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新
摘 要:從《包法利夫人》看愛瑪性格的發(fā)展階段,通過比較愛瑪和于連的相似性來說明這兩個人物的普遍性。
關(guān)鍵詞:包法利夫人;愛瑪;于連;悲劇普遍性
《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他以冷峻客觀的筆觸對19世紀(jì)浪漫主義文學(xué)進行了清算。他筆下的包法利夫人愛瑪,和《紅與黑》中的于連一樣,一直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形象。本文不是想為愛瑪翻案,但只是想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一個“既可憐又崇高”的女子。
一、艾瑪性格發(fā)展階段
(一)清純少女階段
愛瑪起初和所有美好的少女一樣,靦腆而害羞,當(dāng)然也渴望愛情。這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zhì)的女孩子,面頰是玫瑰色的,頭發(fā)黑油油的,在腦后挽成一個大髻,眼睛很美麗,由于睫毛的緣故,棕顏色仿佛是黑顏色,她“朝你望來,毫無顧慮,有一種天真無邪膽大的神情”。所以給她父親盧歐老爹治傷的醫(yī)生查理·包法利才會對她一見鐘情。清純而美好的事物總能觸發(fā)起人最原始的感動。
(二)躁動不滿階段
艾瑪對包法利或許有感情。但他曾被父親送去修道院接受過所謂的“貴族教育”,腦海里充斥著“浪漫主義”的因子,彼耶的小說《保耳與維爾吉妮》是她最喜愛的圖書之一。她渴望奢靡的貴族生化和偉大浪漫的愛情。這樣一個平平無奇、庸碌又懦弱的醫(yī)生,注定不可能滿足愛瑪那些渴盼。因而他們婚后短暫的幸福生活,并不能壓制日復(fù)一日枯燥的生活帶給愛瑪?shù)脑陝?。她收到昂代爾維利耶侯爵的邀請,去他的莊園渥畢薩爾作客就像艾瑪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在那里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貴族生活,衣香鬢影,觥籌交錯,迷人的子爵和醉人的舞蹈,以及直觸心底的欲望?!颁桩吽_爾之行,在愛瑪?shù)纳钌?,鑿了一個洞眼,如同山上那些大裂縫,一陣狂風(fēng)暴雨,一夜工夫,就成了這般模樣。”至此,愛瑪與包法利的感情消失殆盡。愛瑪不僅渴望巴黎,還渴望一場偉大的愛情來拯救她。愿望得不到滿足因而郁郁寡歡。后來他們搬到永鎮(zhèn)居住時,愛瑪認識了律師實習(xí)生賴昂——英俊的年輕人,跟愛瑪可以暢談詩歌于文學(xué),在這時愛瑪應(yīng)該認為這個青年人比她的丈夫有趣得多。無疑,賴昂也為包法利夫人所傾倒。但這個階段的愛瑪盡管對這段平庸、枯燥的婚姻有諸多不滿但是她還是一個恪守婦道,沒有想過出軌的純潔婦人。后來賴昂去了巴黎,他們這段柏拉圖式的愛情無疾而終。
(三)愚蠢墮落階段
讓愛瑪變成了世人眼中的淫娃蕩婦,鄉(xiāng)紳羅道耳弗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推手。他勾引愛瑪讓她成了自己的情婦,他讓愛瑪一步步地墮落。欲望滋生總是那么容易,與情欲伴隨而來的還有物欲,愛瑪開始奢侈地生活,像一個公爵夫人那樣生活。羅道爾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他對愛瑪厭倦后修書一封宣布與愛瑪斷絕關(guān)系。愛瑪不聰明,所以她就不會清醒。在此設(shè)想:如果愛瑪回歸現(xiàn)實跟查理安穩(wěn)地過日子,那還會不會有日后債臺高、筑身敗名裂吞砒霜自殺的悲劇???墒沁@正是愛瑪?shù)男愿袢觞c,她沉溺于幻想,以至于原來的精神戀人賴昂一回來,愛瑪又陷入了熱戀。賴昂對愛瑪不能不說是沒有真情,但是在前途面前,男歡女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愛瑪又一次的被拋棄使她最終走向毀滅——欠了大筆債的包法利夫人走投無路,服毒自殺。
二、深層結(jié)構(gòu)中的相似性
在多數(shù)人看來,這樣悲劇的一生完全是愛瑪咎由自取。在表層結(jié)構(gòu)中,這是一個“潘金蓮”式的女性人物墮落出軌死亡的故事。但探究其深層結(jié)構(gòu),《包法利夫人》和法國另一部巨著《紅與黑》不謀而合。簡單來看,《紅與黑》中的于連是一個崇拜拿破侖渴望革命,出身低微卻自命不凡的男性青年。他強烈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攀龍附鳳、利用女人達到自己目的。然而細細剖來,《包法利夫人》和《紅與黑》都讓主人公因與人性結(jié)伴而來人欲走向毀滅。而這種欲望自覺不自覺地生發(fā)成為強烈的反抗意識。艾瑪不甘心在平庸狹小的城鎮(zhèn)里度過平庸的一生,不甘心與自己碌碌無為、感情貧乏的丈夫廝守終身。他們是如此地相像,一樣的豐滿,一樣的擁有宿命般的悲劇。
