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過對南陽市區(qū)公共場合中出現的公示語翻譯進行研究分析,根據語言特色和文化的差異性,提出在翻譯時應注意的理論和依據,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南陽地區(qū)內公示語的翻譯研究,為南陽市公示語的翻譯更科學、有效增添新的動力。
1. 引言
當今多文化、多元素的交流過程中,英語作為國際內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中出現的公示語翻譯,更能從細節(jié)上體現出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程度。隨著南陽市經濟迅速發(fā)展與生活水平提高,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è)與國際友人駐足。南陽市區(qū)內,公示語主要在出現在交通標語、警示語、宣傳語、旅游景區(qū)等。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指示工具,公示語利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或配以圖標文字,將有效信息傳遞給大眾。為使在南陽的外國朋友能準確理解公共場合中各標示語的含義,筆者進行了南陽市區(qū)公示語翻譯現況研究。
2. 公示語的發(fā)展現狀及其翻譯研究背景
公示語(Public Signs),英語語言中一般稱為“標示語”(Signs),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把它定義為“有形指示牌”,旨在告訴大家“相關信息或是按照要求來做”。它是在公共場合看到的文字語言,是一種公開和面對公眾的,以達到某種交集目的的特殊文體。
公示語是社會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規(guī)范人們行為,提高生活質量以及建立和諧社會環(huán)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同時,公示語對于公眾和旅游者,出現任何公示語的歧義、誤解,甚至濫用,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錯誤的翻譯會影響一個城市、一個地區(qū)的形象和對外交流,也給外國游客帶來諸多不便。
隨著2008年世界翻譯大會落戶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及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和投資商紛至沓來。公示語作為“城市的面孔”,是給所有到來中國的外國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國名片,公示語英譯水平的高低作為文明標志直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國際化水平的高低。
公示語翻譯是翻譯研究的新領域。公示語的研究在西方最早由Vinay和Darbelnet于1959年提出。進入21世紀后,公示語翻譯才逐漸成為翻譯界的熱點。200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了公示語翻譯研究中心,2003年由該中心課題組主辦的“漢英公示語研究在線”網站開通。2005年9月,“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召開。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就公示語漢英翻譯理論研究,公示語應用翻譯實踐探討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3. 南陽市公示語翻譯存在的問題
課題組通過對南陽市區(qū)內公共場合進行調查研究,其中主要包過車站、商場、公園、醫(yī)院和學校等等。其中涉及到有交通指示路牌、道路地區(qū)名稱、旅游景點標示語、餐飲商場等與人們生活都密切相關的共場合所出現標示玉。然而這些標示語的翻譯方式與效果參差不齊,通過調查發(fā)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3.1 書寫不規(guī)范及拼寫錯誤
在南陽市,各類公示語主要出現在路牌,交通指示牌等,而我國已制定相關準則,主要表現在公示牌中漢字、拼音的書寫和地名、路名的書寫兩方面。例如南陽市漢冶路正確拼寫應為“HanYe Street”,而不是“Han Ye Street”或“HanYeStreet”,地名通常由專名加通名構成,專名采用漢語拼音拼寫。另外在一些簡單單詞或拼音拼寫中,也易出現個別字母拼寫錯誤或增添、丟失等低級失誤。這些失誤完全不應該出現在公共場合中,翻譯人員應盡量避免這些低級失誤。
3.2語法錯誤
在公示語翻譯中,通常會出現一些如名詞單復數錯誤,介詞、修飾詞使用不當,省略冠詞等語法錯誤。在商場中我們常見有“會員服務中心”的告示,其英文翻譯則為“VIP Serve Center”,此處就將“serve”一詞的動詞當名詞使用,而合理的翻譯應為“VIP Service Center”。在停車場常見有“禁止停車”翻譯為“No Park”,正確結果應為“No Parking”。諸如此類的翻譯主要翻譯者在翻譯時認真仔細即可避免。
