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南劉集中心小學 張媛媛
?
淺析小學語文理想課堂
江蘇省宿遷市南劉集中心小學 張媛媛
當前的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再僅僅停留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層面上,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孜孜不倦地追尋著心中的理想課堂,我經(jīng)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反思、總結,我對專家們定義的理想的課堂有了新的思考。
理想的語文課堂是我們奮力追求的一種教育夢想。在我眼中。要實現(xiàn)理想課堂,要做到以下幾點。
1.體現(xiàn)在安靜的“靜”
它指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靜心工作、靜心學習。教師需要靜心的對每節(jié)課進行解讀、反思、設計。學生需要靜心的學習、思考、作業(yè)。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體現(xiàn)在競爭的“競”
我賦予它的含義是競爭與合作,希臘的船業(yè)大亨歐納西斯曾說過:“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比你更強大的對手?!睆倪@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兩個潛在的重要因素:競爭與合作.這對于課堂上的孩子同樣適用,只有幫助孩子養(yǎng)成你爭我趕,相互取長補短的班級風氣,才能更加凸顯出課堂的和諧和互動性。
3.體現(xiàn)在干凈的“凈”
即簡約流暢,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每節(jié)課都能圍繞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4.體現(xiàn)在路徑的“徑”
主要講的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任何人的終生發(fā)展及學習始終是相伴左右的,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因此,理想的課堂更應是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課堂。
5.體現(xiàn)在后勁的“勁”
意思是有效乃至高效,牢牢抓住課堂40分鐘的時效。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課前認真?zhèn)湔n,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1.讓課堂氛圍充滿和諧
在學生的生活活動中,只要仔細觀察處處留心,隨時都能學習語文。真正的課堂其實未必是認認真真一板一眼的教授,一種輕松、自由活潑平等的學習氛圍,一個最自然真實、原生態(tài)的課堂往往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最出人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
2.讓思維充滿靈動
理想的課堂是一個靈動思維的過程,它來自于教師與學生的上互動。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第二自然段中“……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天堂”在這里是指學習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的地方。這句話表現(xiàn)了外國學生的狂妄和對中國人的輕視。此處教師一定要引領學生用靈動的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還有第七自然段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創(chuàng)作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畫界。”“功夫”,即時間,經(jīng)歷,這句話是學畫過程到學畫結果的過渡,表達了對徐悲鴻刻苦學畫精神的贊頌。這句話是說徐悲鴻的創(chuàng)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說明在當時影響之大,“整個畫界”說明影響之廣。讓學生深入品讀課文,慢慢體會徐悲鴻年輕時留學法國,勵志學畫,奮發(fā)努力,勤學苦練,終于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勤奮刻苦,為國爭光的可貴精神。通過品讀課文,更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在這樣細讀、品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自然無痕地將知識內化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而且他們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3.讓評價充滿智慧
評價是否到位,關系到能否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一節(jié)課快結束時,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進行一個總結性的評價,教師的評語,可以是:“今天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是“你從這一課當中你學到了什么?”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避免提出“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選擇性問題做簡單的評價。
1.給每個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是理想課堂的前提。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我給江主席獻花》這一課,讓學生潛入文本細讀第1—7自然段,文中有“興高采烈”“手拿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等詞,表現(xiàn)了香港人民對回歸的期盼自豪以及對祖國的親情?!芭d奮”“激動”直接表達了我此時的心情,顧不得擦一下臉上的雨水,更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這種心情,這是香港人等待了一個世紀的重要時刻。讓學生細細體會此時的快樂的心情。
2.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在課堂上,師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交流合作展示的機會,發(fā)展他們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一次關于《做人好還是做動物好》的辯論賽上,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分成兩大組,大膽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做動物好,因為做動物吃東西不花錢,愛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我反對你的意見,我覺得:“做人好,因為人可以讀書,看電視玩電腦,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再如: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脫險記》一課,這篇課文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文中角色性格鮮明,擬人化的描寫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適宜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表演前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小劇組,由“導演”全面負責,角色設定各自制定,可以直接將課文當劇本,也可以改編,把這部劇本完整的練一練,演一演。教師讓學生潛入文本,細細品讀、感悟,然后進行劇本演練。感悟是指學習主體對語言材料的能動感受與領悟。學生們緊緊抓住,“激烈”“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這幾個詞。在這節(jié)課上,通過動作的指點、語音的點拔、情境的體驗,使得感悟水到渠成,教師是充滿智慧的:他不是一廂情愿地去灌輸,讓學生機械地硬背詞語意思,而是借助情境去啟發(fā),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悟,教師是充滿情趣的:與學生一起盡情地讀,盡情的說,盡情的演,在輕松愉悅中,師生都得到了共同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開放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更是一個展示的舞臺。放飛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引領學生品讀文本,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