具體來說,愛瑪和于連的相似,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愛瑪和于連都犯了錯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愛瑪最為世人詬病的莫過于她的兩次出軌。包法利雖然庸碌無趣了些,但還是個老實的丈夫??墒遣话卜值膼郜斒艿接囊T兩次背叛了自己的丈夫。這是愛瑪所犯的錯。而于連因為功名心切做出了很多有違本心,與世人同流合污的事情。他為了報復(fù)德雷納爾市長,勾引他的夫人。他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對侯爵千金馬蒂爾德小姐獻殷勤,以致馬蒂爾德愛上了他非他不嫁。并且在德雷納爾夫人受脅迫寫信揭發(fā)于連后,于連因為憤怒因為自尊心受到侮辱開槍打死了他深愛的市長夫人。這都是于連身上不容爭辯的污點。于連和愛瑪還一樣的虛榮,于連的虛榮來自于敏感又自卑的內(nèi)心。愛瑪?shù)奶摌s來自于對奢華生活的向往。這也是于連和愛瑪所共有的兩面性。
(二)愛瑪和于連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都有一顆騷動的靈魂
更明白一點,就是他們都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愛瑪在反抗什么,可能她自己沒有清醒的自覺,但她的行為和思想都表明了她渴望死水一般的生活能夠發(fā)生一點什么,總夢想著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出現(xiàn),對自己說“走吧”。這是對平庸生活的反抗和不甘心。她渴望上流社會的奢侈華麗的生活,她無數(shù)次夢回侯爵舞會,她鼻子里氤氳著香水和名酒的香氛。這是對出身卑微的反抗。愛瑪出生于富農(nóng)家庭,衣食無憂卻著實與上流社會相去甚遠。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愛瑪犯了女性都會犯的錯,將命運和愛情畫上等號。所以她總是期盼有一個身世顯赫的人愛上她。不過當(dāng)時的社會也沒有給女性過多的選擇,女性除了依附于男性似乎沒有別的出路。相比而言,于連的反抗意識更為強烈,出身木匠家庭,從小卻愛讀書,能說一口流利的拉丁文,這種人難免會對的自己的身份認同產(chǎn)生懷疑。他渴望革命,支持拿破侖,他期盼社會變革??伤钕胍倪€是躋身上流社會,他說他不想要錢,只想要名譽。于連反叛自己的出身,進入修道院學(xué)習(xí),給侯爵當(dāng)秘書。他是上進的。盡管他曾種種屈從于權(quán)貴,但在面臨最后的審判時,他堅決不簽請愿書,他面對那些偽善的人發(fā)出最后的控訴,最后他也以生命做出了最徹底的反抗。
(三)有人會認為愛瑪?shù)臍缡撬愿蕢櫬渚逃勺匀?,而于連的死亡更是他罪有應(yīng)得
當(dāng)作家以死亡來表達沖突時,人物悲劇的原因應(yīng)該被探尋。他們的悲劇其自身應(yīng)該負一部分責(zé)任,這一點沒有爭議,愛瑪?shù)拇_受人引誘,放縱自己,于連也確實投機取巧想走捷徑??蓮囊欢ǔ潭壬现v,他們又是無辜的,愛瑪也曾青春可愛地讓人心折,當(dāng)她用黑色眼睛望著你,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動心。于連盡管曾屈從于權(quán)貴,但他也曾是自尊自矜,富有才華的熱血青年,他的善良與純真打動了年長的路易斯,他的不卑不亢,不諂媚傾倒了馬蒂爾德。但愛瑪純真的雙眼蒙塵,于連在貴族面前違心地輕視拿破侖,腐壞的社會是罪魁禍?zhǔn)?。讓愛瑪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是那段被父親送進修道院教育經(jīng)歷,進入修道院學(xué)習(xí)看似接受貴族小姐的教育,可是這卻是愛瑪日后墮落的誘因。愛瑪滿腦袋的浪漫主義傳奇,貴婦人的奇幻經(jīng)歷,這讓她近乎病態(tài)地向往貴族生活。偽君子羅道爾弗是最值得痛斥的,看似無辜的查理·包法利也難辭其咎。這三個男性合起來是男權(quán)社會對愛瑪?shù)拇輾?。父親對其的間接塑造,是父權(quán)社會對艾瑪?shù)摹巴崆?gòu)”。羅道爾弗是直接的犯罪者,賴昂也是直接的推手,資產(chǎn)階級的偽善與享樂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包法利卻一直以間接的方式在消磨著愛瑪?shù)臒崆椤o事之悲劇是最深重痛苦,當(dāng)熱切的盼望著發(fā)生什么,可是什么也沒有發(fā)生,回頭一看,人生便在這無意義中一晃而逝了。