3.3表達生硬
有些公示語中的漢語在人們看著毫無問題,一旦翻譯成英文就會顯得過于直接生硬。這主要由于不同文化差異、表達的不同。例如漢語中表示的警告時,語氣較重,常含有如“禁止”、“請勿”等詞匯,若直接翻譯為英文常常會略顯生硬,給人以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而對于歐美等國家標準推薦使用“小心”、“警告”、“危險”等表示不同危險程度的警示詞。如“必須戴安全帽”,若直接英譯為“Must Wear Safety Helmet”,顯然這是誤譯,表達也十分強硬不合理,而正確的翻譯應為“Safety Helmet Required”。實驗研究表明,中外人群對這類警告性詞語反映的差異十分明顯。因此在公示語翻譯過程中,要避免對內和對外因信息差異不對等導致的失誤。
3.4中式翻譯
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個人經驗,將中文表達習慣加入到翻譯中。例如我們在游覽博物館或景區(qū)中,經常見到“請勿觸摸”的告示,但翻譯者往往根據字面意思按中文習慣翻譯成“No touch”,按照英語表達習慣合理正確翻譯應為“Keep your hands of”。在一些地區(qū)中我們常常見到“閑人免進”的公示語,合理正確譯法應為“Staff Only”,而按中式翻譯卻成了“No Lazy People”,可見生活中這樣的翻譯往往屢見不鮮,令人啼笑皆非,從這些細節(jié)的失誤,很容易對一個城市的形象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使外國游客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4. 解決方式
4.1提升翻譯者素質
公示語翻譯的好壞與否直接取決于翻譯者的自身素質的高低。對于翻譯者而言應注重相關方面的訓練,從生活遇到的各類公示語翻譯進行學習和總結,善于發(fā)現公示語翻譯中所出現的失誤,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既要提高英語水平的掌握,也當注重表達效果,避免出現中式英語、語法語意等低級失誤,避免產生歧義。翻譯過程中結合當地特色,與實際要求相補充,逐步培養(yǎng)翻譯者的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使翻譯效果即清晰準確,又生動形象,使國外讀者能準確理解公示牌含義,為南陽市增添一份親切與友好。
4.2積極參考總結
公示語翻譯作為政府工程的一個部分,政府的相關負責人員在組織翻譯者翻譯的同時,也可多請教相關專家,查閱文獻,向其他經濟發(fā)展迅速、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城市學習。對于全市各公共場合,如各類車站、公園、旅游景點、廣告牌位、事企單位所涉及到的各類公示語,積極采納各方意見和建議,逐步提升我市公示語翻譯質量。
4.3完善公示語翻譯相關制度
由于公示語所出現的場合較為廣泛,涉及到社會各個層次,如醫(yī)院、學校、景區(qū)、交通等等。除了政府部門主導以外,還需社會各方積極配合。政府則需要制定統(tǒng)一的相關標準和流程,使各方在制定、翻譯過程中有所依據,而不是各行其是,使翻譯效果參差不齊。同時在采納專家,聽取各方意見后,為翻譯人員制定相應的翻譯準則和規(guī)范,為他們提供確實可靠的理論依據。最后,政府應建立嚴格的審查標準和考核,及時改正各類失誤,是公式語以完美的形態(tài)展現在群眾面前。
5.結語
公示語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牌,更能從細節(jié)上體現社會的開放與進步,反映這座城市的人文水平。而公示語的翻譯并不僅僅是翻譯者的行為,從深層次上發(fā)掘,它涉及到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程度,重視程度。只有政府加大對公示語翻譯的投入與研究,從細節(jié)做起,不斷積累總結經驗,積極組織學者、專業(yè)的翻譯人員及政府管理人員,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guī)范和準則,使公示語的制定者,翻譯者有所依據。這樣翻譯時才能避免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誤解和錯誤,真正提高公示語翻譯的質量。同時對于將要投入到公共場合中的公示語加強監(jiān)督與審核。這些嚴厲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公示語翻譯的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水平和對外印象,為我市社會進步和發(fā)展增添新的光彩。
注: 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2016年大學生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SPCP)“xxx”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