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威尼斯商人》作為莎翁所創(chuàng)作出的一部經(jīng)典喜劇,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同時還因為其中所蘊涵的人文主義。文中從巴薩尼奧、安東尼奧、鮑西亞、夏洛克這幾個人物出發(fā),就《威尼斯商人》中的人文主義進行分析探討。
[關(guān)鍵詞]人文主義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亞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94-01
人文主義產(chǎn)生于封建主義與新興資本主義間的矛盾沖突之中,是文藝復(fù)興的核心。其試圖從人的角度出發(fā),以人為中心,去歌頌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愛情;其試圖從人與周圍世界的發(fā)展關(guān)系出發(fā),提倡愛祖國,愛人民,為祖國及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其試圖從猶太民族與基督徒勢如水火的關(guān)系中,揭露教會的腐敗,主張?zhí)剿髯匀?,崇尚科學(xué)。
《威尼斯商人》就是在此背景下由莎翁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部經(jīng)典喜劇。其“經(jīng)典”不僅表現(xiàn)在劇情的跌宕起伏,也表現(xiàn)在劇中人物塑造的多重性、復(fù)雜性與矛盾性,而正是其人物的這些性質(zhì)又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的人文性。本文從角色塑造的角度出發(fā),去分析劇中角色身上所體現(xiàn)的人文性。
一、巴薩尼奧
巴薩尼奧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良友。他與安東尼奧的友誼為世人津津樂道、爭相稱頌。當(dāng)友人面臨“以肉償債”的法庭之災(zāi)時,巴薩尼奧義不容辭地表示愿意拿他的生命、他的一切,甚至他歷盡艱辛換來的愛情去換友人的安然無恙。同時,巴薩尼奧也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紳士,他機智善喻,富有文采。
但這樣一位紳士也并非是完美的。作為沒落的貧窮貴公子,巴薩尼奧生活奢侈,好逸惡勞,多次向安東尼奧借款維持生活,甚至他追尋愛情的原因也只是為了解決因揮霍無度而引發(fā)的財務(wù)危機。他也虛偽善辯,本是為了緩解經(jīng)濟危機問題而向鮑西亞求婚,卻用華麗的言辭述說他的“衷腸”。他有勇無謀,軟弱無能,朋友身處法庭審判的困境時,面對夏洛克的咄咄相逼,他卻只是一味地請求手下留情。
他的這些優(yōu)點和缺點,使他被塑造成一個完整的人,也使人文主義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二、安東尼奧
安東尼奧也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良友。他對友人們慷慨大方,時常借錢給朋友且不要回報;而當(dāng)自己沒有友人要借的那筆錢時,他愿意以肉相抵借錢助友人解決燃眉之急。他寬厚善良,善解人意,視死如歸。法庭審判時,他甚至表示愿意以命償債,勸巴薩尼奧不要懊恨,稱他對于自己的死是無怨的。
以上是他作為一個基督徒該行的善德、該做的善事。但他也并非總是值得稱頌的。他恃強凌弱,面對和自己信仰不同的夏洛克,公然罵他是狗,用腳踢他,用唾沫吐他。他虛偽,作為新興資產(chǎn)階級,金錢是他從殖民地搜刮而來的,奴隸是買來的,卻唾棄拿自己錢放高利貸的夏洛克。他魯莽沖動,軟弱無能,在沒有分清以肉相抵去借款的利弊錢就盲目地簽下條約。
通過塑造了又一個不完美但是完整的人——安東尼奧,莎翁揭露了教會的陽奉陰違,透露出他對夏洛克,對猶太人的同情,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立場。
三、鮑西亞
鮑西亞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富家千金,她不將愛情附屬于金錢權(quán)貴,不選擇榮華富貴的王子親王,偏偏癡心于窮紳士巴薩尼奧;她不將友情附屬于身份等級,與她的女仆尼莉莎關(guān)系良好,甚至還助其求得真愛。她開朗大方,充滿智慧,“三匣選婿”時,她略施小計,終于得到心儀男子的愛情;得知安東尼奧深陷囹圄,她舍棄兒女私情,敦促丈夫早日返鄉(xiāng);“女扮男裝”參加庭審時,她循循善誘,步步為營,誘導(dǎo)夏洛克掉進圈套,贏得官司。
但她同時也盲目,為了愛情不惜一切,卻不知愛情背后的真相(上文已有提及);她巧言善變,工于心計,為了贏得官司,她故意設(shè)下圈套,歪曲事實,夏洛克只是履行約定,卻被她歪曲成要謀財害命;她報復(fù)心重,得寸進尺,把夏洛克逼到拿不到本錢,還被沒收財產(chǎn)的死角。
在她身上,當(dāng)時人文主義所贊頌的愛情、友情,以及人的復(fù)雜性都得到了生動地體現(xiàn)。
四、夏洛克
夏洛克唯利是圖,靠放高利貸謀取錢財;他視財如命,女兒離家出走后,他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女兒帶走了他的金錢珠寶,他甚至詛咒他的女兒死在他的腳下,錢財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他心胸狹隘,落井下石,當(dāng)他得知安東尼奧的大船出事時,他歡呼雀躍,連呼:“好消息,好消息!”他更是說道:“我很高興。我要擺布擺布他,我要整治整治他。我很高興?!?/p>
但從人文主義出發(fā),他只是基督教社會統(tǒng)治下的犧牲品,他的這些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是在當(dāng)時猶太人慘遭基督徒迫害條件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事。他也有溫情的一面,他信任自己的女兒,外出時,將鎖有錢財?shù)蔫€匙交由女兒保管;他愛自己的妻子,得知女兒將妻子送給他的綠玉指環(huán)拿去換了一只猴子,他心痛地表示:“人家把一大群猴子來向我交換,我也不愿把它給人?!彼麗圩约旱拿褡?,他義憤填膺地為自己的民族鳴不平,“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
總之,人文主義所張揚的人絕非只有某種單一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人,而是有褒有貶、有好有壞的完整的人。莎士比亞正是在此依據(jù)下,為讀者們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參考文獻】
[1]威廉·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戲劇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岑莉.《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分析[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10(08):143-144.
[3]戴莎.淺論《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J].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2008(06):109-110.
[4]張軍.論莎翁英文喜劇《威尼斯商人》的人文主義[J].科技信息,2009(33):981-997.
責(zé)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