愛瑪?shù)谋瘎∫蛴尚詣e的弱勢更為復(fù)雜,于連的悲劇相比之下要明晰一些。他極度的自卑與自尊是互為因果的,所以他為什么堅定地求死。他不愿意再向所謂的貴族們低頭哈腰,卑躬屈膝了,他一直苦苦所求的名譽與地位此時也已如糞土。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應(yīng)該是正常訴求,可是社會卻沒有給年輕人好的出路。波旁王朝復(fù)辟,統(tǒng)治階級固化,這樣一個平民出身但富有才華的青年人沒有用武之地,而他那顆想要取代傳統(tǒng)貴族的上進心更是要被抹殺的。于連進入修道院修習(xí)卻卷入派系紛爭,虛偽的天主教侵蝕著純潔的于連,在侯爵身邊做秘書更是目睹了各種上流社會的污穢,同流合污。的確這些偽君子沒有資格審判于連,因為可以說是他們把于連推上了斷頭臺。不愿再與封建勢力沆瀣一氣,拒絕再戴上面具參與出演上流社會丑惡戲劇的于連,被社會宣布為社會公敵,身受極刑而死。說到底,于連是被他所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摧殘而死,他很無力地充當(dāng)了頑固封建勢力的犧牲品。
福樓拜曾說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其實回過頭一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于連,也都是包法利夫人。合理的人生欲望既是引誘人的隱患但也是推動人進去的根源。不安的心和騷動的靈魂直達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是每一個人不同層次的寫照。福樓拜和司湯達塑造這么兩個人物正是因為于連和艾瑪處處可見。福樓拜在1852年9月1日寫給魯伊絲的信中說:“我這本如寫的好,會輕輕搔著女性的諸多瘡疤。她們看書時,不止一人會認出自己,莞爾一笑。我將識破你們的苦惱,你們這些難以理解的可憐的靈魂,你們把哀怨藏在心頭,像內(nèi)地后院長滿青苔的墻壁。”
那么沒有封建壓迫,沒有社會的腐敗就沒有于連和愛瑪?shù)谋瘎×藛??只要一個社會有貧富差距但又階級固化就會有于連,只要一個社會女性權(quán)利得不到實現(xiàn)的途徑,就會有包法利夫人。
注釋: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1996.3.P14.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1996.3.P51.
亨利·特羅亞(HenriTroyat).不朽作家福樓拜.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5.P160.
參考文獻:
[1]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3.
[2]司湯達.紅與黑[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8.
[3]亨利·特羅亞.不朽作家福樓拜[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5.
[4]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結(jié)構(gòu)人類學(xu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1.
[5]李健吾.福樓拜評傳[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6.
[6]馮建民,許麗紅.愛瑪?shù)谋瘎∶\溯源——試析福樓拜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J].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03).
[7]劉懷新,尚玉峰.談于連的悲劇成因——重讀《紅與黑》[J].青年文學(xué)家,2009(03).
[8]李艷.艾瑪之死——論《包法利夫人》的欲望敘事[D].蘭州大學(xué),2010,5.
[9]倪金艷.激情的渴望與理性的缺失——分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劇[J].文史論苑,2014(04).
[10]余添.包法利夫人之死[J].青春歲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