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娜
摘 要:澄江化石不僅保存完整,而且種類豐富,現今已知的已經有200多種,是證明地球早期存在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證據。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澄江化石和地球早期的生命演化歷程,在展覽陳列館中采用視聽多媒體技術對澄江化石以及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歷程等進行介紹,此種方式不僅加深了人們的印象,而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本文主要介紹了在澄江化石展覽陳列中多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澄江化石展覽;應用
通過澄江化石人們能夠看到距今5.3億年前地球面貌,因此澄江化石具有非常突出的研究價值。澄江化石出現在早寒武紀時代,該時代海洋生物大量出現,為地球生命的延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F今發(fā)現的200多個澄江化石物種,只有7個屬于藻類,其他都屬于動物物種。由于澄江化石內容比較多,過去傳統單一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所以為了令人感受到更好的視聽,才對澄江化石進行展出的過程中,采用視聽多媒體的相關技術,為陳列展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1 澄江化石概述
眾所周知,侏羅紀時代發(fā)生在一億多年前,而在寒武紀時期,也就是在五億多年前,卻發(fā)現了更早的古生物群體,這一時期接近地球早期生命大爆發(fā)的起點,對于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有著重要意義。而澄江化石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澄江化石的發(fā)現,對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世界上也可以稱得上是重要的壯舉之一。由于澄江化石是生命歷史重點階段的重要例證,因此澄江化石的發(fā)現才會在世界上引起極大的反響。在發(fā)現的同時,也有必要向更多熱愛這方面內容的有識之士進行展示,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地球早期的生命演化歷程,所以采用合適的手段對澄江化石進行展示就十分必要了。
2 視聽多媒體技術在澄江化石展覽陳列中的應用
首先,視聽多媒體技術是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上而出現的一種展示方式,其中包含了音頻、視頻以及對圖像進行處理等多方面的內容,計算機是最基本的載體之一,通過對這一技術的運用,可以使人們在觀賞展覽的過程中獲得更加直觀與生動的享受,從某種程度上說,對傳統陳列展覽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是這也間接證明了未來的發(fā)展必將是現代化的,富于享受的時代,人們在欣賞澄江化石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視聽多媒體技術,那么將會帶來無限的享受,同時也會產生一種震撼性的效果。所以說在當前的展覽陳列中,視聽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
另外,在當前的視聽多媒體陳列過程中,還朝著縱向不斷發(fā)展著。充分體現出了生動、直觀以及新鮮的特點,觀眾能夠在欣賞的同時,在聽覺、視覺以及其他感官上都獲得更加美妙的享受。綜上所述,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視聽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之一,所以更加應該在陳列澄江化石時運用這一技術,這樣才能令觀眾感受到五億多年前澄江化石所帶來的震撼效果,為今后的展覽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3 澄江化石展覽陳列中對視聽多媒體的設計
在當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視聽多媒體已經基本上成為了一種主流手段,在今后的發(fā)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視,是因為這一技術融合了多個學科以及多個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領域中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經成為今后的主要的趨勢之一。因此我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工作。
在澄江化石陳列展覽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展示的內容是化石本身,所以應該在展示的過程中突出典型性以及科學性,對化石的形成以及復原過程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而多媒體技術只是其中的輔助手段之一,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將澄江化石更加震撼的展示出來。視聽多媒體展陳項目作為輔助性展陳手段之一,要做到畫龍點睛,設計者要具體分析展覽的特點,深入了解所要表現的展品的特征,明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點,力求技術應用與內容表現和諧統一,營造環(huán)境與內容融合的氛圍,使觀眾在參觀時,不知不覺中進入視聽多媒體技術所展示的環(huán)境中。
澄江化石中發(fā)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物種主要有中華細絲藻、海綿、先光???、奇蝦、云南蟲、撫仙湖蟲、納羅蟲等,在進行多媒體展示時,可以對這幾種化石進行重點展示,以便于讓人們更好的了解這些生物的構造,以及共同構建出海洋生態(tài)金字塔的食物鏈情況。這樣人們不僅對澄江化石的基本概況有所了解,還能夠加深重點內容的印象。澄江化石的產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澄江縣帽天山周邊,展覽人員在通過多媒體向人們顯示化石時,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云南澄江帽天山的自然條件,使人們更加清楚的明白為什么澄江化石是寒武紀生物存在跡象的實證,以及在5.3億年前這里是什么自然情況等,這樣人們對澄江化石的來龍去脈就會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
另外,通過澄江化石的展示,可以使人們更加直觀的看到寒武紀早期地球上完整的海洋生物群落,如果只是單純的人工講解,觀賞者很難清楚當時的海洋生物群落是何種狀態(tài),但是通過視聽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寒武紀早期的澄江動物群展現在觀賞者面前,觀賞者通過該技術能夠了解到澄江動物群從起源一直到演化的整個過程,這樣非常直觀形象,同時也會讓人們感到震撼。
其次,注重技術的前瞻性。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一個好的古生物視聽多媒體項目應具備進一步更新、替換、擴充的能力。新技術引入博物館的展陳,需要經歷一個轉化和適應的過程,功能是第一位的。多媒體技術作為展示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取代實物展品的主導地位。多媒體技術絕非越先進、越昂貴越好,恰當的才是最好的。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硬件設備滿足展陳效果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將資金用于軟件的開發(fā)和拓展上。所以,在展陳設規(guī)劃之初要做好充分調研,設計時既要考慮滿足觀眾的現時需求,又要預留出具有可持續(xù)開發(fā)、可擴展的模塊以及模塊間的兼容勝,充分利用三維圖像、圖形、聲音、視頻、動畫和文字等多種方式來增加陳列內容和增強展示效果。
澄江化石展覽展覽中視聽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在依據現有情況發(fā)展視聽多媒體技術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日后的發(fā)展,爭取每一個開發(fā)出來的軟件都具有可擴展性,能夠滿足于日后的澄江化石展覽需要。
結束語
總之,視聽多媒體技術是在數字與實物展品之間搭建的一個互為依托的橋梁,是自然博物館功能的延伸,它的發(fā)展將對確認、理解和闡釋自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視聽多媒體展覽陳列是博物館未來展示的方向,它涉及了各種學科、知識、成果的綜合運用。在澄江化石展覽陳列中,要合理運用技術手段、設備與展覽所要表現的理念、內容及形式的和諧統一,滿足觀眾對展覽體驗、探索、獵奇的訴求。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多媒體技術及其設備在博物館展示中應用的研究,發(fā)揮好多媒體技術對展覽的助推作用,促進澄江博物館展示水平的整體提升?!?/p>
參考文獻
[1]于萍.如何在紀念館展示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28).
[2]孫曉艷.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4(8).
[3]張小樹.淺議多媒體技術在小型博物館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
[4]李鵑.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運用及發(fā)展[J].科技資訊,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