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是一部以志怪為特征的文言小說,集結了很多精彩的狐鬼花妖的故事。其中,刻畫得最深刻、最富有魅力的文學形象是狐女?!读凝S》里的狐女成功顛覆了此前文學史上為人唾罵的“狐貍精”形象,顯示了作者獨特的文學功力。
關鍵詞:《聊齋志異》;蒲松齡;狐女;顛覆
作者簡介:梅思玲,女,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2-0-01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中,人們對狐女的認識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狐女基本等同于狐貍精,是妖媚、迷惑、狡猾、奸邪的代名詞。然而,蒲松齡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辟了另一番狐女形象的天地,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的狐女形象,大致來說,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外表——于娟秀婉麗中顯溫柔可親
可以說,到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狐女才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審美形象。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顛覆了傳統(tǒng)狐女妖媚惑人的妖性特點,除了極少數(shù)“衣服炫麗而顏色黑丑”的丑狐外,把由狐幻化成的女子大都寫得娟秀婉麗,溫柔可親。在這些狐女身上,閃耀著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光輝,寄托了作者對她們的深愛之情。嬰寧“容華絕代,笑容可掬”;青鳳“弱態(tài)生嬌,秋波流慧”;辛十四娘“著紅帔”、“袖傾鬟,亭亭拈帶”;嬌娜“嬌波流慧,細柳生姿”;胡四姐“嫣然含笑,艷麗欲絕”等等,極盡風韻而又各有千秋。作者在創(chuàng)造這些狐女形象時,都是讓她們披上一件漂亮的外衣,但這件外衣不會讓她們顯得妖化,難以親近,反而多了一層可愛可親的色彩。這樣的顛覆性創(chuàng)造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濃郁的超現(xiàn)實的審美感受。
(二)性格——于熱情直率中顯機智叛逆
《聊齋志異》中的狐女大多具有傳統(tǒng)女性溫柔善良的一面,但是也不乏熱情直率和機智叛逆的性格。且看《嬰寧》這一故事中的嬰寧,是個人見人愛、天真直率的女子。她的笑總能給人一種賞心悅耳的感覺。她用笑淡化了封建家長的專制與冷酷,拯救了很多無故犯錯的仆人。再看狐女小翠,她善謔,根本不把三綱五常那一套放在眼里,于嬉戲談笑間幫助元豐及其家人度過了無數(shù)次的災難?!而f頭》中,鴉頭則是自覺與惡勢力頑抗,既不為金錢所動搖,也不因折磨所屈服的叛逆狐女。在眾多的狐女形象中,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不管是身遭厄運,還是無憂無慮,她們都在追求愛情和與生活的方面顯示著自己熱情直率,機智叛逆的性格。
(三)品德——于賢良淑德中顯重情重義
認真剖析《聊齋》中的狐女形象,剝去她們狐貍的外在身份,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她們與封建社會具有美好品德的女子并無差別,此外,還多了一層人性的光輝。
我們知道,“賢良淑德”是對古代女子品德的高度贊揚,這種品德體現(xiàn)在為家庭作出無私的奉獻上?!读凝S志異》中的大多數(shù)狐女都具有這種品德,她們或勤儉持家、或孝順顧家、即使在飽受夫家挑剔和嫌棄的情況下還能處處替丈夫著想?!秼赡取分?,蒲松齡用“年約十三四,嬌波流慧,細柳生姿”來描寫嬌娜的美麗。當這樣美麗的狐女出現(xiàn)在孔雪笠面前,他“胸間腫起如桃花,一夜如碗”??籽覍赡纫呀洂廴牍撬?,只要心愛的人站到自己的跟前就會病情好轉?;矢γ髅髦浪麄z相愛,還把松娘介紹給孔雪笠。當滅門之災發(fā)生時,嬌娜不顧女子該有的矜持與體面,在大庭廣眾下救助自己心愛的孔雪笠?!秼赡取繁菊宫F(xiàn)的是男女間精神戀愛,但在這場戀愛中,我們分明可以看到嬌娜的重情重義。
《阿繡》里的劉子固愛上了雜貨鋪女子阿繡。同時,狐女阿繡敢于反抗封建禮教的傳統(tǒng),大膽追求并保護愛戀的劉子固。愛上了劉子固,狐女阿繡不僅沒對其加以報復,反而暗中撮合二人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可見其美于內心;《辛十四娘》中辛十四娘是個標準的美人,不可以俗物比擬,雖身為妖,但卻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因排在十四,所以稱為辛十四娘。她與其他姐妹不同,從小就以修道成仙為志向,所以行善積德,從不靠吸收陽氣來增強法力。她好言相勸丈夫遠離惡友,可不被丈夫馮相如理解,在馮相如身陷囹圄,成為階下囚之時,十四娘忍受楚仲卿的刁難和欺辱,使馮相如化險為夷?!逗苫ㄈ镒印分械淖谏诮Y識狐女之前,貧苦不能自立,自認識狐女后,好事便接踵而來:先是在狐女的幫助下娶到了美妻,后又在荷花三娘子的幫助下,金帛享用不盡,還有了后代?!斗馊铩分械拿仙緛硎秦氋v到了“布袍不飾”的地步,但在狐女三娘的幫助下,不但娶了妻子,還中了舉人進士,甚至官至翰林。借助這些狐女的力量和法術,書生不僅迅速擺脫了經濟上的貧困,不需為生計發(fā)愁而盡情享受愛情,而且還有了崇高的社會地位,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在蒲松齡的筆下,狐女的傳統(tǒng)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顛覆。蒲松齡將狐女的美好形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借用狐女的傳奇故事來表達對社會底層女性的憐憫與愛護,以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狐女向世人證明,所謂“狐”,有時比人類更具純美的人性,從而改變世俗觀念中關于狐至邪至惡的謬論。
參考文獻:
[1]成瑞裕.《花妖狐魅話聊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李劍國.《中國狐文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
[4]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M].北京:中書局,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