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禮儀在國家對外交往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較為平和的外交手段,然而由于外交活動的復雜性,出現(xiàn)了許多該手段難以妥善處理的事件,這時反用外交禮儀就顯得有必要了。本文將從對反用外交禮儀進行釋義出發(fā),通過指出反用外交禮儀具有表明實施國態(tài)度、掌握局勢主動權(quán)的作用,從而分析反用禮儀的實施條件與注意事項。
一、外交禮儀與其反用
中國學者金正昆在其《外交學》中指出:外交禮儀,通常是指在具體的外交場合里,用以向交往對象表達尊敬友好之意,并用以維護自身形象的人際交往行為規(guī)范。在外交活動中,外交禮儀是十分重要的。外交禮儀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幾個基本特征:其一,莊嚴性,指的是在外交禮儀的內(nèi)容與形式上都必須體現(xiàn)莊重、嚴肅、崇高、神圣的一面,切忌輕浮與平淡;其二為職能性,因為外交禮儀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工作禮儀,它在外交場合與外活動中同時發(fā)揮作用。同時,外交禮儀必須追求形式上的嚴謹與莊重,處處體現(xiàn)“尊重”二字;其三為禮賓性,其四為漸進性,其五是限定性。這是外交禮儀自身所獨具的五個特點。
誠然,在大部分的外交實踐中,如果能夠較好運用外交禮儀,則可在展示自身良好的外交素養(yǎng)與風度的同時維護自身國家利益,但這是建立在交往對象有一定的合作意愿的基礎(chǔ)上的,如果交往雙方并沒有相類似的基礎(chǔ),那么是否還應(yīng)該保持外交禮儀呢?在無政府狀態(tài)下的國際社會,如果一個國家墨守成規(guī)地保持外交禮儀,可能會被認為“軟弱”、保守,對這個國家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適當?shù)膱龊吓c環(huán)境,國家或政府需要巧妙地反用外交禮儀,達成通過“正用”外交禮儀所不能達成的目的。
所謂反用外交禮儀,并不是站在禮儀的對立面,也不是不文明的體現(xiàn)。
一方面,反用禮儀僅僅是對于外交禮儀的部分反用,其主體仍需保持外交行為中體現(xiàn)禮儀的方面。即僅限于外交禮儀的職能性與禮賓性部分,在職能性特征的反用上,執(zhí)行者需通過某些行為或語言表達對交往對象的憤怒、輕視,從而達到先聲奪人、激怒對方等目的;而在禮賓性特征的反用上,執(zhí)行者需通過不對等接待等方式讓交往對象感到自身被慢待,未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并做出相關(guān)反應(yīng),從而掌握外交活動的主動權(quán)。另一方面,無論是外交禮儀的常規(guī)應(yīng)用還是反用,其根本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xiàn)自身戰(zhàn)略目標,從而維護國家利益。從這一點來說,二者的相互關(guān)系是“一體兩翼”,相互協(xié)作的,并不存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二、反用外交禮儀的具體作用
1.表達外交態(tài)度
反用外交禮儀可以較為明確的表達一個國家或組織對于某個事件的具體態(tài)度,從而旗幟鮮明的表達本方的觀點,讓交往對象感受到來自本方的意見與壓力。
一般來講,在會見外賓時,除了保持服裝的得體之外,對于坐姿、言談舉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而抽煙、吐痰等行為更是被絕對禁止的。但是,上個世紀一位著名領(lǐng)導人在開展外交活動時卻反其道而行。在與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會晤時,他不但坐姿不端,還時常吸煙,甚至每當撒切爾夫人談及主權(quán)問題與相關(guān)原則性問題時,他就將一口濃痰吐進了痰盂,直至撒切爾夫人停止關(guān)于此方面的談?wù)摗?/p>
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領(lǐng)導人,這位偉人當然不可能不清楚相關(guān)外交禮儀。他的吐痰、吸煙等不符合外交禮儀的舉止是有其他含義的,在與撒切爾夫人會見時,他堅持主權(quán)問題不可談判,每當英方觸及到這一底線時,該偉人就通過這一舉動向撒切爾表明本方的堅決態(tài)度。而這一次禮儀的反用也的確收到成效,談判最終以英方的失敗而告終。
2.掌握主動權(quán)
反用外交禮儀可以幫助實施者于談判或其他外交活動中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從而控制局面,取得局勢上的主動權(quán)。對于外交官來說,在外交活動掌握活動節(jié)奏是相當重要的。 19世紀,美國希望從法國手上購買新奧爾良港口,談判正在進行時,作為第一執(zhí)政的拿破侖突然闖入會場,當場大聲喝問美國特使如果是整個路易斯安那你們會出多少錢購買。顯然,這出乎特使預料,此時局面被拿破侖掌握,法國最后在成功脫身美洲的同時,也給英國在新大路上找了一個潛在對手。
按照一般的外交禮儀來看,拿破侖在此次談判中的行為無禮的,他不但打斷了談判進程也沖撞了外賓。然而,正是這樣的行為使得拿破侖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將談判的節(jié)奏控制在自己手上,從而達成自身的談判目標。
可以看到,反用外交禮儀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外交方式,它雖然有別于一般所提倡的外交禮儀,但是仍能通過一些巧妙的方式影響交往對象,起到表達自身態(tài)度、掌握局勢的主動權(quán)等作用。
三、關(guān)于反用外交禮儀的幾點思考
1.反用禮儀需以了解禮儀為基礎(chǔ)
在國際社會交往中,主體可以適當反用禮儀,但是這必須以了解正式的外交禮儀為前提與基礎(chǔ)。從反用禮儀的概念上來說,其本身并沒有站在外交禮儀的對立面,其仍然遵守外交禮儀的莊嚴性、漸進性與限定性特征,它將外交禮儀嚴格限定于外交“圈子”中,并未向外隨意擴散,同時其也注重保持外交活動的莊嚴性,一直將外交的主體限定于國家或其他官方組織。換句話講,所謂反用,僅僅是在外交禮儀特征上的禮賓性與職能性進行反用,因此,我們說反用禮儀應(yīng)以了解禮儀為基礎(chǔ)。
2.反用禮儀需以國家實力作為保證
外交并非每一個國家或組織都可以反用,這背后需要一定的國家實力作為支撐。國際社會一直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話語權(quán)基本上取決于其國家實力。對于一個弱小的國家來說,即使其通過反用外交禮儀來表達自身的某些態(tài)度,不但不會引起其他國家的重視,甚至可能招致個別大國的報復或制裁。
總的來說,國際社會一體化的加速發(fā)展對于外交禮儀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在開展外交工作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保持外交禮儀,體現(xiàn)本國外交的莊嚴性、禮賓性、職能性等特征,讓交往對象感受到來自本方的尊重。但是,在不同的外交環(huán)境與條件下,外交人員也需要隨機應(yīng)變,根據(jù)雙方的實力對比,在特定事件中反用外交禮儀,以不同的手段方式達成本國的戰(zhàn)略目標,維護本國國家利益。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