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楊
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在全新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受眾群體的影響下的敘事視角改變對電視劇《紅高粱》改編的影響,探索經(jīng)典在不同語境下保留的文化內(nèi)核以及迸發(fā)出的鮮活力量,總結(jié)經(jīng)典改編的具體語境和時代依據(jù),分析作品改編的意義所在。
關(guān)鍵詞:紅高粱;影視作品;變更;敘事視角;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5-0-01
2014年,電視劇《紅高粱》帶著無數(shù)關(guān)注和話題席卷屏幕。與小說和影版相比,電視劇《紅高粱》的敘事者有了很大的變化,敘事者是孫子“我”,畫外音的“我”沒有在故事中出現(xiàn),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同時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這使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有了被敘述的意義,這種視角非常自由又具全知性。作為敘事人的“我”,站在當今的視點上注視前輩的行為及其生活過的高粱地,前輩感覺到的一切以及他們身外的世界都在“我”的視野中展開。而在電視劇《紅高粱》中,“我”不存在了,故事是從女主人公九兒的視角進行重新詮釋的,這種敘事者的不同,直接影響了兩版《紅高粱》在主題確定、情節(jié)構(gòu)建以及敘事風格上的不同。
一、敘事主題的淡化
莫言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以其深邃多元的思想主題而為人熟識、贏得學界的廣泛贊譽,小說原著包含有生命、歷史、人性、情愛、文化等多重主題原型。面對小說如此廣大深厚、思想深遠的主題內(nèi)蘊,電影版《紅高粱》采取的是以簡駁繁的策略,回避原著所提供的深度內(nèi)涵,僅從小說的多元主題中提取出一個單純的主題——生命,從生命主題的維度展開敘事,消解了小說多重主題的復(fù)雜性,通過對死亡與愛情的渲染,著力彰顯豪爽熱情的人生態(tài)度和頑強不息的生命意識,圓滿地完成了主題的敘述。電視劇《紅高粱》將狂野旺盛的生命力母題淡化,這種轉(zhuǎn)化既是一種文化選擇,更是一種商業(yè)策略。這使電視劇呈現(xiàn)了一個女性追求個性解放的主題,電視劇《紅高粱》以九兒的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雖然讓九兒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但其它角色的塑造變得偏概念化,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改編迎合了當下文化的輕淺化、世俗化,過分追求曲折性、離奇性,消解了人物的生命力。
二、敘事風格的轉(zhuǎn)化
小說《紅高粱家族》,敘事視角完全民間化,詩意浪漫主義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電影版《紅高粱》基本延續(xù)了這種風格,同時更側(cè)重于寫意的手法。電視劇版明顯不同于這種風格,當敘事視角轉(zhuǎn)為九兒的視角后,文本的故事性和觀眾的觀感必然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處理諸如杠夫顛轎、燒鍋出酒等極具儀式感的典型橋段上,電視鏡頭的重點是程序和搭建人物關(guān)系,采用的是故事化、敘事性的語言。以九兒為中心線索向外發(fā)散,電視劇《紅高粱》中加入了多條故事線和翔實情節(jié)。與電影版《紅高粱》大多荒涼的場景相比,電視劇版的高密縣給人“煙火氣”的感覺。張藝謀把發(fā)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搬到了黃沙漫天的黃土高坡上,十八里坡和高粱地給人一種空曠感。而劇版《紅高粱》更忠于原著,風土人情、田野河流等都具有濃郁的山東味,充滿著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氣。
三、敘事內(nèi)容的改造
在抗日的大脈絡(luò)下,兄弟成仇、三角戀愛、女人心計、家族秘史等這幾年流行的年代戲故事元素,在劇版《紅高粱》中都可以找到。從余占鰲、張俊杰、九兒的三角戀愛,到九兒和大嫂的“單家甄嬛傳”,再到朱豪三、余占鰲、張俊杰的“抗日神劇”,劇版《紅高粱》的內(nèi)容讓人目不暇接。電視劇《紅高粱》主打“文化牌”,卻成為宮斗劇、家族劇、剿匪劇、抗日劇的翻版與拼盤,消解了原著的文化力量,卻沒有實現(xiàn)對民間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審視與重構(gòu)。在結(jié)局處,相對于小說和影版九兒在送飯的路上被日軍流彈打中身亡,劇版將九兒的死亡改為掩護抗日隊伍離開,主動赴死,這無疑拔高了九兒的地位和層次,但是讓《紅高粱》電視劇陷入抗日神劇的泥沼。
電視劇《紅高粱》是一部時代氣息很濃的作品,在當代,小說《紅高粱》賴以存在的社會背景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小說、電影的《紅高粱》,和當時尋根文化、文化反思的時代背景相契合,也跟當時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對中國的影響相一致。但在今天,這些條件不再具有,文化變得更加消費、更加娛樂。劇版《紅高粱》沒有了當年那種解放人姓,批判人性的精神、氣魄。從電視劇自身的特點來看,動輒幾十集的制作使它必定不同于短短幾小時的電影,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娛樂至死的年代,觀眾已經(jīng)被宅斗劇,抗日劇,諜戰(zhàn)劇,愛情劇等劇種養(yǎng)壞了胃口,觀眾渴望沖突,渴望糾葛,如果像電影那樣給觀眾留下大片想象的空白,在意象中體會作品的內(nèi)核,那樣肯定是不符合當代觀眾的胃口的。從電視劇受眾的范圍來看,電視劇的主要受眾是女性,電視劇將主線轉(zhuǎn)移到了九兒這個人物身上,展示一個女人的生命歷程。這種改編很好地迎合了觀眾市場。
一個好的作家,時代會揀選他成為其代言人。莫言無疑是一個好作家,在不同的時代里人們都試圖重新解讀他的作品,給他的作品注入時代的氣息。電視劇《紅高粱》對小說的改編不僅讓《紅高粱家族》煥發(fā)出全新的生氣。無論這種改變是好是壞,它都會反映出當今的時代特色、審美層次、價值取向、影視發(fā)展水平等等問題。正如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睆倪@個意義來說,小說《紅高粱家族》,電影《紅高粱》和電視劇《紅高粱》是三張歷史的照片,通過分析這三張一脈相承卻又有所不同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更替,社會的變遷。
參考文獻:
[1]黃佟佟.20年會讓一顆紅高粱長成什么樣[J].上海采風,2014,:86-87.
[2]劉瑩瑩. 從小說到電影一一闡釋學視角下對《紅高粱》的主體性改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3]陰志科. 極限與設(shè)限:敘事倫理在《紅高粱》小說與影視中的差異[J].現(xiàn)代傳播,2015,225(4):99-101.