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藝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教育,而且是一種人的性格與氣質的塑造;不僅是一種音樂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人的智能與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就是鋼琴教育的綜合效果的生動說明。
學習、練習和演奏鋼琴是一種極其高雅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科達伊曾講:“音樂是人類教養(yǎng)中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沒有音樂就沒有完全的人”。這些至理名言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培養(yǎng)人才規(guī)格的重要標志。在重視人才培養(yǎng)和早期教育的國家,讓孩子學習和掌握一門樂器或學習音樂知識,開闊音樂視野,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在日益走向繁榮昌盛和高度文明的我國,讓祖國的下一代接受鋼琴藝術教育,也早已成為大中小城市里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與時尚。
為什么鋼琴藝術教育能夠為人們的性格、氣質以至于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重要手段?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這種人類精神生活的特殊現象呢?
我們知道,鋼琴藝術教育是一種以審美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動。它同樣具有一般審美活動所有的特點。
首先,鋼琴教育是一種訴諸情感的教育方式。鋼琴教育,與其他藝術教育一樣,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情感的交流,作用于人的心靈。中外美學史上所說的“陶冶”、“凈化”(亞里士多德)、“興”(孔子)、“浸”(梁啟超)等等,都是指藝術審美教育中的情感方式。包括鋼琴在內的藝術教育,不是向人們傳授知識和技藝,也不是向人們提供某種行為規(guī)范,而是給予接受者以情感的定向。即使是藝術教育中理性內容,也是通過情感起作用的。這就是說,鋼琴教育等美育方式是以情感受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是通情而不達理。情感教育的方式是鋼琴藝術教育的規(guī)律性表現。
其次,鋼琴教育是一種自由的教育方式。審美教育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帶任何強制性。它是一種適合人的“天性”的愉快活動。它寓教于賞玩的快樂,寓教于美的享受,使人在音樂的美感中有所感染、有所啟發(fā)。鋼琴藝術教育既然是一種情感教育,就不能采取強制的方式,而只能采取受教育者自由接受的方式。席勒指出:“在審美的國度中,人就只須以形象顯現給別人,只作為自由游戲的對象而與人相處。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這就是審美王國的基本法律。”一般的審美活動是如此,鋼琴藝術的教育活動更是如此。人們學習鋼琴、演奏鋼琴,應當完全是出于自身的精神需要,出于對音樂之美的渴求與向往。也只能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鋼琴教育接受者的主體才能進入自由的審美狀態(tài),調動起全部心理功能,以一種無功利的態(tài)度專注于鋼琴音樂之美的觀照,從觀照中自然而然地達到心靈的凈化,精神的升華。
再次,鋼琴藝術教育的享受性特點。鋼琴藝術教育是一種高級的精神消費或精神享受。人們接受鋼琴藝術教育的過程,同時就是獲得高尚精神享受的過程。鋼琴教育,如要不能給人以精神享受,就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我國《樂記》中說:“夫樂者樂也。”這后面的“樂”,就帶有享受的性質?!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這是前人從成功的審美教育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也在鋼琴教育的實踐中知道,只有主動地給予受教育者以精神上的娛樂和享受,學生們才會自愿地接受教育,鋼琴教學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鋼琴藝術教育,是以情感為內在驅動力、在自覺自由狀態(tài)中進行的和伴隨著美感享受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
然而,過去我們的鋼琴教學卻存在兩個明顯的缺點。
其一,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習鋼琴時,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練習,學習者沒有得到關于鋼琴音樂形象的正確指導。許多已經熟練掌握鋼琴技巧的學生,卻不知自己彈的曲子到底有什么意義,似乎只會玩弄手上的技藝,而不懂鋼琴音樂的美感;其二,即使能夠講一些鋼琴音樂的道理,也常常只是從定義出發(fā),從概念出發(fā)。這種情況與鋼琴音樂這門非常生動、充滿感情的藝術很不相稱。我們認為,這樣的鋼琴教育,很難真正發(fā)揮鋼琴藝術的育人功能,也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來。
鋼琴教育能夠培養(yǎng)人的自律精神和協調能力。在鋼琴教育中,教師的指導時間是有限的,要學習好鋼琴的演奏技巧,主要的是要求學生自覺的大量自學與練習,這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覺精神。鋼琴演奏需要人體的“眼、耳、手、腳、腦”等五個器官的同時配合。人們在學習鋼琴中也能自覺地認識自身的協調與自我和社會的協調能力的重要性,從而學會和掌握控制自我、把握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高度和諧統一的技能。
鋼琴藝術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fā)了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高層次的追求。這種對于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是其他教育方式能夠輕易達到的,它是鋼琴藝術中所蘊含的高雅藝術品味陶冶的結果。鋼琴藝術像春天的暖風,滋潤人的心靈;鋼琴藝術也像夏日的閃電,劈開夜幕下的黑暗。它能調動人類精神和肌體的一切尚未完全開發(fā)的潛能,不斷鑄造出品味更高、素質更全的完善的人。
鋼琴藝術教育屬于教育學的范疇。它同德育、智育、體育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作用,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鋼琴教育所養(yǎng)成的人們對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感受與理解能力,養(yǎng)成的健康審美趣味和高尚道德情操,將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而包括鋼琴藝術教育在內的審美教育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從未有過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需要大量高規(guī)格、高素質、高品味和高層次人才的時代。讓我們以更加高昂的熱情,為培養(yǎng)一代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