白米粽,就是赤豆粽,最好吃的當(dāng)然是肉粽。前兩種要蘸糖吃。白米粽還可以切成片,放油鍋里炸后再蘸糖吃,也是好吃得不得了。肉粽內(nèi)裹的不能全是瘦肉,那樣沒吃頭,得加上適量的肥肉,小腳粽煮的時間長,肥肉都煮化了,平時最不愛吃肥肉的我,吃起肥瘦搭配的小腳肉粽,也覺得香得不得了,絲毫不會有肥膩的感覺。
阿奶的三角粽子簡單好包,那也是無法包裹緊實的品種,所以每個端午,都是阿奶先完工收攤。母親的小腳粽子要求高,且向來先人后己,所以母親最后包我們自家的粽子時,總要忙到端午前一晚才搞定,而不致耽誤孩子們端午清晨的享受。
母親把蘆葉洗凈、根部剪平備好,粗粗的棕繩買來后,拆成細(xì)綹,洗干凈再用開水燙好擰干。棕繩抗拉力強,緊實的小腳粽,如用白紗繩捆綁,一拉就會斷的。赤豆洗好了,倒進(jìn)糯米里混合好;豬肉則已經(jīng)切成了大塊用醬油拌好了,糯米里也倒了點醬油,所以肉粽是醬油色帶咸味的。糯米都是當(dāng)場淘洗好,現(xiàn)洗現(xiàn)包,因而米粒絕不會爛。做好一切準(zhǔn)備,母親就坐下來開始工作。
三片疊好的蘆葉,從根部起始兩手相疊成漏斗狀,將米放滿漏斗,如是肉粽,則肉塊放在漏斗中間。米放滿漏斗后,壓在漏斗下面的蘆葉由右向左側(cè)或由左向右側(cè)翻轉(zhuǎn),再經(jīng)由“腳尖”處兜轉(zhuǎn)。從“腳尖”處兜過來時,蘆葉已快到盡頭,不夠長度了,就再取一片蘆葉,從“腳尖”開始墊進(jìn)的同時,把前三張快到末梢的葉子尖部裹進(jìn)新添加的葉子內(nèi),一起伸展到“腳跟”,然后手握使“小腳”直立。這時候,“腳脖”處如同一杯子口,一手托住“腳底”把住“腳腕”,另一個手舀米再往“杯口”加米,邊加邊摁,直到摁無可摁時,就把已候在“腳跟”處的蘆葉拉起,蓋住“杯口”,順勢翻轉(zhuǎn)葉子,再從“腳尖”處兜轉(zhuǎn)。最后,葉片兜到“后跟”時,已是葉片末梢。把末梢塞進(jìn)后跟葉層的縫隙里,就可以拿根棕繩捆扎。棕繩捆扎時,一頭咬在牙齒間,另一頭從“腳腕”中部繞到“腳底”中部,上下緊緊纏繞兩圈后,再與牙齒咬住的那頭捆綁在一起打結(jié)。這樣包裹捆扎的小腳粽,煮五六個小時不會松散。
直到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母親煮粽子用的都是燒煤餅的煤爐。往往白米粽和赤豆粽先做可放在一鍋先煮,然后專煮一鍋肉粽。晚飯時包好肉粽,就放進(jìn)鍋里,水漫過粽子,煤餅燒到旺火。水開后,爐子門半關(guān),火勢減弱,煮五六個小時后已到半夜,壓上新煤餅,封住火,鍋不取下,粽子就在鍋里滾水浸泡到天亮。
早上揭鍋,夾雜著蘆葉清香和肉香的肉粽熟透,香飄樓道。剪去棕繩,剝?nèi)ヌJ葉,掰一下,米粒與米粒間不即不離,咬一口在嘴里,糯米軟而不爛。咬到肉時,瘦肉外包裹著融化了的肥肉,肥而不膩。母親小腳粽子的那好吃滋味,美了去了!
古人云:“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北救藚s得再加上一句,每逢端午尤思母。每到嘴饞想吃粽子時,尤其每逢端午來臨時,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小腳粽的香味,就會飄蕩在腦海間,26年來不能忘懷。
(責(zé)編李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