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駱楊
【摘要】 目的 觀察常規(guī)開胸手術與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肺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并比較其對患者術后心、肺運動耐力的影響。方法 60例肺癌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 研究組采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心肺康復運動耐力相關指標。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6 d時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速(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術后6分鐘步行距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術后30 d時的FEV1、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30 d時的6分鐘步行距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能夠有效促進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和運動耐量恢復, 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 肺癌;開胸手術;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心;肺;運動耐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41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 行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的心率和血氧飽和度能夠迅速恢復至術前狀態(tài)。因此, 為了分析該術式對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間接診的患肺癌的6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間接診的患肺癌的6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1];②均未行放療、化療治療;③術前檢查未見縱隔淋巴結腫大;④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入院順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中, 男16例, 女14例;其中年齡最小45歲, 最大67歲, 平均年齡(52.71±7.16)歲。研究組中, 男17例, 女13例;其中年齡最小45歲, 最大67歲, 平均年齡(53.47±8.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組采用單向式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2]進行治療, 并進行系統(tǒng)淋巴結清掃, 若術中淋巴結清掃存在困難則中轉開胸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 手術途徑選用后外側切口, 常規(guī)行肺葉切除, 并進行系統(tǒng)淋巴結清掃。其中淋巴結清掃時, 左側必須對5、6、7、8、9、10等組進行清掃, 右側必須對2、3、4、7、8、9、10等組進行清掃。支氣管選用TX30G閉合殘端。若兩組患者葉間裂發(fā)育不全>1/3, 則采用切割縫合器進行處理。術后均選用1次性的硅橡膠24F或28F蕈形尿管, 術后患者于復蘇室中復蘇后即安排患者回到病房中。術后常規(guī)給予鎮(zhèn)痛泵進行鎮(zhèn)痛處理, 均常規(guī)指導患者下床活動, 酌情拔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術后7 d、30 d時的FEV1、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術后6分鐘步行距離等指標, 并進行比較分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6 d時的FEV1、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術后6分鐘步行距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術后30 d時的FEV1、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30 d時的6分鐘步行距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是肺癌患者臨床治療的常用術式, 其療效已獲廣大臨床醫(yī)師的認可。相關研究表明, 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開胸手術對比, 電視胸腔鏡非葉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 在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3, 4]。但現(xiàn)今臨床上關于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影響心肺功能恢復方面的相關報道相對較少。本次研究對本院接診的分別采用常規(guī)開胸手術與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術后6 d時的FEV1、PEF、疲勞指數(shù)、呼吸困難指數(shù)、6分鐘步行距離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而術后30 d時患者的以上指標差異不大, 僅有6分鐘步行距離相對較高。這提示行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患者的術后6 d時的心肺功能和運動耐力明顯更加優(yōu)秀, 從而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能夠有效促進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和運動耐量恢復, 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梁雄斌, 陳漢章, 吳哲凡, 等.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袖狀切除的可行性.廣東醫(yī)學, 2010, 31(4):451-453.
[2] 蒲江濤, 戴天陽, 唐小軍, 等.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肺癌的療效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0, 48(23):1-2.
[3] 李澤樹, 杜波, 楊建國, 等.全胸腔鏡下手術治療26例早期肺癌的體會.實用癌癥雜志, 2010, 25(6):607-608.
[4] 李劍鋒, 楊帆, 李運, 等.連續(xù)100例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臨床分析.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9, 16(1):1-5.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