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科學資料調(diào)查顯示,學校里中5%的人智商超常,90%的人中等智商,5%的學生屬于智商偏低。綜合看看我們周圍,大部分同學屬于中等智力,但成績卻千差萬別。是什么造成這種懸殊迥異的結局,我們又如何才能變得更優(yōu)秀?下面來看看一些好學生的特質(zhì):
1.上課全神貫注,聽課就是思維的碰撞與彼此的交流,遇上新知識涉及一追到底,不放過任何一點疑問。
某些同學就是搞不明白學習寫作業(yè)是為了誰,在他們看來,聽老師話按要求做就是沒個性,他們卻不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平時用功復習就省力氣;基礎牢固就可以免去無效重復的境地。
2.態(tài)度積極,學中有樂。
積極的態(tài)度和消極的態(tài)度帶來迥然不同的效益。成績好的同學覺得學習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前面永遠有新鮮的東西等著你,因而越學越快樂;成績不好的同學往往一再退讓與回避,遇問題繞道走,卻不知這就好比是肉里扎了刺,鞋里進了沙子,因而越學越痛苦。
3.懂得時間分配,不會得過且過。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是二十四小時,清醒時分只有八到十小時,那這段時間的安排就是優(yōu)劣的體現(xiàn)。其實人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是有人能克服,有人善于將就。大家可以想一想,每天多做一點和每天少做一點,天長日久會有多大的差別呢?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日日行,可行千萬里;日日做,可做千萬事。成功和失敗就是這么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所謂“好”學生,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呆子,而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的全能手。如果你已是好學生,不要因為光環(huán)背負太多壓力,而應明確自身目標,在快樂中將好成績轉(zhuǎn)換為好出息。如果你暫時“處于差等生”的行列,更不必氣餒。對比上面的細節(jié),也許你和好學生之間只差一個微小的習慣。
當然,成功者永遠不會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果只耽于幻想,不肯面對現(xiàn)實,注定無法逆襲自己的人生。要想改變,要想成功,請認識自己,剖析自我,然后定好目標,從當下開始,一步一步地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