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名師工作室建設似乎有“井噴”的態(tài)勢。一些地方的名師工作室的確成為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鍛煉骨干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打造領軍教師的重要載體和形式。然而,從已建名師工作室的現狀來看,還有不少地方僅僅停留在“掛名”狀態(tài),并沒有進入實質性運作;有的即使進入了運作狀態(tài),但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名師工作室建設如何真正取得實效仍需作出積極的探索和努力。本文以濟源第一中學名師工作室建設為例,分析名師工作室建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提升名師工作室建設實效性的推進策略。
一、名師工作室建設的背景
一是落實《河南省教師發(fā)展學校指導意見(試行)》和《中原名師工作室指導意見(試行)》(教師〔2013〕757號)和《濟源市名師成長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政策精神,培養(yǎng)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品德高尚、素質優(yōu)良、創(chuàng)新思維活躍、學術視野寬闊、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的學者型、專家型教師隊伍。二是學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濟源第一中學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師資力量雄厚,但部分教師安于現狀,缺乏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和工作創(chuàng)新意識。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我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效性上大打折扣,無法真正起到更新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作用。因此,重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校本研修制度,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快速發(fā)展和自主教研意識的覺醒。成立名師工作室,實施“名師引領”戰(zhàn)略就是一種新型的校本教研方式。
二、名師工作室建設的過程
2013年2月,依據學校五屆五次教代會報告精神即“名師工作室”是學校為有志于通過學校團隊實現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搭建的平臺,啟動了“名師工作室”建設。原則上以市名師培養(yǎng)對象,市骨干教師為主要參選對象,采取行政推動與自愿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學科工作室人員入選名單。同年成立了四個學科(語文、化學、歷史和生物)的名師工作室。目前已有九個學科名師工作室。
制定名師工作室管理制度,是為加強對工作室的規(guī)范管理,更好地發(fā)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指導和輻射作用;是為落實計劃的制訂,落實名師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從考核和評價上推動名師工作室建設。用制度來保障工作室建設,讓制度來規(guī)范工作室活動,讓制度來考核工作室成效,使名師工作室名符其實,
而不是徒有虛名。我們相繼出臺了《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名師工作室指導方案(試行)》和《名師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制度。2015年3月,根據工作實際,重新修定了《濟源一中名師工作室考核方案(試行)》。
三、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疑惑
工作室已運行近四年,很多老師頗有感悟,感覺自己又有活力了,在工作室日常的研修活動中可以將自己平時的疑惑拿來交流探討,總會有意外的收貨。但還有個別老師反映名師工作室建設沒有抓手,感覺和常規(guī)教研活動沒有區(qū)別,自己收獲甚微。在學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會議上,教科研處主任秦望給大家提出了幾個問題并做以解答,老師們豁然開朗。這幾個問題是:
1.濟源一中的名師工作室是干什么的?
2.濟源一中的學科最缺什么?
3.濟源一中缺什么名師?
4.名師工作室和教研室的關系?
5.名師工作室的核心是什么?
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是:
1.濟源一中的名師工作室是進行學科研修的。
2.濟源一中的學科最缺名師。
3.濟源一中不缺應試名師,最缺可以出版書籍的可以全國巡講的名師。
4.名師工作室和教研室是從屬關系。
5.名師工作室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科名師。
這五個問題弄明白了,就會對我校的名師工作室建設有個清晰的思路和目標,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會更有動力。
四、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目標
我們以“項目+修煉”為抓手,爭取把我校的名師工作室建設成為全國名工作室。何為“項目+修煉”?就是每個學科工作室必須有個項目即拳頭產品,確定一個研究主題并加以修煉即細化研究。做別人沒做過的專項研究,保證三年時間做一個項目,并加以深化推廣。我校歷史學科工作室的項目即歷史名詞概念的整理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五、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功效
實踐證明,名師工作室建設已成為我校教師素質提升和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平臺,在教師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學科主持人的精心指導下,教師迅速成長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來我校多次被市教育局評為“濟源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濟源市名工作室”,研究并結項的省市級課題有幾十余項。
我們相信通過“項目+修煉”,進一步落實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升,打造名師工作室團隊的核心凝聚力,切實發(fā)揮名師團隊的引領作用,工作室所營造的學習、合作、交流氛圍, 教師團隊的精神面貌和事業(yè)追求,可以為兄弟學校乃至全國名師工作室的團隊建設,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